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东部生态田园度假区
地理范围:金社、钱铺、横埠等乡镇。
发展目标:建设省级乡村旅游示范点、生态养生度假基地、户外素质拓展基地、教育研学体验基地。
文化IP:东乡武术养生文化。
功能定位:文化体验、体育运动、品质度假等。
发展思路:以建设5A级景区或国家级原生态旅游度假区为目标,以登高揽胜、竹林穿梭、茶园游憩、幸福田园、坝上滑草、乐居民宿、森林露营、户外拓展为体验要素,融生态教育、山地户外、亲子游乐和康养度假于一体的三公山农旅融合生态度假综合体。
钱铺镇鹿狮村可以发展现代休闲农业,分不同区域种植不同的当季时令果蔬,通过游客体验播种、采摘等种植环节传播农耕文化,同时建设田园科普教育基地和户外拓展基地,为青少年提供一个集运动拓展、教育培训、旅游休闲、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多功能活动基地。以当地优势竹资源为发展基础,整合区域文化及自然资源,探索镇域旅游发展新模式,以产业为基、文化为魂、旅游为策划,构建以“旅游+”为引领的全产业链竹文化旅游产业园。三公山下还可发展主题民宿、山野露营营地、滑草基地,开发时尚文旅精品项目。
金社镇境内特色农业资源丰富,长溪村、龙口村、枫冲村境内建起了3块葡萄基地,总亩数达80亩,沿铜安路枫冲段发展100亩草莓基地,桃山村境内中药材牡丹300亩,长溪村境内茶用菊花150亩。桃山生态茶园为本土的山林茶厂,面积多达8000亩,优美壮观,风光无限。后山林场是曾经知青下乡的一个根据点。
东乡武术作为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被公布为“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横埠镇抓住机遇,建立会馆、培训基地,大力弘扬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带动县域其它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推广,打造枞阳非物质文化保护、传承和产业化基地,也可将武术文化、知青文化与采茶、制茶和品茶等农事体验活动一起打造多个文旅融合发展项目。
第五章 丰富文旅产品供给
第一节 产品体系开发的基本思路
一、打造长三角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围绕乡村旅游市场,抓住消费者对乡村民宿、乡土文化体验的需求,重点推进麒麟苗木花卉特色小镇、钱桥蓝莓小镇、雨坛古镇、义津特色水乡文化小镇、东部地区生态田园小镇等一批风情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推出一系列特色小镇乡村游产品,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打造一批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建设长三角乡村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
二、打造长三角休闲康养游示范基地
紧紧围绕打造长三角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示范基地,协同推进生态环保联防联治,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上建成枞阳绿色转型区。重点推进白荡湖、岱冲湖、菜子湖-黄公山、岱鳌山-麒麟生态园-钱桥蓝莓、东部生态田园等区域休闲康养文旅产业基地建设,开发一系列有影响力的康养度假产品,以“中国天然氧吧”为IP加强市场营销,以满足不断增长的生态旅游市场和健康旅游市场。
三、开发主题鲜明的文化游类产品
为适应文化旅游市场的消费需求,促进文旅融合,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年龄阶段的不同消费需求,加大特色文化游文旅产品开发。一是要构建枞阳特色文化IP,尤其是要以商周文化遗址、吕蒙文化、汉武文化、桐城文派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现代名人文化作为文化类产品品牌铸造的基点,形成差异化的文化游产品。二是注重对枞阳的博物馆、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古村名镇进行创意升级,实施物质文化休闲创意化策略。三是深入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塑性,打造看得见的非物质文化载体,提升消费的趣味性,增加游客的体验感。四是注重文旅融合,将文化与乡村游产品、休闲娱乐、度假游等产品深度融合,提升文化游产品的市场价值。
四、开发差异化的产品
枞阳县域内各区域文化特征、地理条件等文旅资源也存在差异,可以围绕某些地区的突出特征,或者根据某地所处优越位置,具备某些主题资源来开发专题产品,确保县域内文旅产品差异化,避免同质化,并方便旅游运营商组合产品,提供与众不同的旅游套餐产品。
五、开发高端休闲度假游
为满足有一定经济能力的中青年消费者对高端度假产品的需求,在岱冲湖、东部地区开发低空飞行、滑车等产品,在北部山林地区开发房车、森林露营等产品,积极利用引江济淮工程运河段以及其它可利用水域开发游艇、水上高端乐园等产品。
六、开发高附加值的文旅产品
增加咖啡店、餐馆、纪念品和礼品店等旅游设施的供给,提供表演、展览等更多附加服务和相关吸引物,增加景区的吸引力,刺激游客消费、延长停留时间,从旅游向旅居转变,延伸文旅产业价值链条。
第二节 培育高品质文旅产品体系
一、红色文化类
打造一批红色景点, 2条精品红色旅游线路、10个红色经典景点、8个A级红色旅游景区、2个红色旅游小镇、10个红色旅游村落。
打造一批红色旅游文创产品,利用人工智能、VR、AR、区块链等科技手段,以影视、微信、微博、短视频等媒介宣传枞阳红色文化。展现宣传枞阳红色文化。
推出一批红色体验式红色旅游产品,包括主题美食、红色主题餐厅、红色主题民宿、红色主题酒店等。
建设一批红色文化展示平台,主要包括“红色枞阳”数字化展览展示体系、数字化传播平台、网络文艺精品创作基地、建国以来枞阳经济社会发展展览馆或博物馆。
二、传统文化类
桐城文化类,建设以方圆为核心的传统历史文化产品,包括传统历史文化名人故里游、传统历史文化研学游、传统历史文化景区游;
宗亲文化游和宗祠文化游,依托方氏家族、阮氏家族、宕山钱氏家族等家族文化资源,以及张氏宗祠、汪氏宗祠等家庙宗祠,借助智慧旅游系统、解说系统、以及虚拟现实技术、微观模型展示等方法对家族兴衰进行展示,引导游客领略枞阳家族文化、孝亲文化等,开发文化研学游、亲子游等产品。
古码头文化游,整合枞阳渡、芦花渡、柳林渡、下枞阳渡、上江口渡等古码头遗迹资源,打“天下码头看枞阳”,对码头文化盛世时期情景再现。
先秦文化游,依托吴家墩遗址、孙家园遗址等古文化遗迹,深入研究遗址背景,对遗址进行形象定位,对遗址形成情景再现,打造遗址创新与旅游融合发展标杆。
宗教文化游,岱鳌山道教文化、浮山佛教文化,结合方以智、阮大铖、钱澄之等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打造宗教文化沉浸式体验产品。
节庆文化游,结合枞阳历史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文化要素,将黄梅戏、枞阳腔、枞阳古诗词融入到节庆活动中,开展举办“戏曲枞阳”、“唱响枞阳”、“诵读枞阳”、“动感枞阳”、“艺创枞阳”、“红色枞阳”、“文乡枞阳”、“武动枞阳”等群众文化活动,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文旅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