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业发展规划

  创新江南园艺乡村品牌。发挥江都花木产业、扬派盆景等园艺产业优势,以园林艺术靓化城乡环境,在文化馆、艺术馆、活动中心等区域以盆景点缀,打造具有江都特色的艺术空间。在乡村环境靓化上,结合美丽乡村建设,鼓励村民利用庭院空间创作微盆景、微园林景观,将乡村庭院景观打造成为江都乡村靓丽风景线,创新打造江都“园艺乡村”品牌。进一步优化江都全域乡村生活环境、丰富乡村特色农产品、完善乡村基础配套设施,强化营销推广,举办国家、省级赛会,提高知名度和品质权威,打造扬州乡村旅游后花园。

  构建五大乡村旅游集群。以花木产业为基础,以艺术点亮乡村,释放江都“花木之乡”“扬派盆景”等品牌价值,大力发展亲子游乐、乡村度假、园艺体验、节事旅游等业态,打造以仙女镇、丁伙镇、丁沟镇为核心的“艺术乡村”旅游集聚区;整合江都美食文化资源,以运河美食、淮扬美食、生态餐饮等为特色,做强扬州“世界美食之都”品牌,打造以邵伯镇、宜陵镇、大桥镇为核心的“舌尖乡村”旅游集聚区;进一步做强吴桥镇现代农业,挖掘农耕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资源,促进农旅融合发展,打造以吴桥镇为核心的“田园乡村”旅游集聚区;依托里下河水乡风情,加快推进河流绿道整治,以水乡田园为基底,充分发挥区内民间艺术、乡土美食、生态湿地、民俗文化等,积极推进乡村民宿、研学营地等建设,打造以武坚镇为核心的“度假乡村”旅游集聚区;挖掘江都民俗文化、非遗文化,以旅游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盘活乡村资源,活化乡村文化,打造以仙女镇为核心的“非遗乡村”旅游集聚区。

  专栏六 “共富龙川”精品项目建设

  九峰园。位于扬州艺术馆西侧,占地28亩,作为扬州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通过组织开展文化沙龙、艺术展览、学术研讨等方式,将园林景观与诗词、书画、国学、戏曲等传统文化元素融合,再现“九峰园秋禊”盛况,彰显江都及扬州的园林文化特色。

  朴园。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标提升,争创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勇龙国际生态园。按照创A标准,提升标识系统、游客服务中心等。

  (三) 深化文旅产业融合

  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推动下,牢牢把握“一带一路”倡议、大运河文化带和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等机遇,以创建省级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为目标,大力实施“文旅+”“+文旅”战略,重点推进旅游产业与影视产业、体育产业、数娱产业、文化产业等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文旅产品内容和形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打造文旅创新发展高地。

  1. 深化“文化+”融合发展示范

  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历史机遇,围绕着江都中国龙狮运动名城、中国毛笔画笔之都、扬剧之乡等文化品牌建设,以市场化、专业化、创意化为原则,发挥数字文创产业的新经济引领作用,推动文化品牌向文化产业发展,提升金银细工、漆画、毛笔、龙狮等传统文化产业能级,助力扬州“东亚文化之都”品牌建设。

  (1) 构建文旅融合集群

  积极推进现代技术与金银细工、漆画、毛笔等非遗生产的融合,构建“商、旅、文”相结合的产业业态。充分依托区内双笔产业、工艺美术、琴筝制造、龙狮文化等文化产业基础,加大文化产业创意设计力度,提高其文化科技含量,形成以大桥镇为主体的毛笔画笔产业集群,以宜陵镇为主体的琴筝艺术产业集群,以仙女镇为主体的工艺美术产业集群,以小纪镇、武坚镇为主体的龙狮文化产业集群、空港新城为主体的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力争将宜陵镇打造“琴筝之乡”,大桥镇打造“毛笔画笔之乡”,仙女镇打造成为“工艺美术之乡”,武坚镇打造“龙狮文化之乡”,加强江都文化产业营销推广。

  专栏七 五大文旅融合产业集群

  毛笔画笔产业集群。放大中国毛笔画笔之都品牌价值,促进大桥古镇与双笔产业园联动发展,积极拓展双笔文化展示、双笔制造体验、国画艺术培训等业态,推广江都“中国毛笔画笔之都”品牌效应。

  琴筝艺术产业集群。发挥江都琴筝产业优势,结合“扬剧之乡”“民歌民乐之乡”品牌,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布局琴筝文化馆、琴筝演艺馆、琴筝制造园、琴筝培训基地等项目,形成具有生产、制作、科研、物流、培训、演艺于一体的琴筝艺术产业集聚区。

  龙狮文化产业集群。进一步做强江都“中国龙狮运动名城”品牌,依托小纪镇、武坚镇文化体育产业基础,形成集龙狮产业制造、龙狮文创商品制造、龙狮文化培训、龙狮艺术演艺等于一体的专业化龙狮文体产业集聚区。培育龙狮文化IP品牌,将龙狮文化元素融入镇域景观提升中,推进龙狮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搭建江都龙狮文化交流平台,形成服务于国内外的龙狮文化传播者。

  工艺美术产业集群。以仙女镇为龙头带动,推进现代先进技术与非遗工艺生产相结合,汇聚江都金银细工、漆画等非遗工艺,推进非遗工艺向产业化发展。结合龙川老街文化和旅游发展,布局非遗体验工坊、非遗展示馆等项目,全面展示、传承、弘扬江都优秀非遗文化。

  空港新城文化产业集群。加大文化创意产业招引力度,吸引大型文化创意项目入驻,丰富江都文化创意资源、资本、技术等市场要素,激发文化创意市场活力。加快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大数据等高新技术成果向文创领域转化运用,重点落实空港新城东亚文化产业园区等一批文创产业集聚区。

  (2) 创新文旅融合业态

  美食旅游。加强美食文化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利用好扬州“世界美食之都”品牌,以品牌化、特色化、创意化为原则,大力开发“樊川小肚”“嘶马拉豆腐”等特色小吃,“春江花都宴”“龙川淮阳宴”等特色宴会,合理布局江都老字号、特色小吃等地域美食餐饮店,积极引入网红餐饮、品牌餐饮店、餐饮连锁店等。进一步优化旅游餐饮设施在城区、乡村、景区等的空间布局,全面构建“江都十宴”“美食十街”“百村百碗”工程等,形成一镇一特色,打响江都“食全食美”餐饮品牌,积极融入扬州“世界美食之都”品牌体系。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9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