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强化创新驱动。推进与长三角其他县市区气象基础设施、数据信息的共建共享共用,助力长三角区域气象科研、业务和服务资源高效配置和数字化协同应用。加大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力度,加强校地合作、政企合作。
附件
长兴县气象发展“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表
序号 项目名称 项目内容 预算(万元) 起止年限
1 气象监测预报
能力提升工程 提升气象观测自动化保障水平;推动智能网格实况融合分析产品本地化释用,强化气象要素和灾害性天气短中期网格预报能力。 2260 2021-2025
1.1
建设立体化综
合观测系统 新建和改造气象自动站30套,安装全天空仪10套,安装北斗卫星站10套。
新建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毫米波云雷达、X波段相控阵天气雷达1套。 2210
2021-2025
1.2 智能网格预报
业务系统 建设智能网格预报及服务应用系统。 50 2021-2023
2 气象灾害风险智能预警工程 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编制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定量化气象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和模型研究应用,重点行业智慧气象预警服务。 220 2021-2025
2.1 气象灾害风险
普查与评估 精细化气象灾害风险普查,编制分灾种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图,开展成果数字化应用,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和评估业务。 100 2021-2022
2.2 重点行业智慧
气象服务 开发水利、交通、旅游、建设、供电等重点行业领域的智慧气象服务系统。 120 2022-2025
3 美丽长兴建设
气象保障工程 完善生态气象观测网,加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状况气象监测能力。加强宜居、宜业、宜游气候生态评估技术应用,强化生态气候科学评价。依托长三角地域的比较优势,开展与长三角周边地区合作,做到数据共享,预警联动,拓展气象服务领域,做好生态保障、生态旅游、气候变化等方面领域合作,助力长兴发挥地理、生态优势,做好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文章。 480 2021-2025
3.1 生态气象监测网
建设和数据应用 建设生态气象综合监测站5套、湿地观测系统1套、城市热岛监测系统1套;开展臭氧和颗粒物空气污染气象条件的天气学模型和客观预报技术方法。开发长三角生态区域合作模式。 200 2021-2025
3.2 生态观测基地建设 在基地内建设生态观测和业务用房约280平方米,开展生态气象观测及相关业务应用等。 180 2022-2024
3.3 生态服务型人工
影响天气平台建设 建设生态人影作业基地及智慧人影作业系统。 100 2021-2025
4 乡村振兴智慧
农业气象工程 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发展适应质量兴农、品牌强农的新型农业气象服务,实现智慧气象与农业生产的深度融合,构建现代气象为农服务体系,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 320 2021-2025
4.1 智慧农业气象
服务系统 融入基于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的全链条式的涵盖农业生产、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智慧气象服务体系;深化农产品气候品质认证工作,推进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业务。开展精细化农业气候资源调查和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 140 2021-2025
4.2 智慧乡村气象
防灾减灾建设 建设数字化防灾减灾标准化村,融入数字乡村建设,实现农村气象防灾减灾、监测预报预警服务及科普宣传数字化。 180 2021-2023
5 气象大数据智
能化应用工程 建设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提供数据共享、在线加工、挖掘分析等能力,为多维气象实况数据分析、精准气象预报、普惠气象服务、模式检验等提供云计算和大数据支撑。完善气象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 280 2021-2025
5.1 气象大数据智
能化应用平台 构建统一的气象数据环境,丰富数字化气象数据采集渠道,依托城市大脑数据中枢,深化数字化智慧气象应用,构建气象数据和行业数据融合分析影响模型,融入未来城市、未来社区、数字乡村建设。基于数据可视化和三维成像技术,丰富监测数据和服务产品展现形式。 160 2021-2025
5.2 网络安全保障体系 完善气象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根据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标准,开展网络安全防护软件与硬件系统建设。 120 2021-2025
合计 3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