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新兴产业带来投资拉动
2018年,国家调整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目录,主要聚焦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新能源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相关服务业等9大领域。浙江省政府也大力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这些产业正是我县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也是未来金融产业助力的重点领域。而新基建方面,我县也要发挥毗邻杭州上海等数字产业发达的城市优势,积极引进人才,加大创新投入,为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赢得先机、奠定基础。
四、“十四五”指导思想及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1.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总方针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始终把政治过硬摆在突出位置,确保金融改革发展的方向明、路子正。金融系统切实发挥基层好党组织的领导作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在金融工作中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2.打好金融服务实体攻坚战
坚持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为出发点,围绕建设现代化经济的产业体系、市场体系、区域发展体系、绿色发展体系等提供精准金融服务,构建银行信贷、债券市场、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努力做到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与企业主体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
3.推进区域金融改革新举措
坚定金融业改革发展的市场化方向,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推进金融组织、融资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制度改革。结合长兴县发展的实际需求,推动绿色金融、科技金融以及农村和小微等普惠金融等。
4.守住金融风险防范防火墙
有效防控风险是金融工作的“压舱石”,是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大力气整治金融乱象、规范金融秩序,提高区域金融体系抵御风险能力。
(二)“十四五”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深入实施“融资畅通工程”,坚持把金融支持实体经济作为发展现代金融的出发点,全面提升金融服务实体效能,打通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构建银行信贷、债券市场、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等全方位、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体系。到2025年,长兴金融业总量得到新的提升,努力实现两大发展目标:
——社会融资规模稳步增加。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等主要金融产业协同发展, 2025年社会融资总规模年增幅10%。
——金融业增加值较快增长。到2025年,金融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达到10%以上。
2.结构目标。到2025年,长兴县金融业更加多元,结构更为优化,分阶段实现五大金融结构目标。
——融资规模持续提升。推动金融机构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切实提升存贷款规模总量。到2025年,力争表内存贷总规模达到3200亿元,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500、1700亿元,新增表外融资400亿元。
——融资成本持续下降。落实完善商业银行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机制,加大减费让利力度,切实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推动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金融科技手段支持风险评估和信贷决策,到2025年,无还本续贷类贷款产品发放金额增幅达到20%以上,全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持续下降。
——融资结构不断优化。贯彻落实“融资畅通工程”, 开展“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五年提升行动”,鼓励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小微企业信贷投放,力争单户授信总额1000万元以下小微企业贷款同比增速不低于全部贷款同比增速,贷款户数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提升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的中长期贷款比重,切实解决“短贷长用”等融资结构错配问题。力争中长期贷款余额占比较2020年提高2个百分点。
——直接融资占比提高。大力推动企业直接融资,到2025年直接融资总额达到25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金融要素市场等直接融资渠道,优化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结构比例。力争到2025年,新增境内外上市企业10家以上、挂牌企业100家以上、并购重组30宗以上,新增股权融资30亿元以上。
——绿色金融体系不断完善。绿色金融主体和业态加速集聚,绿色融资渠道不断拓宽,绿色金融对重大项目、重点产业的保障支撑进一步加强。力争至2025年末,全县银行机构绿色贷款余额达500亿元以上,绿色金融事业部或专营支行达8家以上,“绿贷通”平台接入企业数量达4000家以上;发行绿色债券达10只以上,实现绿色股权融资达15亿元以上。
3.质量目标。2025年长兴金融业运行更加优质稳定,坚守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这一底线。
——区域金融体系更加健全。进一步降低贷款不良率,到2025年,贷款不良率保持在0.8%以下,不良贷款总额控制在10亿元以下。有效控制和及时化解潜在风险苗头,严防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与地方金融组织破产风险,清理规范类金融领域市场秩序,全面提升县域金融稳健性。
——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更强。金融保障民生和重大项目的力度加大,金融资源配置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对接进一步加强,信贷的投向、期限、结构更加优化。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水平大幅提高,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得到进一步改善。
五、“十四五”重点工作举措
(一)拓宽融资渠道,发挥金融要素保障功能
1.持续强化融资保障力度
不断完善落实“政府引导、部门协同、银行主体、社会参与”工作推进机制,以每月金融例会、银行晾晒比拼、银企精准对接为主要抓手,推动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实效,按照贷款规模和融资成本“一增一降”的要求,引导金融机构“保本微利”经营,合理扩大金融供给规模,着力优化金融供给结构,保持全县融资总量和增量稳定增长,市场主体覆盖面明显扩大。
2.深入开展融资创新试点
有效推进知识产权抵押贷款增速扩面,创新科技金融产品和做法。深入实施小微金融服务改革,加快推进产业链金融、小微企业投贷联动、无还本续贷、保证保险等改革试点扩面工作。加快推进县内国有政策性担保公司资源整合,创新政策性担保机构服务方式,促进有效担保额度释放;推动政策性担保机构依托“绿贷通”做宽服务面、做大担保量、做小风险数,切实解决融资抵押担保难问题。
3.促进融资多元化对接
充分发挥国有大行优势,加快实现科金融合,打造安全、便民融资模式;不断开展金融领域“无证明城市”建设,深入推进“红白名单”跟踪解决机制,促进资金供需双方精准对接。紧紧围绕金融支持实体五大攻坚行动工作要求,全力抓好“实体经济信贷投放扩面”、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推介、困难企业帮扶“白名单”等活动,通过深入开展进园入企、精准帮扶、用好政策,不断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和竞争力。深入践行“三服务”活动,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更新、完善多元化信贷产品,切实达到便民利企的服务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