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十四五”土地资源供需规划

  3.能源水利设施工程

  完善燃气管网、气化站、LNG应急站建设,扩大管道燃气供应范围,推进次高压管道及区域调压站建设,形成高效供气网络,推进智能调度平台和监控系统建设。优化能源结构,推进可再生能源利用。构建能源形态协同转化、集中式与分布式能源协同运行的综合能源网络。加快综合供能服务站选点与建设。

  以提高防洪减灾、水资源保障、水生态环境治理能力等为重点,推进水利设施现代化建设,完善水安全保障体系。到2025年,基本建成覆盖信息类型完善和时空尺度合理的水利监测感知体系。推进“数字水利”建设,初步建成智慧水利综合管理平台,基本实现信息数字化、控制自动化、决策智能化。明确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优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推进多水源供水,建设东苕溪防洪后续西险大塘提标加固工程、杭州市余杭区滞洪区调整工程,到2025年,力争全区湖库型饮用水水源地供水人口覆盖率达到20%。

  4.生态修复及环境整治工程

  环境整治:张家坝港、下门坝港、杜甫港河道改道工程,郁宅港(杭行路-京杭运河)及周边综合提升改造工程、闲林埠基础设施配建项目、余杭区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二期-运河大桥两侧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水利工程:富春江引水项目、良渚自来水厂一期工程、杭州市上南湖区块(含之江实验室)防洪安全工程、良渚水上旅游集散中心、上南湖防洪排涝工程;生态保护及修复:三白潭湿地规划开发项目、余杭塘河南片水系综合整治工程、和睦湿地综合保护利用、北湖草荡综合保护工程。

  七、“十四五”期间土地利用保障措施

  重点分析“十四五”期间用地保障与耕地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以下措施:

  (一)以永久基本农田为核心,严守耕地保护生命线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要统筹谋划全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适度控制重点区域土地开发强度和住宅商业用地供应规模,为产业发展预留空间。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力度,通过落实和完善耕地经营责任制,加大投资和建设配套基础设施。

  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为核心,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一是深入推进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田长制”。充分利用全区大联动网格和“四个平台”力量,实现耕地保护责任全覆盖。二是全面实行耕地保护补偿机制。将耕地保护补偿资金的发放与违法监管情况挂钩,进一步提高基层耕地保护的积极性。三是加强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工作。继续加大异地调剂水田指标力度,积极申请跨省域补充耕地指标,加快推进垦造耕地专项行动。四是严格落实永久基本农田补划工作。积极向上反映余杭区实际困难,对于城市周边无补划空间问题,建议在紧邻城市周边范围内选取集中连片、质量等级高、耕作现状好的耕地作为补划地块。

  (二)以生态红线为屏障,强化环境承载硬约束

  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理念,保护生态屏障,构建生态廊道和生态网络,推进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优化配置生态资源,构建合理的保护空间框。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按照“宜农则农、宜建则建”原则,用于支持低丘缓坡综合利用。根据余杭区国土空间规划初步方案,目前余杭区生态保护红线已划定完成,生态保护红线109.61平方公里,占我区区域总面积约12%,划定成果已上报自然资源部,主要分布在我区西部片区,包括大径山国家森林公园、东明山省级森林公园等相关生态保护区。

  (三)加强用地供应管理,构建节约和集约用地新机制

  细化各种用地的控制性指标,落实节约集约措施,鼓励高效用地,促进展业结构优化升级。通过对各类存量建设用地全面调查,加大盘活存量土地的力度对存量建设用地进行拉网式核查,对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的闲置土地予以督促整改盘活利用。

  在用好用精有限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同时,加大存量盘活力度,全力做好要素保障。一是健全完善相关政策。研究制定余杭区的批而未供土地盘活、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方面的政策措施和操作办法。二是多措并举盘活存量。结合区内低小散淘汰专项行动、“无违建”创建、城中村改造、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制定存量土地盘活利用方案。结合农村全域土地整治和建设用地复垦等工作,盘活空间和占补平衡资源。三是积极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对于重大建设项目联合各责任主体、部门积极向上争取用地指标。

  (四)加大规划管控力度、建立健全机制

  通过有效统一调控全区土地资源配置,不断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能力,达到“集中有限资源、实现优地优用”目标,进一步扩大土地在资源要素配置中的核心作用。

  加大土地规划管控力度,建立健全土地资源要素保障机制。一是要建立健全战略引领规划布局“一张图”、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一本账”、抓人促事凝心聚力“一盘棋”工作机制。通过有效统一调控全区土地资源配置,不断强化规划引领统筹能力,达到“集中有限资源、实现优地优用”目标。二是要强化规划引导,严格规划管理。在项目选址阶段,主动引导项目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范围内选址,避占永久基本农田。同时进一步推进土地规划信息化建设,严格土地规划的日常管理。三是发挥部门联动作用,健全管理体制。积极探索研究节约集约用地模式和优化土地资源要素配置方式,联合各镇(街道)、部门加强存量土地盘活利用力度,健全完善要素配置管理机制。

  (五)推进“多规合一”体系,实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

  在新时代下,国土空间规划肩负着三大使命——国家空间发展的指南、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蓝图以及各类开发保护建设活动的基本依据。对山、水、林、田、湖、城等六大空间要素,全方位规划布局,通过用途管制、国土整治、高效治理三大实施手段落实规划任务。充分发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的作用,上下传导联通共通,构建整个监管体系。利用大数据、遥感监测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纵向实现自上而下管控传导,横向实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与专项规划之间衔接。

  (六)坚持区域协调,优化国土空间结构和功能布局

  坚持城乡融合,统筹地上地下空间,合理配置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乡村振兴战略。

  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建设用地,促进城乡融合。一是减少增量、加大流量。践行“以补充量定新增量、以压增量倒逼存量挖潜”的建设用地管理办法,严控城乡建设用地规模,防止其突破控制指标;二是结合村庄规划编制以及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作,整合零星土地后备资源,优化用地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农村各项土地利用活动,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九、附图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89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