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专项规划

  宜陵油米厂文创基地。依托油脂旧厂房及周边农田,整合宜陵油菜花、螺蛳、蜂蜜、黄桃等特产,创意融入王少堂评话、隋炀帝宜妃故事及江都非遗文化,发展以非遗为特色的文创产业,打造非遗主题的色香味文创基地。

  开元寺禅文化旅游区。以开元寺为核心,整合周边星北湖湖泊资源、程家庄乡村资源和现有酒店设施,以禅为主题,构建闻道•开元寺、传道•星北湖、求道•田园里、得道•云隐居四大主题板块,提升禅文化体验和禅意景观环境,打造禅意文化旅游区。其中,开元寺板块通过亮化开元寺万佛塔及附属殿堂,开展景区夜游;星北湖板块,利用湖泊和湿地资源,打造水上“禅行”表演、水上泛舟等项目;田园里板块,开展乡野禅修、梵天花海等系列体验活动;云隐居板块,提升现有酒店设施和品质,打造集“禅宗、江南、养生、园林、SPA”五大理念于一体的禅意酒店。

  三江营军事文化体验园。三江营自古是兵家必争之地,江防要塞,依托三江营革命烈士纪念碑与三江营船业公司旧址,打造以军事文化为主题的趣味性体验公园,并点亮夜景,将体验园打造成为长江大运河带上的标志性景观。

  江都水利枢纽风景区。在综合保护的基础上,深挖自然文化资源,提质升级景区综合服务设施,利用科技与旅游相融合的方式,丰富旅游业态,打造多元体验,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系列特色主题公园。紧抓扬州“公园城市”建设契机,建设提升三河六岸公园、仙女公园、南水北调源头公园、江都自在公园、龙川体育休闲公园等一批特色主题公园,植入江都文化特色,设置特色网红打卡点,打造主客共享的城市微旅游休闲核心。

  3. 加强夜游产品建设

  紧抓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新热点,创新发展运河夜游产品,将运河文化融入夜景、夜演、夜购、夜宴、夜宿、夜娱等业态,丰富夜间娱乐活动,构建江都区“运河六夜”夜游体系,实施六大“夜运河”工程,促进江都运河旅游消费升级,重现“夜市千灯照碧云”的繁华盛景。

  做靓“最美夜运河”工程。加快推进运河沿线景观改造,以运河沿线城区、古镇、文旅乡村、景区等为空间载体,通过地标建筑亮化、景观桥梁亮化、荧光绿道亮化等夜间亮化策略,促进运河旅游与夜游经济相融合,构建主客共享的夜间游憩空间。

  推进“舌尖夜运河”工程。深度挖掘江都美食文化,大力开发江都螺蛳、邵伯龙虾、邵伯菱等美食及地方特色小吃,全力推进运河沿线旅游餐饮升级。重点提升邵伯古镇、仙女古镇等一批美食特色古街、古镇。

  做强“好物夜运河”工程。以运河文化大IP为引领,深入挖掘江都运河文化、手工技艺等资源,将文化保护、非遗传承与旅游购物相结合,以手工技艺展示、工艺体验、创新文化用品制造、民俗工艺品、创意商品等文旅新业态,促进运河主题文创产品开发,丰富“扬州有礼”产品体系。优化商业购物空间格局,以街区改造、老城提升为主,打造仙女慢里(仙女古镇)、十二时辰永宵街(大桥古镇)等一批特色夜间购物街区。

  做活“好戏夜运河”工程。着眼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打造一批代表江都、代表江苏乃至中国的运河文化项目,推动大运河江都段成为显著文化标识。进一步加强舞剧《水印扬州》、木偶剧《运河之花》、广播剧《运河之子》等一批运河文化作品在景区景点、剧院等场所的常态化演出。结合现代科技技术,创新打造一批运河主题光影秀、沉浸式文化体验剧等,推进夜间演艺多元化、常态化发展。融合餐饮、演艺、观光等于一体,打造一批帝王下江南、诗画夜扬州等“夜游运河”水上游船体验项目,丰富运河夜游产品体系。

  做优“好栖夜运河”工程。加强运河文化旅游产业与度假产业结合,加大国际品牌酒店、品牌民宿、特色营地的招商力度,促进历史文化街区、古镇等区域建设存量转换,将文化元素融入住宿产品改造中,形成江都特色的度假产品体系。

  做特“好玩夜运河”工程。从传统升级、科技创新、氛围营造等方面丰富夜间娱乐内容,适当延长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设施的开放时间,推出夜游大运河、夜游博物馆、夜游公园、夜游美术馆、不夜嘉年华等夜间娱乐活动,推出运河主题、非遗主题等特色主题城市书房,提升夜间旅游吸引。

  (五) 促进水上旅游,开启大运河新景象

  丰富水上旅游空间格局。充分利用江都运河及与之相连的可通航河道、湖泊,结合水上旅游特点与发展要求,丰富沿线产品供给、规划运河绿道、靓化运河沿线景观环境、提升公共服务品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实现以运河为轴带、向周边辐射的文旅发展格局,促进江都运河水上旅游发展,满足运河观光、休闲度假需求,打造江都特色的运河水上旅游廊道。

  构建水陆联动文旅模式。将运河水上旅游与沿线旅游开发相结合,充分利用沿线乡村、古镇、旅游景区等空间,将运河物质与非物质文化元素等融入沿线文旅产业开发中,进一步促进运河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靓化沿线滨水空间,根据江都运河不同功能段的文化特性,打造独具地域特色的运河文化、运河传说、运河遗址等游憩点、景观设施。加快推进沿线绿道设施建设,保留生态型绿色开放空间,增加游览景观步道、码头、水陆驿站,设置相应休闲旅游设施,促进大运河水陆游线互动。

  完善“运河驿站”旅游服务中心体系。结合江都运河沿线文旅项目布局及邵伯码头等运河沿线码头,完善码头与景区景点、集散中心的交通衔接,优化河道沿线视觉景观质量,提升相关配套服务设施,完善江都三级“运河驿站”旅游服务中心体系。在邵伯古镇、大桥古镇等地建设大运河一级水上旅游服务中心,在仙女古镇等地建设二级水上旅游服务中心,在大运河其他支线的主要节点或端点根据需求和实际建设三级水上旅游服务中心。以国际品质,制定大运河水上旅游服务中心建设、服务与评定标准。

  丰富运河文化IP系列游船。依托江都运河名人文化、漕运文化、水工文化、美食文化等运河文化,提炼运河文化符号,发展大运河游轮、画舫、游艇、水上巴士等多种形式的水上游船,创新打造“隋炀帝号”“康熙帝号”“乾隆帝号”等帝王游船,形成具有运河特色的水上旅游文化IP。丰富游船体验项目,增设扬剧、扬州评剧等娱乐项目,完善美食、休闲类产品供给。

  推出系列运河文旅游线。整合运河沿线文旅资源,围绕运河遗产研学、文化体验、古镇休闲、品质度假、生态康养等,加强运河沿线码头、绿道、驿站建设,完善沿线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培育世界遗产研学游、漕运文化观光游、水利工程科普游、运河休闲度假游、古城古镇记忆游、运河非遗主题游等一批世遗运河精品线路(跨省区域)、省域精品线路、江都运河风情旅游线路。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9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