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强化行业监管,规范特种商贸业态发展
1、典当与拍卖业
按照市场经济运行规则,建立拍卖准入、退出和淘汰机制。鼓励拍卖企业实施资产评估、资产清算,将经营触角向网络、农村、民品方面延伸,打造拍卖业品牌。
2、成品油零售
建立起与桐庐县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满足企业生产与消费者需要、布局合理、竞争有序、功能完善的成品油零售服务网络体系,促进城乡成品油零售网络的协调发展。引导加油站拓展业务范围,兴建配套便利店、汽车保养检修、停车休闲等服务。促进中心城区和农村成品油零售网络协调发展,适当向农村加油点(特别是山区、偏远经济重镇)倾斜。“十四五”期间,拟对原有57座加油站(点)中的4个加油站点进行提升改造;迁建4座加油站;新增规划加油站4座。至规划期末,桐庐县将达到61座加油站(含水上加油站一座)。
3、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发展重点集中于旧货交易、“以旧换新”、旧货回收和旧货加工四个领域。要建立优质高效的交易联系机制,完善“以旧换新”交易平台、建立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网络。支持具备条件的流通企业回收消费者淘汰的废旧电子电器产品,折价置换超高清电视、节能冰箱、洗衣机、空调、智能手机等绿色、节能、智能电子电器产品,扩大绿色智能消费。“十四五”期间,对开展相关产品促销活动、建设信息平台和回收体系等给予一定支持。
4、报废汽车回收拆解
目前,全县拥有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质的企业1家,有设立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市场意愿的企业不少于3个。“十四五”期间,进一步规范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为,并根据县汽车保有量与车辆报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积极申报增设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切实加强对二手车交易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的管理,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打击非法回收拆解场点、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九、科学统筹安排,完善市场应急保供体系
1、完善市场应急调控管理
大力推进市场调控体系建设,按照统一协调、分级负责、快速响应的原则,建立健全应急供应管理制度和协调机制。健全突发事件市场应急保供预案,细化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等各类突发事件情况下市场应急保供预案和措施。根据突发事件对市场影响的范围和程度,综合运用信息引导、企业采购、储备投放、进口组织、限量供应、依法征用等方式,建立基本生活必需品应急供应保障体制。
2、提升市场应急保供能力
优化完善粮油、肉、饮用水、方便食品、应急照明用品等生活必需品的商业储备制度,增加储备品种和规模,保障自然灾害、突发公共事件和市场异常波动时的市场供应。畅通重要商品产销对接、合作调剂机制、区域保供协作机制,加强与杭州市本级及富阳、建德、临安等周边区域协作,保障重要生产生活必需品和应急物资的组织和调运,实现协作保供,提高应急保供的快速反应能力。
第六章 粮食安全体系建设
加快实施“五优联动”,立足于桐庐粮食流通的现实基础,着眼于县域粮食稳定供给,面向粮食消费结构性优化提升,将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到县粮食安全体系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
一、固本培优,确实稳定县域粮食生产
一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农地农用、粮地粮用,依法严格制止耕地“非农化”,并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逐步降低粮食生产功能区非粮化比例,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确保粮食生产的安全,至2025年,全县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2.3万亩以上,年产粮食总产4.8万吨以上。二是以县粮食功能区为主要载体,依托省、市、县三级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优化种植结构,提升粮食品质,建设适宜桐庐县情的优质水稻示范基地,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水稻品种“嘉丰优2号”、“甬优15”等,及先进的种植技术,加快提升优质品种覆盖率与粮食生产科技水平,推动粮食生产提质增效。三是按照“谁种粮谁受益”的原则,落实落细各级各项助农、惠农政策,结合县级财力承受能力,适度提高补贴标准,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政企协同,共同推进粮食产销合作
加强政府部门对粮食产销合作的指导协调,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工作思路,以市场为主导,政企协同,共同发力,推动粮食产销合作持续健康发展。积极培育和发展多元粮食收购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国有粮食企业——桐庐县粮食收储有限公司的主渠道作用,不断优化收购方式,提高粮食购销组织化程度与服务水平。一是采取敞口收粮、订单收购等方式,实施水稻、小麦价外补贴政策,有效掌控本地粮源。二是持续深化加强粮食产销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合作长效机制,稳定域外粮源供给,特别是巩固和拓展与江西、安徽、江苏、东北等粮食主产区的合作关系,建设一批战略性域外粮食生产基地与异地储备基地,“十四五”期间确保省外粮源累计种植粮食面积4万亩,订单供应量9000吨以上。三是支持、鼓励县内粮食流通企业与产区粮食企业积极开展粮食购销贸易、库场租赁并购、联营,以及代收、代储、代销等多种形式的合作,扩大合作规模和范围。
三、软硬并举,坚实保障粮食储备安全
加大粮食仓储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以国有“一库两站”为基础,社会化粮食仓储为补充,建立“官储”与“民储”两结合的县域粮食储备体系。一是着眼于保障“十四五”县粮食安全的大局,针对中心粮库仓容不足的现状,加快推进中心粮库扩建工程,高标准建设中心粮库四期,确保中心粮库储粮仓容达到4.3万吨以上。二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老旧的窄溪库、旧县库进行智能化升级改造,提高粮食仓储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三是推进无公害治理虫霉、智能粮情监测、智能通风、环流熏蒸、节能低碳烘干等绿色生态智能储粮技术应用。四是科学指导粮食流通企业合理储粮、绿色储粮,对其按政府指导要求与标准,扩大仓容、仓储设施升级改造的项目进行适当补贴。五是积极引导居民、企事业单位食堂增加储粮,严格核定粮食经营企业、商户的最低库存,实现“藏粮于民”“藏粮于市”。
四、扶强创品,合力提升粮食生产加工
推动传统稻米加工技术和设备的改造升级,支持粮油加工企业改善提升加工设施设备,提高深加工能力和水平,提升产品附加值。培育壮大粮食龙头企业,支持有一定规模与市场基础的粮食加工与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引导涉粮企业延伸产业链,打造集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等业务为一体的一条龙式产业化龙头企业。大力实施粮油(或粮食制品)品牌战略,培育桐庐本土粮油品牌,提升桐庐粮油品牌价值与市场影响能力。
五、多线发力,高效畅通粮食流通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