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绍兴市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十四五”规划

  2、供水环网格局基本形成,节水成效全国领先

  截止2019年底,全市年供水总量60807.75万吨,中心城区年供水总量44961.56万吨,最高日供水量171万吨/日,现状水厂供水规模196万吨/日,现状供水设施能满足中心城区生活及工业用水需求;嵊新城区现状最高日供水量23吨/日,现状水厂供水能力30万吨/日,现状供水设施能满足嵊新城区用水需求;全市供水管道总长度达13537.51公里,“十三五”期间新建供水管道3458公里,总长度达8188.26公里,建成区供水管道密度13.06公里/平方公里(浙江省18.51公里/平方公里,杭州19.37公里/平方公里),供水管道漏损率为5.91%(浙江省10.91%)。

  绍兴市积极建设国家节水型城市,科学合理利用水资源;输配水网络持续完善,供水环网格局基本形成;节水型城市全域覆盖,管网漏损率全国领先;分质供水体系初具规模,进一步保证优水优用。目前,滨海第二水厂一期、二期工程、汤浦水库输水第二通道工程、群贤路给水工程、二环北路供排水管道迁移改造工程、稽东王坛供水扩面工程、城北区域供水保障工程、小舜江供水第三通道(钱滨线)工程、上虞区原水管道复线工程、中心大道北延供水工程及新昌钦寸水库建设工程等均已完工,累计完成给水工程投资89.4亿元,大大提高了城区供水覆盖范围和供水保障,巩固了城区节水效果。曹娥江水厂二期工程(2020年12月完成)及部分新建道路配建工程也在有序实施中,建成后将进一步保证全市供水安全。

  3、省级海绵试点成效显著,水体环境有效改善

  截止2019年底,全市污水集中处理率96.58%,年处理污水总量48832万吨,中心城区年处理污水总量38076万吨,污水排放量120万吨/日,污水厂处理规模130万吨/日,现状污水处理设施能满足市区生活及工业污水处理需求;现状嵊新城区平均日污水量18万吨/日,雨季污水量高达23万吨/日,而嵊新污水处理厂现状处理规模仅为22.5万吨/日,难以满足其污水全部处理的要求;全市污水管道总长度达3311公里,雨水管道总长度达2178公里,雨污合流管道长度317公里,中心城区污水管道总长度达2264公里,雨水管道总长度达1509公里,雨污合流管道长度226公里,建成区排水管道密度12.18公里/平方公里,全市积极建设海绵城市,达到海绵城市要求(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的面积达65.91平方公里。

  “十三五”期间,绍兴省级海绵试点以优异成绩(四个省级试点城市中唯一优秀)通过考核,试点区域碧水蓝天,水质改善效果显著,镜湖安置房、绍兴职业技术学院、洋泾湖公园、柯桥区瓜渚湖公园、上虞区e游小镇等项目入选浙江省海绵城市建设工程典型案例项目;城市污水处理量质提升,为全面攻坚污染防治奠定坚实基础;排水防涝体系进一步完善,内涝积水风险基本消除。目前,市区排污西线工程(柯桥区互通段)、滨海印染产业集聚区污水集中预处理二期工程及部分新建道路配套排污工程、上虞杭州湾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管工程、市域道墟总管改造工程、嵊新污水处理厂二期扩建工程、艇湖城市公园、洋江西路、凤林西路、东浦、城南等6座污水泵站均已建成,绍兴水处理发展有限公司除臭项目及柯桥江滨水处理有限公司污水强化脱氮工程业已完工,还完成部分道路排水管网检测疏通、道路积水点整修改造、上虞智慧水务平台建设工程,累计完成排水工程投资19.05亿元,进一步增大了市区污水收集系统的覆盖面积,市区排水防涝综合能力明显提升。

  4、垃圾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分类体系逐步建立

  设施能力提档升级显著。“十三五”期间完成绍兴市循环生态产业园(一期)、绍兴市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大坞岙垃圾填埋场提档整治工程等重点工程,在各县、区推进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全市共有18座处理设施,其中14座投运,4座在建。投运的处理设施总处理能力达7738吨/日,比2015年底增加了3250吨/日,其中餐厨处理从无到有,设计处理能力达到1000吨/日。焚烧、填埋、餐厨处理占比为68.2%、25.6%、6.2%,填埋比例比2015年底下降了15%,焚烧比例比2015年底提升了18%,焚烧已成为主要处理方式。对照全省目标,绍兴市区已提前实现“全焚烧、零填埋”,餐厨垃圾处置设施已率先实现县县全覆盖。2020年完成循环生态产业园(二期)焚烧项目(一期工程)、诸暨市丰泉浬浦无害化处置中心、嵊州市生活垃圾焚烧项目、新昌县生活垃圾焚烧项目,全市生活垃圾运行的处置能力将达到7600吨/日,其中其他垃圾焚烧能力6600吨/日,餐厨垃圾处理能力1000吨/日;填埋能力2688吨/日将作为应急备用。

  “十三五”期间,加大环卫装备和市容保洁投入,全市共计约2413辆各类环卫车辆,其中采用新能源的车辆占比为28%。可机械化清扫道路的机械化清扫率达到75%,比2015年底提高了14%,做到“路见本色,五无五净”。按照“厕所革命”要求,推进公厕的改造提升和布局完善,全市城镇公厕共计约2224座,其中三类及以上占比达到97%,二类及以上占比达到40%。

  垃圾分类持续稳步推进。“十三五”期间扎实推进源头减量、回收利用、制度创制、处置能力、文明风尚五大行动。生活垃圾总量控制明显,增长率从2015年的15%以上,下降至2020年的1%以内,市区2019年提前实现零增长。全市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90.08%,资源化利用率达77.99%,城镇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达到39.3%,全市达到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有95个。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转运、分类处理的垃圾分类体系已基本建设。垃圾资源化利用水平得到明显提高,2019年入选全省唯一的全国”无废城市”试点城市。

  政策标准更加健全。建立起“1+X”政策标准体系,先后发布了《绍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绍兴市循环生态产业园(一期)餐厨垃圾处理厂运行及绩效评价办法》、《绍兴市建筑渣土管理办法》、《促进绍兴市园林绿化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试行)》、《生活垃圾分类指导手册》、《绍兴市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等,正在制定《绍兴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绍兴市餐厨垃圾管理办法》。

  5、城市绿地指标不断增长,巩固园林城市地位

  园林城市地位进一步巩固和提升。绍兴市在百强城市排名中软经济指标的环境分值高达80.78,排名31位,比十二五期间上升了两位。十三五期间嵊州市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诸暨市成功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城市绿地各项指标均不断增长。十三五期间市区共有绿地面积14120.07公顷,公园个数153个,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4.6平方米/人(浙江省14.03平方米/人),建成区绿地率38.19%(浙江省37.3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86%(浙江省41.46%)。“十三五”期间绍兴市共实施68项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总投资约109.27亿元。新增绿化用地面积约3267.58公顷。主城区三区共实施建设40项园林绿化工程,总投资约44.76亿元。其中完成“十三五”规划19项园林工程项目的12项,完成投资约25.52亿元。绍兴主城区主要完成了坂湖公园工程、瓜渚湖直江连接线提档工程、皂李湖环湖景观工程、迪荡湖区市政和水系环境整治工程、洋泾畈二期景观绿化工程、环湖路南入口公园、梅江风情建设工程等综合性公园滨水绿地工程。

  制定和完善《城区绿地养护作业质量要求及考核标准》。积极探索新型管理运行机制,做到建设、管理无缝对接一体化管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落到实处。绍兴市目前遗存古树名木共计240株,古树名木保护率100%。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6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