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枞阳县“十四五”文化旅游业发展规划(2021-2025)

  三、书香枞阳类

  建设一批名人家族资源展示景观,以义津镇方氏家族文化资源、山镇阮氏家族文化资源、钱桥镇麻溪姚氏家族文化资源、横埠镇左氏家族文化资源等为重点,深挖名人文化资源的历史价值和现代价值,打造“名人家族游”文旅品牌。

  建设一批文化名人景点,加快恢复、维修或重建名人故里的相关建筑(民宅、街道、祠堂、墓葬、古井、古亭、古树等),如陆大道故居、朱光潜故居等,建设历史文化名人展示园、现代文化名人展示园,利用现代科技以多种形式展示枞阳厚重的书香底蕴,打造“名人故里游”文旅品牌。

  建设一批枞阳特色文化现代数字特色文化图书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传承发扬枞阳文化名人留下的散文、诗歌、学术著作,以及其带来的文化精神和精髓。

  四、文化研学类

  依托枞阳特色历史文化,开发一批特色历史文化研学类产品,包括传统历史文化研学游、摩崖石刻文化研学游、枞阳民俗文化游、枞阳孝亲文化游、浮山佛教研修旅游、黄公山西游文化研学游等产品。

  依托枞阳历史文化名人和现代文化名人资源,创新一批名人文化研学游,开发历史文化研学游、现代文化名人研学游产品,畅享枞阳厚重的书香底蕴。

  依托枞阳特有的山体水体自然风光资源,打造一批自然研学游产品,包括浮山地质遗迹研学游、黄公山和菜子湖一带鸟、茶科普研学游等产品。

  依托红色文化、历史文化、现代文化等,创新一批亲子体验游,创建亲子研学中心。

  以美丽乡村为载体,开发一批乡村研学旅游类产品,围绕周边特色打造乡村博物馆、绿色学校、研学游基地等科普产品。

  打造一批博物馆游类产品,深入挖掘县域内的博物馆、展览馆、红色文化遗址、古文化遗址、工业遗址等博物馆类遗迹的文化内涵,通过研学游、项目学习、团体定制、高端雅集等形式,针对不同群体精准打造不同研学游项目和产品。

  五、文化景区类

  聚焦传统历史文化、码头文化、东乡武术文化、石刻文化、宗教文化、孝亲文化等历史文化,打造一批历史文化主题景区。

  一是修复自然景区人文景观,主要包括:大青山石屋寺、家庙宗祠、水圩村和彭桥村等传统村落、名人故居、名人墓葬历史文化景点。

  二是将历史文化植入自然景观中,按照《枞阳县历史文化保护与传承规划》第十条“县域历史文化资源整体风貌的保护”中关于山体水体、环境风貌保护要求,确保不破坏生态环境,并尊重自然山水原貌的基础上,增加自然景观的文化元素,主要包括:岱鳌山、浮山、柳峰山、大青山、黄公山等;依托枞阳古街古镇,建设一批集购物、休闲、娱乐、特色住宿于一体的历史文旅街区,主要包括:修复和改造雨坛镇老街、汤沟镇文化老街、汤沟镇共义村(省级生态村落)、枞阳镇枞川古镇、上码头和白鹤峰历史文化街区等,新建一批红色文化、传统历史文化、石刻文化、孝亲文化主题街区。

  六、康养度假类

  以“中国天然氧吧”为依托,在康养度假区中植入历史文化和名人文化,打造一批综合型康养度假旅游区,集旅游观光、餐饮住宿、康养项目体验为一体,主要包括三山两湖一明珠区域康养度假区、岱鳌山度假区、东部地区康养度假区。游客在历史的亲润中享受文化的奢华,在文化亲润中享受生命的乐趣,在享受生命的乐趣中邂逅自然,以地理自然环境和历史文化形成各康养度假区的差异竞争力。

  七、乡村畅游类

  结合乡村振兴,以景区为核心,推动周边村落农户依托森林、生态廊道、公园等生态资源,将文旅发展成果向外拓展,并结合村镇特色文化,发展一批美丽乡村。建设精品民宿、非遗体验、乡村美术公社、乡村音乐部落、乡村动漫基地,打造一批现代化时尚旅游主题景点。依托民俗文化、历史特色文化,以及农耕文化、渔耕文化,重点建设一批具有浓郁文化特色的村镇。结合农村果园、农田等农业景观,设计精品田园观光路线,打造创意农耕体验园、农耕采摘丰收路线等特色农耕文化产品,打造一批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科普教育、亲子互动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模式。“十四五”期间,建成12个特色自然村和80-100家A级旅游村。

  八、时尚运动类

  推动建设文旅时尚运动带,以大众运动休闲为主要内容,鼓励开发健身徒步、爬山、探险、水上游戏、低空运动、户外拓展、攀岩、露营、骑行等运动旅游项目,打造集水陆空运动于一体的旅游新模式。加快旅游与交通融合,发展自驾车房车露营旅游。 “十四五”期间,依托旅游公路,建设一批自驾车房车露营地,在岱鳌山、浮山、菜子湖等地区建设若干综合营地和精品营地,切实提升自驾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

  九、夜间文旅类

  拓展夜间游休闲空间,支持县城片区、黄公山以及重点打造的各乡村旅游村镇、古村古镇增设24小时门店,培育一批夜间市集、夜游集聚区。打造集聚夜间美食、购物和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商街街区和夜间旅游消费业态集聚区。

  丰富夜间娱乐,鼓励主要城区打造富有地域特色的夜间景观,推出夜间演艺、娱乐等示范项目。在县城、重点旅游景点等地引进国内外知名的夜间演艺,鼓励音乐周、戏剧周、街头艺人周、艺术节等项目开展夜间活动,支持县城片区商业综合体开展啤酒狂欢节、假期狂欢季等夜间促销活动。

  升级夜间游配套,针对重点景区、特色景区进行夜景提升,强化夜间停车、夜间公共交通、夜间节会活动的信息引导,完善夜间活动个性化推荐功能服务。

  打造夜间游品牌,激励各类经营主体拓展夜间游项目,鼓励有条件的经营主体申报夜间经济示范点,实施评选、奖励和动态管理机制。

  第三节 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新业态

  一、“文旅+”教育、科技、体育、卫生

  推动“文旅+”教育融合发展,引导旅游景区、文化场馆、农业园和各类自然公园等丰富研学旅游功能。依托博物馆、名人文化展览馆、历史遗存、特色文化等,构建研学旅游合作共享平台,推动传统文化研学基地、浮山和阮鹗墓石刻文化研究中心、浮山佛学文化研究中心、红色文化党史教育科研基地、南部民俗文化(孝亲文化、家族文化)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推动“文旅+”科技融合发展,以科技创新为支撑,将现代科技有效融入文化旅游业中,将科创基地、孵化园基地打造“文旅+”科技融合发展产业示范点,依托特有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加快推动黄公山-菜子湖(鸟、茶)研学游中心、引江济淮工程科普基地、浮山火山地质研学中心等科研科普类平台建设;推动“文旅+”体育融合发展,借助北部山林地带、西部运河地带和南部长江沿江地带,以及菜子湖、白荡湖特有地形地貌,以及东乡武术文化、传统历史文化等特色文化,打造以大众运动休闲为主要内容,集水陆空运动于一体的旅游新模式和体育新业态。积极参加长三角运动休闲体验季、体育休闲博览会、体育产业高峰论坛等品牌活动,争取承办或联办全国性高端体育竞技赛事,打造枞阳城市体育新名片。推动“文旅+”卫生融合发展,利用枞阳特有的中国天然氧吧资源,以岱鳌山、浮山—白荡湖、三公山、岱冲湖等区域为重点,引入国际化的医疗机构,整体开发运营集特色医疗、康复护理、保健疗养、休闲养老于一体的产业,支持多元主体投资参与建设“文旅+”医疗、“文旅+”康养产业园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6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