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池州市“十四五”人口发展规划

  完善支持家庭发展政策。建立健全以生育支持、幼儿养育、青少年发展、老人赡养、病残照料、善后服务等为主体内容的家庭发展政策,增强家庭抚幼和养老功能。完善税收、教育、住房、社会保障等配套政策,建立健全鼓励按政策生育、幼儿养育等家庭发展支持体系,减轻生养子女家庭负担。建立健全特殊困难家庭特别扶助制度,加大对残疾人家庭、贫困家庭、老年空巢家庭、单亲家庭、计划生育特殊困难家庭等的帮扶支持力度。深入推进创建幸福家庭和新家庭计划等家庭发展能力建设,构建家庭保健、新型养老服务、幼儿教育等家庭发展服务体系。

  着力发展家庭服务业。拓宽家庭服务业的受众、服务内容与服务方式。大力发展家政服务、养老服务、健康服务、社区照料服务和病患陪护服务等家庭服务业,逐步建立惠及城乡居民多种形式需求的家庭服务体系。鼓励社会中介组织、家政服务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将预防、医疗、康复、护理等相衔接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疗服务体系与家庭养老服务实现无缝对接,促进健康老龄化工程的实现。加大对养老服务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完善培训内容、程序及方式,对参训人员按相关规定给予补贴,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工资待遇,保障相关人员的职业化发展。加大资金投入建设家庭服务业实训基地。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并将其纳入城乡公共服务体系。

  专栏8 家庭服务供给专项行动

  家家幸福安康工程。完善家庭支持体系,实施家庭文明创建行动、家庭教育支持行动、家庭服务提升行动,鼓励社会资源为家庭提供服务支持。拓展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的自治职能,加大平安家庭建设激励力度,开展婚姻家庭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程。

  家庭服务能力提质扩容工程。鼓励在中心城区打造集日间照料、嵌入式社区养老机构、居家上门服务、医养结合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枢纽型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构建“15分钟养老服务圈和一碗汤距离”。强化县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统筹规划、培训示范、服务指导、资源整合能力,提升乡镇(街道)养老服务指导中心承担全托、日托、上门服务、对下服务支持等综合服务、统筹指导能力,分类完善各级养老服务中心(站)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行、助急、助乐、助学等“八助”服务功能。

  (五)提高人口综合素质,扩大人力资源供给

  全面提升人口综合素质。提高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城乡义务教育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改善普通高中办学条件,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水平。统筹发展职业教育,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产业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提升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竞争力,重点建设有特色的学科专业,全面提升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能力,推动经济创新驱动发展。

  提升技能素质。强化企业在职工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完善以提升就业技能、岗位技能和创业能力为主的培训体系,持续提升企业职工的劳动技能和工作效能。完善就业援助和特殊群体就业政策,实施精准就业服务,进一步完善务工环境,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加快推动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持续推进农业富余劳动力进城务工、跨地区有序流动并稳定生活,落实农业转移人口就业扶持政策,健全职业培训、就业服务、劳动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有效融入当地社会发展。

  提高健康素质。深入实施健康安徽、健康池州行动,加快建立以信息化为基础的健康管理与分级诊疗制度,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制机制,完善政府主导的慢性病综合防控协调机制,构建“1+5+N”传染病医疗救治体系。针对可控健康危险因素确定的优先领域,深入开展健康促进和行为干预,强化防治结合,预防、保健、治疗的有效衔接,逐步实现慢性病的规范化诊治和康复,实现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恶性肿瘤、呼吸道疾病等慢性病和精神病的有效防控。充分发挥中医药“简、便、验、廉”和“治未病”的优势,促进中医药服务与慢性病防治工作结合。逐步扩大慢性病干预与管理范围,推广慢性病有效防治模式,减少疾病负担。积极引进优质医疗资源,加快医疗资源区域均衡布局。

  专栏9 综合素质提升专项行动

  全民健身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升级改造市全民健身中心,启动市游泳馆、市公共体育场规划建设。改革场馆开放绩效评价模式。提高学校及机关事业单位的体育设施开放水平。到2025年,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1.1块。

  现代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发挥池州职业教育集团作用,深化职普融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整合各县(区)职业教育资源,建设高水平的职业院校和专业,将池州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成省内领先的技能型“双高”职业院校。

  产教融合建设工程。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有效衔接,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改革,推动建设一批开放式、共享型、智慧型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创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皖江试验区。推动市开发区与池州学院的半导体学院项目建设,市开发区要为学院建设提供高质量的配套和服务,加快构建“课程、活动、实践”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服务体系、孵化体系,将其打造成为一流的人才培养基地和产教融合示范基地。鼓励池州市高新区、东至化工园区等特色产业主导的园区积极谋划与池州学院、池州职业技术学院和省内外高校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适应本地产业需求,引导合理设置学科,大力培养各类应用型、创新型技术人才。

  开发老年人力资源。充分发挥老年人参与经济社会活动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作用,通过实施大龄劳动力开发行动,充分挖掘开发老年人力资源,通过教育培训、健康服务、就业促进等方式鼓励大龄失业人员回归劳动力市场。鼓励专业技术领域人才延长工作年限,积极发挥其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家庭发展、互助养老、社区治理、社会公益等活动。加强公共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为大龄失业人员提供更多个性化职业指导、职业介绍、政策咨询等公共就业服务。

  制定强有力的人才与劳动力保障政策。完善与优化各类招人、引人与留人及用人政策,做大户籍人口规模。通过吸引、利用、引导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人口等方式实现一体化发展。“吸引”表现为旅游产业与环境吸引、投资环境与产业环境吸引、公共服务与公共产品配置吸引等方式,吸引吸纳更多的长三角人口,通过消费、投资等渠道推动池州发展。“利用”是充分利用长三角地区优质的人力资本,在关键技术领域强化合作,拥有长三角的人力资源,解决池州发展的瓶颈问题。“引导”是通过老乡情缘、政策吸引、投资吸引等方式,吸引皖籍外出人员返乡创业。通过优质服务实现“三留”与“三引”,即通过服务留住外出人口(本地与外地劳动力),留住产业投资人口(投资商),留住外来短住人口(旅游度假群体);引进技术服务人口、引进商业投资人口、引进短时消费人口。加强面向高层次人才的协同管理,探索建立户口不迁、关系不转、身份不变、双向选择、能出能进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

  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绿色发展。推行推广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实施人口绿色发展计划,努力建设人口均衡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积极应对并缓解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紧张矛盾。在各个园区推广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和能源等资源,促进资源循环利用。积极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节约的生活方式,鼓励绿色出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7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