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嘉兴市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十四五”规划

  1.发挥计量基础支撑作用

  完善计量管理体系建设,建立高水平量值溯源和保证体系,健全量值传递制度,提升计量检定校准服务能力。以构建科学的工业计量管理服务体系为重点,加强对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食品安全等重点领域的计量监管和服务能力。强化计量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推进法定计量检定机构非强检业务入驻“浙里检”平台。发挥浙江省能源计量检测中心(嘉兴)技术平台等作用,帮助企业建立能源计量管理制度。构建科学的能源计量管理服务体系,组织高耗能行业能效对标和节能诊断。

  2.提高检验检测服务能力

  加快集成产品质量、计量管理、标准化、“品字标”、咨询、检验检测等管理系统数据,打造“1+N”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体系,面向区域内中小企业提供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质量基础设施综合服务。依托嘉兴市食品药品质量检验检测院、特种设备检验检测院、计量检定测试院等,持续加强检验检测装备投入和技术改造,构建产学研检一体化研究平台,推动技术创新体系更加成熟完备,不断提升与全市产业紧密相关的检验检测技术能力。

  专栏5 “1+N”质量基础设施

  扩大“浙里检”应用范围。优化计量、标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核心质量基础设施服务,拓展质量管理、知识产权、品牌建设和其他涉企职能,加快与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对接,纳入全市政务服务平台体系,实现质量基础设施服务一网通办、全域通办。

  布局多点位线下平台。原则上各县(市、区)至少建设一个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统筹全市质量基础资源,以现有国家和省级质检中心、产业计量测试中心为核心,全面引入质量基础设施和涉企服务咨询,设立“一站式”受理窗口,开展“一站式”服务。

  线上线下联动推进。依托在“浙里检”开设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实体平台专栏,全面展示全市线下实体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平台名单、业务内容、服务特色,实现平台信息实时查询、技术机构业务在线委托,形成“1+N”线上线下全覆盖的质量基础设施平台网络。

  3.加强质量认证体系建设

  加快探索建立数字服务、信息安全、新能源等新兴产业领域认证认可制度,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认证体系。探索实施“一次认证、多国证书”。大力开展高端品质认证和服务认证。高水平推进“品字标浙江制造”认证,提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能源、知识产权管理体系认证质量。稳步引导小微企业建立企业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体系。推动与绿色制造采信互认,扩大绿色包装、绿色建材认证,开展绿色产品认证先行先试,加强交流合作,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绿色产品认证及应用示范,全面提升绿色发展质量和效益。

  4.加快提升专业园区能级

  加快推进国家检验检测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区(浙江)嘉兴园区建设,重点引进全球、全国50强检验检测机构,积极引导全市检验检测服务企业向园区集中,全力打造国内知名的检验检测产业集群。通过项目合作、机构聘任、自主创业等多种方式,助力专业园区集聚国内外一流的检验检测领域高层次人才,不断加大专业园区企业培育力度,强化要素保障,规范园区运营,鼓励企业做大做强。

  (二)完善质量治理体系,提升“安全监管”能级

  “强质量监管、筑安全防线”,加强重点领域质量监管,不断优化风险和信用监管等系统,奋力开创质量跨越式发展新局面。

  1.加强重点领域质量监管

  健全食品药品监管体制机制,落实“四个最严”要求,提升全链条质量安全保障水平。完善企业分类、产品分级、区域分色的重点产品质量安全“三分”监管工作机制,运用产品质量分级分类智慧监管平台,实现精准监管、高效监管、闭环监管。加强新消费领域质量规范管理力度,明确直播购物等新兴领域主体责任归属。鼓励以政府购买服务形式,落实第三方专业机构开展工程项目的质量安全监督巡查,加强建筑工地安全生产责任险的全面推广与覆盖。开展环境风险常态化管理,加强第三方环境检测机构质量管理,推进多方协同预警与联动治理,提升共管共治能力。

  专栏6 重点领域质量安全监管改革

  产品质量全流程监管“一件事”改革。树立系统治理理念,以数字化赋能产品质量监管领域改革,集成市场监管相关职能,深度融合并协同运行;打通质量监管信息壁垒,打造数字化智慧监管系统;创新产品质量监管模式,构建符合嘉兴实际的“监管一体、条抓块统”新机制,实现产品质量闭环管理和科学监管。

  食品安全监管“一件事”改革。加快食品安全从“事”到“治”“制”到“智”的转变,打造食品安全治理精密智控和闭环管理体系,努力做到“厂厂(场场)阳光、批批检测、样样赋码、件件扫码、时时追溯、事事倒查”,最终达到“买卖明白、消费透明”。

  药品(医疗器械、化妆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一件事”改革。深化数字赋能、协同智治,依托省全生命周期数字药监平台,实现全领域、全过程、全场景、全业务“一窗受理”“一网通办”。

  2.建立风险控制监管系统

  建立健全跨区域、跨部门质量协同监管机制。完善重大质量安全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制定风险应急预案,严格执行重大质量事故报告和应急处理制度,实施应急专项风险监测。严格落实产品抽检、事故隐患报告等制度,建立风险预警信息及时(即时)发布机制。加强产品服务质量监管,严厉打击假冒伪劣、侵权等违法行为,提升售后服务品质,建立完备的消费权益维护体系。推行工程建设项目风险分级分类审批制度,稳步推进工程建设项目联合审批、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强化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和风险源头排查,全面提升环境风险防范能力,构建全过程、多层级生态环境风险防范和应急体系。

  3.完善质量信用监管体系

  健全质量信用信息收集与发布制度,推动质量信息数据公开与可获取,收集、整理、整合包括产品质量等在内的信用信息,实现多部门质量信用信息互通与共享。健全质量信用评价体系,建立激励守信、惩戒失信办法,推行质量失信“黑名单”制度,强化企业产品质量信息在行业准入、金融信贷、项目申报等各类行为中的运用。发展质量信用服务机构,规范信用等级评价行为,促进质量信用产品的推广使用,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质量信用服务市场。

  (三)推进质量全民共治,营造“质量文化”氛围

  “携手提升质量、共谱文化新篇”,加强多方质量合作,推动全社会质量共治,大力开展质量文化建设。

  1.深化长三角地区质量合作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9059.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