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工作机制,形成落实党的领导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全覆盖的工作格局。着力配齐配强党建工作力量,推进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积极创建党建特色品牌,推进民办中小学(幼儿园)党的工作和组织全覆盖,提升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政治功能;加强分类指导,完善学校决策运行机制,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工作。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工作领导机制,统筹协调社会各界关心支持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
3.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建设,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切实落实党的方针。坚持不懈推进党内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建设,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四史教育”纳入教师学时培训必修课程,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将师德师风建设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抓手,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加强师德养成教育,全面落实新时代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通过教师人事管理系统记录中小学教师师德考核负面清单、违规处理结果,着力解决师德失范、学术不端等问题。对出现严重师德师风问题的教师,探索实施教育全行业禁入制度。强化正风肃纪,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专项整治,加大违纪违规问题公开通报曝光力度,全面推进清廉机关、清廉教育、清廉学校建设,打造清明政风、清净校风、清正教风、清新学风,切实巩固和提升廉政建设成效。
专栏1:“教育红立方”党建品牌
坚持目标、问题、结果三大导向,打造以“红心向党、立德树人、育人有方”为核心内涵的“教育红立方”党建品牌,形成“1+4+N”“一体四棱多面”的教育党建品牌“立方体”(“1”指教育系统1个整体党建品牌,“4”指在幼儿、小学、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各打造1个党建样本校,“N”指40所学校结合实际建设“一校一品”),探索以教育队伍硬度、教育管理纯度、教育质量高度、教育改革深度、教育服务广度、教育惠民温度等六个维度为评价指标、“六面一体”学校党建评价“立方体”,以党建提质促进教师学生能力提升、事业发展提速增效。
(二)实施“匠心”教育队伍锻铸工程
1.打造创新型教育干部人才队伍。坚持正确用人导向,突出实干实绩,选好配强学校领导班子。建立健全中小学校长分级分类激励机制,实施校长队伍梯度培养计划,建立校长培养对象人才库,优化中层干部梯队建设,鼓励优秀年轻干部和骨干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为干部脱颖而出创造更多平台。推进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实行校长任期制、聘任制管理,引导校长专业化、职业化发展,推进校长业务能教学能管理,职级能上能下。加强校长队伍考核管理,优化校长考核评价制度,完善校长收入分配办法,实行校长交流制度。积极组织教育干部人才队伍培训工作,制定更加积极、高效、公开透明的人才政策,将更多90后干部纳入校长后备人才库,选派骨干校长参与浙派名校长、绿谷名校长等培训,努力打造创新型、综合型的管理团队。完善教研员能上能下管理机制,充分发挥教研员在学科精准教学方面的引领作用,从一线教师中选拔优秀人才进入教研员队伍,不断优化教研员队伍年龄结构。
2.打造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通过“双招双引”、教师在职学历提升等途径提升中小学教师学历,初中、普高、中职教师研究生学历比例分别达到规划目标。实施柔性引进名师项目,出台教育引才专项办法和重点学科紧缺人才引进特殊政策,引进“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师范类本科优秀毕业生80名和硕士研究生20名,新招聘优秀毕业生比例超过25%。加大教师海外研修力度,拓宽教师国际化视野。强化名师培养,对接名师、名班主任培养和丽水市教师全员进阶计划,着力培养教坛新秀、学科带头人、名师等新生代学科带头人和教育领军人物,建立特级教师培养人才库。加强青年教师和班主任队伍培养,健全教师跟岗培训机制,拓宽青年教师成长和优秀教师定向培养渠道,建立班主任荣誉激励、星级班主任评选等机制。实施青年教师成长行动计划,落实“学校培养为主、集中培训为辅、一年一度项目比武”,推动青年教师迅速站稳讲台。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作用,创建4-5个省级班主任、青年教师工作室,提高龙泉青年教师的影响力。精心规划、组织开展新教师汇报课、青年教师成长主题研修、骨干教师课堂教学高级研修、教研组长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等活动,让每个层级、阶段的教师都能找到适合自身专业成长的资源。拓展教师专业发展渠道,探索主题式、分层次教师培训模式,突出研训一体,提高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探索建立龙泉优秀高中毕业生教师职业生涯规划引导体系。
3.推进教师队伍管理体制创新。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评价的第一标准,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资格定期注册、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任、评优奖励的首要要求。健全教师“积分制”管理机制,探索教师积分制多场景应用。明确教师的特别重要地位,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与本地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待遇,真正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探索中小学教师教学述评制度,任课教师每学期对学生的学业、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情况进行述评。推进中小学教师职称自主评聘改革和聘后管理改革,完善学校绩效管理办法和教育教学质量考核奖励办法,健全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有效体现教师工作量和工作绩效,绩效工资分配向班主任以及一线骨干教师、农村学校教师倾斜,形成以“优绩优酬、多劳多得”为导向的分配机制。加强教师编制统筹、动态管理,建立编制市域统筹机制,推进分学段控编,保障创教育现代化和“全面三胎”政策带来的师资需求。全面深化“市管校聘”等人事管理制度改革,形成学校领导干部竞聘上岗、教师竞争上岗等良性机制,同时加大师资定向培养力度,着力破解我市中小学教师结构性矛盾。
4.推进学前教师队伍补短提升。编制实施学前教育教师发展专项规划,依法依规配齐配足教职工,落实每班“两教一保”的人员配备标准。依法保障学前教育教师地位和待遇,落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保障政策,确保教师工资及时足额发放,2025年公办幼儿园非编教师与在编教师实现同工同酬。所有幼儿园教师享受“五险一金”。提高学前教育教师学历和专业水平,合理制定学前教育教师培养计划,重点抓好全员培训;搭建骨干教师成长平台,通过建立名师工作室、拜师结对、进修培养、业务竞赛等途径推进骨干教师队伍梯度建设;加强幼儿园保健人员、保育人员专业培训和在职教师学历提升,到2025年本科及以上学历教师比例达到65%以上。
专栏2:教师“积分制”管理
建立市校两级教师积分制管理赋分标准,用好教师“积分制”管理系统,客观记录教师师德修养、爱岗敬业、教学相长三个维度的职业生涯全过程,强化教师成长过程评价。创设“积分制”应用场景,将综合评价结果与教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年度考核、绩效分配等相结合,强化结果合理运用,激发教师发展内驱力。
专栏3:名师、名校长培养工程
对接省市名师名校长培育体系,推进教育交流合作,加大柔性引才力度,聘请省内外知名教育专家为培育对象理论导师和实践导师,健全“理论+实践”“双导师”培养机制,全过程记录、助推学员成长。培育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3名以上,省市级名师比例不低于丽水平均水平。
专栏4:教师全员进阶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