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龙泉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4.深化育人方式变革。深化课程改革,建立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导向的学科教学体系,根据丽水市中小学学科教学指南形成学校教学手册。推进中小学生作业改革,精心设计基础性作业,加强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作业设计研究,不断提高作业设计质量。深化“五项管理”,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5.深化精准教学改革。落实课堂常规,全面形成高质高效、绿色轻负的教学生态环境,学生学业水平达到全省中等位次以上。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为支撑,建立符合学科学段特点的精准教学模式。充分利用省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市校两级精准教学资源库。建立以“五课”教研为基础的校本教研体系,为精准教学提供支撑。设立全市教学质量监测中心和数据中心,优化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机制和评价办法。完善市校教研体系,强化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重点分别打造丽水市级、县级名师工作室4个、25个以上。

  专栏11:学生五项管理改革

  包括作业、手机、睡眠、读物和体质管理。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引导孩子自主完成,自我管理作业。加强手机管理,细化管理措施,满足学生应急通话要求。加强睡眠管理,确保睡眠充足。加强课外读物和教辅管理,推进地方教材和校本教材开发。重视体质健康,提高学生身心素质,做好情绪管理教育。

  专栏12:精准教学改革

  以精准教学改革促进教学方式发生根本性转变。健全精准教学驻点视导制度,提升薄弱学校或薄弱学科教育教学质量。推进精准课堂实施评价标准落实,开展人文、科技素养展示,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十)实施“五心”德育品牌提升工程

  1.提升德育品牌建设水平。将“五心”德育作为立德树人、立德铸魂的重要工程,强化学生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引导学生增强爱国情感、强化国家认同、提升文明素养,不断推进品牌创新、质效提升。强化习惯养成,根据学生实际分年级制定、落实习惯培养细则,分阶段实施与考核。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推进红色教育、绿色教育,深入实施剑瓷文化进校园活动,中小学校文明校园创成率100%。

  2.凸显思政课程育人实效。坚持课堂主阵地,推进德育课程化、学科德育化,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开好学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力推进思政课改革创新,不断增强其思想性、针对性和实践性。推动形成课程思政理念,提升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的意识和能力,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加大思政课教师引育力度,实施思政课教师培养计划,全面提升非专职思政教师业务能力,培育1个思政名师工作室,培养1名思政领军人物、5名拔尖教师、20名中青年骨干教师。着力打造基础教育各学段优质思政金课,形成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协同教研机制。建设一批思政实践教学基地,争创1个省级或2个市级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示范校,选树6个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优秀教研组,规划10项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课题),打造40节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示范课,创作100个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教育优秀微视频作品。

  3.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健全校园安全管控体系,全面落实学校安全生产工作主体责任和各职能部门监管责任, 持续推进平安校园创建和校园安全“五化”管理模式向学校管理全领域延伸。强化安全教育、安全预警和应急演练,提高师生安全意识和安全自救能力,积极防范化解校园安全风险隐患,有效防范校园安全责任事故。以“智安校园”基础建设为抓手,不断提升校园“三防”建设水平,提升校园安全风险隐患闭环管理能力。

  4.强化家校协同育人合力。成立全市家庭教育学会,制定科学系统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持续办好“家长学校”,构建社会、家庭、学校三位一体育人新格局。统筹发挥校内外各类资源的育人功能,丰富校外教育内容和形式,实现社区家长学校或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覆盖率达到100%。关心关爱特殊教育群体,促进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人员子女等群体的健康成长。

  专栏13:“五心”德育品牌

  以“忠诚之心、敬畏之心、进取之心、感恩之心、友善之心”为核心内涵,通过丰富活动载体,创新活动形式,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提升德育实效,打造一批德育品牌学校,提炼一批德育工作经验,培养一批又一批“新时代剑瓷好学子”。

  专栏14: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

  坚持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相结合,推进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实施和课程思政全域化研究,与龙泉红色、绿色、古色资源有机融合,推进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核心的红色传承教育,以国家公园为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以青瓷宝剑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教育,同步推进社会实践教育,打造龙泉特色的地方思政体系。

  (十一)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阳光工程

  1.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品质。创建高品质县级心理辅导中心,建成省级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规格学校3所,心理健康达标规格学校2所。进一步深化、拓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心理危机人数增长过快学校、农村学校、幼儿园等的指导。构建家校、家(庭)社(区)、家(庭)(网)警心理危机干预联动机制,健全学生心理危机监测与干预、转介的动态管理机制。提高学校心理辅导室利用率,充分发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地作用,学校心理健康辅导室覆盖率达到100%。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提高专职教师配备率,每所中小学校至少配备1名具有相关学历和专业资质的专职教师;学生规模500名以上学校和心理示范点学校,适当增加配备。加强学校心育主任队伍建设,各学校配备一名具备心育B证及以上资质的心育主任。培养班主任心育队伍,开发“心理微课堂”系列课程,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主任培训内容之一,深化学校心育研训等途径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技能。

  3.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提升教师心理健康辅导A、B持证率,将心育C证作为教师必备条件。进一步规范“两周一节”心理健康教育课,提升课堂实效。深化市级、片区和学校教研组三级研训体系,提升学习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素养。学生心理检测率和建档率达100%,家长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60%。

  (十二)实施体育美育劳动教育改进工程

  1.加强体育与卫生健康教育。开齐开足体育与健康课程,确保学生每天在校运动锻炼时间不少于1小时。构建学校经常性体育竞赛制度,持续推进美术、艺术、科技系列赛事和体育联赛,探索开展围棋、轮滑等特色项目评比展示活动,推广学校全员运动会模式,为全体学生搭建竞技和展示平台。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多渠道开展生命与健康教育行动,实施生命健康教育线上线下课程。健全体育与健康教育体系,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及社会公布制度,中小学生体质健康优良率达到55%以上,合格率达到95%以上。推进校园足球改革,创建国家级、省级校园足球特色校10所以上。推进中小学生运动技能达标,完善“运动技能达标”基本标准,学生掌握2项以上运动技能,达标率达到95%以上。推进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儿童青少年近视率下降到51.7%。实现学校卫生室应建尽建,配齐配足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健康促进(金、银、铜牌)学校建设实现全覆盖。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30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