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举措:
1.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中国际性体育赛事的规定,挑选具备发展潜力的精品赛事进行重点培育,以商业性、群众性国际体育赛事为主。
2.提升办赛规模,增加海外参赛人员人数和比例,扩大参赛人员来源国家分布。
3.引进优秀赛事策划机构,利用互联网和新媒体加大宣发力度,并进行多语种宣发。
4.依上虞的实际情况,适时申办国际综合性运动会、世锦赛、亚锦赛、大型赛事或单项赛事的资格赛及积分赛等国际一流赛事。
国家级赛事:
改革目标:
培育3-4个具有上虞特色的国家级赛事,提升上虞在全国体育城市中的地位,活跃上虞的赛事氛围。
改革举措:
1.按照国家体育总局《体育赛事活动管理办法》中全国性体育赛事的规定,办好办强现有的国家级赛事,挑选具备发展潜力的省级赛事为未来发展对象。
2.完善体育场馆基础设施,积极申办各类综合性和单项全国体育赛事落户上虞。
3.引进优秀赛事策划机构,加强赛事宣传。
4.做好赛事保障,完善医疗、卫生、食品、交通、安全、生态等相关措施,提升参赛人员和工作人员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五)体教融合工程
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围绕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抓住青少年体育发展的良好机遇,厚植上虞本地竞技体育、学校体育的优势特色,加快推动体教融合纵深发展。
举措1:坚持体教融合,做好顶层设计。充分发挥上虞区教育体育局的优势,强化对体教融合工作的推进力度,在制度和机制上做更细致的顶层设计,科学分工、明晰责任、抓好落实,确保各项体教融合措施有执行力。
举措2:坚持开放融合,拓宽培养渠道。以上虞区国家示范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龙头,大力培育优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制定准入机制与标准化建设,加强全周期管理和引导,让更多社会办训机构能够走进校园,通过引入专业教练员师资、开展多样化体育运动项目、探索青少年体育冬夏令营等,进一步激活校园体育工作。
举措3:坚持以体育人,提升体育价值。重视发挥体育“立德树人”的价值和作用,让体育的作用更加彰显。持续深化学校体育改革,遵循“教会、勤练、常赛”的系统化模式推动学校体育中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体育社团活动和体育竞赛的协调发展,促使全体学生的全员参与,发挥“体育在场”的功能和独特的教育价值。重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积极引进专业教练员、退役运动员、社会体育组织等为学校体育课外训练和竞赛提供指导。
举措4:坚持普及提高,搭建竞赛平台。进一步整合各级各类青少年体育赛事,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共同制定和发布青少年体育赛事计划。面向不同运动水平的青少年,多方联动,积极搭建项目丰富、校内外相结合的体育竞赛平台,让更多青少年获得参与机会,通过竞赛的影响力带动项目在基层的发展。加快培育一批学校体育特色项目,形成体育特色项目群,组建特色项目学校联盟,尝试开展校园、校际联赛,探索上虞地区青少年体育竞赛体系的建设路径。
举措5:坚持文体并重,培育后备人才。强化国民教育体系培养竞技运动员的阵地作用,将体育传统特色学校作为重要抓手,结合上虞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目标,优化运动项目布局,推进学校建设高水平运动队,实现“将优秀的运动队办在学校里,让优秀的运动员从校园里走出来”。畅通体育特长生升学通道的“一条龙”建设。畅通优秀退役运动员进校园通道,通过设置学校教练员岗位,协助体校布点学校开展训练工作。推动体校改革发展,加强体校运动员文化课考核,将建设现代化体校纳入健康上虞整体考核中。
(六)跨界协同工程
跨领域整合上虞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在需求定位、人才储备、技术优势、资金设备等方面的优势,实现富有效率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不断优化体育产业结构,推进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达到产业能级提升。
举措1:搭建多元平台,改善产业环境。充分发挥政府作为产学研各方粘合剂、助推器作用。以“店小二”的服务,全力支持保障研究院建设,推动体育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的深入合作,全力打造科技创新“上虞模式”。充分发挥体育产业信息平台、政务发布平台、资源交易平台等各类平台的作用,鼓励将赛事活动承办权、场馆运营权等通过产权交易平台公开交易,促进优质体育资源公开自由流转。支持体育部门协同公安、卫生、交通等部门联合建立体育赛事“一站式”服务平台,为办赛主体提供便利化、智慧化、精细化服务,优化赛事发展环境。
举措2:发展社会组织,激发内在活力。引导体育协会发挥产业发展规划、赛事体系构建、行业标准制定等产业职能。完善体育社会组织服务事项清单,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逐步将群众体育健身、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业务培训等交由符合条件、运行良好的体育社会组织承担,进一步激发体育社会组织自身活力和创造力。
举措3:创建研发中心,加强品牌建设。鼓励上虞区优秀体育用品制造企业与高校科研所联合创建体育用品研发制造中心,通过资源共享、创新要素、优化组合等手段,提高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培育本土体育品牌。
举措4:加强区域协作,提升产业能级。深入对接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融杭接沪联甬”发展格局,充分发挥城市群空间组织紧凑、经济联系紧密、要素集聚优势明显的特点,谋求加入区域体育产业联盟,推进区域合作项目建设,通过区域联合办赛等形式提升体育产业能级。
专栏六:“体育+”融合发展,促进体育消费
改革目标:
推进跨界合作,融合发展,促进体育与文化、科技、养老、会展、传媒、金融等复合经营,进一步推动健康关口前移,建立体育、卫健、文旅等部门协同治理,社会共同参与的“体育+”的体育产业发展新模式。
改革举措:
1.“体育+教育”:支持大中小学校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支持社会体育组织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利用冬夏令营活动,开展体育项目技能培训、青少年体育赛事、户外研学教育等活动。
2.“体育+旅游”:在传统景区因地制宜引入新颖时尚类户外运动项目,将观光游升级为体验游、沉浸游;通过徒步、骑行、登山等项目串联旅游景区,打造体育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