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郎溪县“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

  (二)环保基础设施尚不完善

  全县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及其配套污水收集系统仍不完善。城区及乡镇政府驻地雨污管网老旧、破损及雨污混接,需对城区雨污管网进行改造,郎溪县第二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郎溪经济开发区西区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未完成提标改造,十字镇尚未配备污水收集管网及污水处理厂。全县已建成设施存在部分设施管网不配套、进水水质浓度低、建成后未使用、维护不好等运行不正常问题。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处理设施不配套。交通运输结构需进一步完善,绿色发展。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治理工程仍需投入。工业园区集中式工业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收集转运体系尚不完善,无法有效发挥工业园区所具有的污染集中处置和风险集中控制的功能。

  (三)区域生态安全存在隐患

  郎溪县主要湖泊、湿地纳水能力不足,旱期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水量存在安全隐患。森林群落发育阶段较低,生物多样性不够丰富,森林水源涵养等生态服务功能有待进一步提高。矿山开采对地表生态破坏和对地表水环境的污染不容忽视,以石料、石灰岩、黄沙、砖瓦粘土等建材开采为主,多为露天开采,不仅改变了自然景观,而且易引发次生地质灾害和地表水污染。野生扬子鳄生存繁衍受人为因素干扰明显,栖息地大多处于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包围之中,野生扬子鳄脱离极度濒危等级任重道远。随着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使得具有较高生态价值的自然与半自然景观数量持续减少,人工景观优势度增强,生物多样性减少,进而导致生态风险增大。

  (四)农村环保工作有待加强

  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点多面广,资金投入大、运行成本高,地方财政配备困难,难以满足郎溪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及项目运维的需要,成为制约郎溪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瓶颈。农村改水改厕、生活垃圾处理、水污染防治设施长效运行管理机制未能有效落实到位,存在部分设施管网不配套、进水水质浓度低、建成后未使用、缺乏维护等运行不正常问题。部分农村黑臭水体形成年代久远,治理难度较大,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消除。虽然郎溪县农业生产化肥施用量、农药施用量逐年下降,但用量仍然较大,对农田土壤及地表水体水质存在负面影响。

  第三节 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在新发展阶段、新发展格局下,郎溪县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面临难得的机遇与较大的挑战。

  (一)机遇

  一是生态文明继续保持高战略定位。全县上下已形成合力,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的激励下,努力在安徽实现“更大作为、更大进展”中奋力争先进位,将促进各级党委、政府更加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围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开展碳排放达峰行动、深化“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等重大决策部署,推进重大生态环保工程建设,持续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二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郎溪县作为安徽省宣城市融入长三角最前沿,省委、省政府高位推动“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建设,郎溪县应充分利用区位、生态、文化等方面的优势,与沪苏浙等地加强合作、深度融合,高标准推动“一地六县”郎溪片区规划建设。抢抓机遇,积极申请国家、省、市在产业发展政策、重大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发展上的倾斜支持,力争更大的规模空间和政策“红利”,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将“后发优势”转变为“现实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体制机制改革红利惠及生态环境保护。近年来,国家、省、市全面深化改革,加快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对生态环境保护带来巨大促进作用,随着生态环境机构、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省以下环保机构垂改等改革全面到位和生态文明建设多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将为“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坚强的体制机制保障。四是人民群众的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诉求更加多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

  (二)挑战

  一是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面临挑战。“十三五”期间,郎溪县经济增速呈下降趋势,对高端要素的集聚能力不高,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有限,而且自然生态、历史文化等特色优势资源未能有效转化为区域发展优势,生态红利未充分释放。同时受全球产能过剩、外资需求不振、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发展将持续承压,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二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的压力。郎溪县建设用地资源相对紧缺,第二产业比重偏高,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处于安徽省中等偏上水平,经济增长还存在资源能源高消耗、污染排放高强度等特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任务艰巨。三是解决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PM2.5、臭氧、水体富营养化等复合型污染加剧,固体废物非法处置、污染场地再利用、新化学物质使用等环境风险防范的压力不断增大,生态健康问题逐步得到重视,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目标,需要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更深入的层面,推进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四是环境治理能力存在短板,基层环境监管力量薄弱,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服务经济发展的任务加重,新老环境问题交织,复杂程度和化解难度不断加大,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水平亟待提升。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建设将推动郎溪县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将加快由量变转向质变,但新形势下,生态环境保护服务经济发展的难度增加,生态环境全面性、根本性好转的“拐点”仍未出现,距离建设美丽中国“郎溪样板”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和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协同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坚定不移走“生态立县”之路,以“对标苏沪浙、争当排头兵”为指引,坚持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延伸深度、拓展广度,全力打好“一地六县”开局之战,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提气、降碳、强生态,增水、固土、防风险”,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效应,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坚守红线底线不退让,筑牢区域生态安全屏障,有效防范生态环境风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助力绘就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新蓝图,为打造美丽中国“郎溪样板”开好局、起好步。

  第二节 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贯彻生态绿色发展理念,积极践行“两山”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将保护生态环境和提供生态产品放在更重要位置,构建“生态美、生产美、生活美”的“三美郎溪”。抢抓“一地六县”长三角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产业集中合作区建设机遇,大力发展绿色制造业、绿色生态农业、全域旅游业,加快构建绿色创新体系和绿色产业体系,促进绿色高质量发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46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