2. 开展制造业质量提升行动。坚持兴产业、抓实业,全面打造美丽登封发展增长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通过项目建设加快转型升级。依托5G、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积极引导传统产业实施“三大改造”,继续实施“机器换人”“设备换芯”“生产换线”专项行动,推动传统工业提档升级。力争“十四五”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创建智能工厂(车间)5家、省级绿色工厂(园区)2家以上,争创2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以“一区两园三基地”为载体,推动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和产业链延伸补强,重点推进总投资300亿元的登封市装配式建筑产业园、新昇汽车年产3000万件汽车零部件、融生硼业年产5000吨碳化硼陶瓷精微粉、河南高登智能电力年产7000万件智能电表模组等项目,聚力打造“新材料+装备制造”等战略新兴产业链条,规划建设新材料产业园(小微企业园),引进和培育新材料上下游企业,实现打造百亿级新材料产业集群的目标。加快技术标准研制,提升优势产能、优化产品结构、提供有效供给。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先进装备制造、智能制造等园区、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质量品牌示范企业或质量标杆企业的创建工作,提升制造业发展水平,建成中原地区领先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全市装备制造业年产值突破50亿元。
3. 开展生态农业质量提升行动。创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积极开展高标准菜篮子生产示范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建立完善食品及食用农产品全过程可追溯机制,通过商户二维码、商品二维码、交易二维码,餐饮企业“一菜一码”,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安全信息全程追溯。力争建设县级以上现代农业示范园3个;深入推行食品安全“6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标准化管理,提升食品生产、加工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打造食品、农产品品牌,着力培育打造君召小苍娃、告成红薯、景店小米、徐庄山药等知名农产品品牌,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提升特色农业发展水平,重点发展核桃、花卉、中草药等有机种植业,以及林下养殖、肉牛、肉羊等生态养殖业,突出生态型、节水型两大特点,着力走出一条有别于“平原规模农业”的“山区丘陵特色农业”发展之路。着力打造一批“生态种植+农事体验+乡村旅游”“农产品+深加工+文旅纪念品”“养殖+饲料加工+兽药生产+畜牧装备制造+屠宰+肉制品加工”等特色农业链条。稳步发展“三品一标”提升标准化农业品牌发展,到2025年,全市“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达到15家20个产品。
4. 开展现代服务业质量提升行动。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高附加值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发展科技服务业。围绕新材料、装备制造、新型建材等产业在技术研发、工业设计、智能制造、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等环节的需求,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积极申建国家级、省级质检中心,支持第三方检测服务机构发展,培育一批技术能力强、服务水平高、规模效益好的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加快导入专业知识产权服务第三方机构,实施一批专利成果产业化项目,开拓评估、交易、投融资等增值服务,促进知识产权资本化、市场化运作。提升本地商贸流通业。以推动服务业“电商换市”为目标,促进电子商务与实体经济线上与线下融合发展。搭建“市域农村电子商务运营服务中心+乡(镇)服务站+村级服务点”三级电商运营服务网络,鼓励企业自建平台或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电子商务销售,支持发展同城购物电商平台。加快城区商贸流通集聚区和县、乡(镇)、村三级物流节点建设,搭建市域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专业化、信息化、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发展特色服务业,强化“嵩山论坛”等传统会展会议品牌,培育新兴会展品牌,建设区域性会展中心,打造国内商务会展名城。
5. 开展工程质量提升行动。推行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制度,构建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范化和标准化的新机制。完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创新建筑方案设计优选制度,提升勘察设计质量,打造建筑精品。大力推广绿色设计、绿色施工、绿色建材,推动建筑节能改造和可再生能源利用,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绿色建筑之城。以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建设为抓手,着力打造集研发、生产、推广、应用于一体的中部地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重点招引钢结构装配式建筑、PC结构装配式建筑等相关项目,打造高端工程质量示范基地。
6. 开展文化和旅游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文旅强市,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文旅产品。顺应文旅消费升级趋势,大力发展全域旅游,积极培育新兴文旅业态,着力构建以“环嵩山文化带、(少林、嵩阳、中岳、王城岗观星台)四大文旅片区、多层级文旅圈层”为支撑的文旅高质量发展新格局,积极融入国家“丝绸文化旅游带”布局。加强文化研究与传承保护。挖掘嵩山文化,确立“天地之中”文化主地标城市,阐明“佛、道、儒、武、史”等登封特色文化元素的独特创造和时代价值,为中国少林功夫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建设提供“可看、可听、可游”的文化素材,为天地之中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提供文化动力。扩大人文交流,搭建东西方文明对话交流合作平台。以嵩山论坛、中国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为龙头持续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加强常态化的文化活动设置,推动文化活动面向更广泛人群,着力打造形成“中原文化会客厅”。全方位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以提升核心景区国际化水平为抓手,以完善旅游要素配置为重点,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为关键,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渠道,加快推动登封旅游高质量发展,力争到2025年创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大力实施A级景区创建工程,打造特色鲜明、定位明确的旅游发展区块,加快推进嵩阳书院和中岳庙申创5A级景区,以少林景区、嵩阳书院或中岳庙为试点打造“夜间景观游+购物体验游”。加快绿地嵩山特色小镇特色商业街区建设,着力将登封文化产业核心板块打造成西部国际旅游休闲生态组团核心增长极、华夏文明传承示范区和郑州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核心板块。推动服务星级化,打造国际级景区。实施登封市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以国际化服务标准不断提升从业人员素质和行业服务水平。大力实施旅游标识星级服务、智慧旅游星级服务工程。积极推进“一键智慧游”建设工作。大力实施餐饮住宿星级达标工程。推进旅游餐饮标准化建设,着力发展具有登封特色的旅游餐饮品牌,推进星级酒店、星级民宿建设,提升全市旅游住宿接待能力。
7. 开展城市建设管理质量提升行动。高标准制定城市发展策略。立足全局,明确城市发展战略。突出旅游城市、文化名城、山区城市三大特质,提炼城市内涵,塑造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质,推进景区与城区、产业与城市、老城与新城、建设与管理的协调发展,营造“街道可漫步、建筑可阅读、城市有温度”的山城体验,彰显高质量发展“城之美”。实现城市功能的提档升级。统筹市政道路规划布局,推进城市道路综合改造,完善城市道路系统。力争到2025年,完成56条道路建设及相关雨水、污水等其他附属性工程。建设商业、活力、生态、文化四个“慢行区”,优化静态交通系统,打造慢行交通系统。建立安全可靠的供电、供热和燃气等市政基础设施系统,实现城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城市供电、供热、供气能力。至2025年,完成供热管网敷设14.3公里、建设热力站20座、供热面积达700万平方米,城区天然气气化率达到95%以上。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充电桩规划布局,形成适度超前、快充为主、慢充为辅的高速公路和城乡公共充电网络。推进智慧高效的城市管理。围绕数字登封和智慧城市建设,完善登封政务云平台,加快推动各类政务业务系统迁移上云,建成省市统筹、整体联动、部门协同的“互联网+”智慧政务云平台体系。搭建全市智慧政务办公APP统一平台,实现全市政府系统无纸化办公。综合运用数字技术和城市核心安全技术,实现线上发现问题、线下解决问题的高效联动,重点围绕智慧交通、智慧管网、智慧城管、智慧安保等领域,全面提升城市公共服务数字化水平。借鉴国际旅游城市发展经验,制定《登封市城市国际化建设导则》,明确旅游形象、旅游服务、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管理方式、环境保护、价值观念八项国际化标准,打造国际旅游城市。着力打造“沿山历史景观风光带”和“城市绿色空间呼吸带”,构建独具特色的山城生态景观布局。推动明清古城、郜胡同、城隍庙等历史文化载体的保护与恢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打造“古城范”。紧扣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定位,坚持城市景观园林化、城市建筑艺术化、城市设施旅游化,走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的发展之路。全市综合公园达到12个,社区公园达到5个,努力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8. 开展社会民生质量提升行动。扩大普惠性幼儿园规模及覆盖面,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新建扩建工程。实施普通高中提升计划,加强高中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配套设备设施,力争实现高中阶段毛入学率92.5%。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规范发展,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5%,实现义务教育高位发展的均衡教育,学生思想品德和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显著提高。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的发展理念,实施健康行动,实施学龄前儿童营养改善计划,有效控制儿童肥胖和近视,预防和控制儿童疾病,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基本社会保险制度,推进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健全失业保险保障生活、预防失业和促进就业“三位一体”工作机制,重点发挥失业保险的就业促进功能。实施社区医养结合能力提升工程,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内部改扩建一批社区(乡镇)医养结合服务设施。全市养老机构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人拥有床位不少于45张,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参保全覆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健全困境儿童、高龄和失能老人等特殊人群的福利保障制度和服务体系。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实施困境儿童分类救助,推进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建设。
9. 开展政务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持续优化政务服务,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完善促进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压减规范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围绕“一网通办、一次办成”,持续推动简政放权、简化流程、数据整合,全面实现“不见面”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就近可办,更好服务企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持续推行代办帮办“店小二”式服务,实行重大项目联审联批制度,提高行政审批能效。深化政务公开,建立健全政务公开标准。持续深化机构改革。坚持以推进政府行政职能优化协同高效为着力点,深入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科学设定政府部门的权力结构、运行机制和职责权限。畅通政策制定参与渠道,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
(四)保护知识产权,推动经济科学健康发展
1. 完善知识产权和品牌保护政策。加大在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培育、评价、宣传推广和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扶持力度,优化知识产权资助奖励政策,支持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引导并推动企业提升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引导企业围绕文化、创新、质量、信誉等品牌形成要素,提升品牌内生发展能力。依托《郑州市质量提升若干政策》《登封市质量提升若干政策》等文件精神,加大对质量品牌、标准化、计量、检验检测、认证、商标、专利等方面的相关激励政策实施力度。
2. 实施商标名牌发展战略。构建企业、产业、区域、城市品牌“四级纵队”,全面覆盖经济社会各领域。立足登封“西美”郑州城市定位,大力实施城市品牌发展战略,构建城市品牌标准化体系。加强城市品牌传播和品牌营销,开展品牌交流活动,向国内国际推介登封品牌,促进本土品牌的蓬勃发展,提升登封的城市形象和城市品牌影响力,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深厚底蕴的企业品牌、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和文旅品牌。实施品牌集聚计划,推动建设登封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服务标准化示范区。支持地域优势产业以“集体商标”为基础,联合开展品牌创建,打造国内外知名的区域品牌。
3.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力度
(1)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协调机制。加强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工作部门联动,强化知识产权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统一知识产权法律适用标准和办案指引,实施知识产权信用监管和失信联合惩戒,切实提高知识产权侵权违法成本,维护知识产权权益人合法权益;构建快速授权、确权、维权的知识产权保护机制。
(2)有序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工作。落实中央、省、郑州市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要求,加大各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积极培育知识产权强企。为中小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专业托管服务,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战略设计和管理创新,支持知识产权运用转化,激活知识产权市场价值。引导企业加强自主品牌注册、使用和保护情况的跟踪研究,建立品牌纠纷预警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引导电商平台经营者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规则,与知识产权权利人加强合作,依法保护知识产权。建立与周边城市知识产权执法协作机制,加强电子商务、进出口等重点领域和环节的知识产权执法。
(3)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网络。探索建立知识产权仲裁体制机制,依托“智慧监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建设,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加强在线创意、研发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提升预警防范能力。推动社会力量参与知识产权社会治理,构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行政保护、社会保护三张“知识产权保护网”。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专利保险政策,健全知识产权出资入股和退出机制,降低企业融资、维权成本,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培育商标品牌示范基地,将商标注册纳入企业质量品牌提升项目要求。加强地理标志培育、认定与保护工作,培育一批省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项目。
(五)强化质量技术,提升社会经济发展支撑力
1. 提升标准引领能力。加强全市标准工作的领导,完善标准化工作体制机制,健全先进标准体系闭环管理机制,以高标准引领高质量发展。强化标准化“助推、服务、示范、创新、基础”等功能,充分发挥标准化在助推经济转型发展、社会管理创新及应对国外技术性贸易措施中的重要作用。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引导和支持我市技术优势企业在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等主导产业等领域积极参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起草。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建设。完善标准化公共服务功能。强化标准实施和监督。实施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与监督制度,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标准。开展标准化试点示范。推动金融、信息、医疗卫生等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和公共管理、社会服务领域标准的研究、制定和实施,形成一批标准化示范项目。以标准形式推广试点示范成功经验,更好发挥试点示范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