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海安市“十四五”城市发展规划

  道路畅通取得新突破。“十三五”期间,海安市以提升城区道路互联互通能力为目标,打通断头路,改造瓶颈路,提升道路密度。通榆路快速化改造工程高标准建成通车,完成江海路、宁海路、海光西路、新宁路、隆安路、安平路、安达北路、旺池西路等46条市政道路的建设和改造,共计52425米,城区路网密度已达12.13千米/平方千米;对实小、书香园、尚城区域等11个小区周边道路微循环改造,不断优化道路毛细血管、持续打通交通堵点,为海安市居民提供了便捷的出行环境。面对道路改造建设过程中的动迁清障难、施工矛盾多、不可预见因素复杂等实际情况,各工作组超前谋划、强化协调、抢抓机遇,全力以赴推进各工程的改造建设工作,确保了工程按序时完成。

  “住有所居”迈出新步伐。“十三五”期间,海安市在原有保障房建设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力度,切实改善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新增保障低收入家庭公共租赁住房(廉租住房)46户,其中实物配租28户,租赁补贴18户;新增保障低收入家庭经济适用住房120户;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新开工12664套,基本建成13350套;累计解危疑似危险房屋106幢,建筑面积达5.79万平方米。2019年底,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59.4平方米,其中城镇常住居民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56.3平方米,在南通市域范围内处于较高水平。

  “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00.65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房地产开发投资规模及增速均较“十二五”时期有明显提升。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突破50亿元大关,最高达95亿元,项目开发品质、品位明显提升。

  建筑产业现代化获得新进展。2019年建筑业总产值达1601.91亿元,全市新增绿色建筑项目超过450万平方米,创绿建筑标识项目超过35个(《绿建专项》建设目标数据)。新通扬河国家绿色生态示范城区建设工作稳步推进,新建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三星标准建设,新建居住建筑不低于绿色建筑二星标准。

  市政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城乡污水处理逐步完善,水环境治理初见成效。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93.8%,基本消除城市黑臭水体,新建污水管网570公里,完成全市210个行政村村部所在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或接管。实施城区8条河道(段)综合整治及重点低洼片区防汛工程,城市防洪除涝能力大幅度提升。完成城北、墩头、角斜、大公、西场、胡集、白甸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设;新建92个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和10座尾水湿地工程;制定并落实《海安市落实“十个必接”行动方案》,新排查出1301个排污口;按照水源地达标建设要求,推进新通扬河水源地达标建设工作;深入推进“河长制”“断面长制”,牵头做好通扬运河的日常巡察和整治,协助其它河长单位实施河道整治;完成小焦港河、洋港河水质提升试点工程,完成洋港河、翻身河和小焦港河的清淤,完成了三条河道5个排污口的截污整治;老通扬河西楹桥至如海河段部分直排管网和秀才港整治工程有序推进。全市骨干河道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省考、南通市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均达66.7%。全力解决林下侵占、毁绿种植、乱堆乱放问题。城市供水能力稳步提升,应急水源得到有效保护。完善应急水源地建设和保护,加强新通扬运河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综合治理与保护,形成长青沙水源地、新通扬运河海安水源地、应急备用深井水源应急供水保障机制。全市现有用户423341户。城区供水管道长约1800公里。管网水质综合合格率100%;管网服务压力合格率99%;管网修漏及时率100%;水费回收率完成99%。城市燃气保障水平明显提高。增建LNG气化站1个、高中压调压站1个、调压柜393个。改造老旧燃气管网6.5公里,全市燃气管道总长度约2410公里,比“十二五”期末延长约1293公里。全市10个乡镇全部通气,储气能力达到30万立方米。

  文明城市建设显现新成果。围绕文明城市和无障碍环境城市建设,突出抓好市政道路维修维护、公园广场景点维修及绿化养护、城区道路配套提升、雕塑小品建设、施工现场规范管理、窗口行业文明规范管理及其他创建相关工作。完成火车站站前广场亮化,老通扬河北岸小焦港河西岸景观亮化,如海河景观大道与江海西路、黄海大道连接处景观亮化等景观亮化工程,对城区27291盏路灯和20多个景点的照明设施进行了养护,亮灯率超99%。实施曙光东路、洋港路、安平西路三条街区综合整治,对城区主次干道进行美化绿化,城市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提升。累计维修更换道板23410.34平方米、侧平石7441.24米、新增聚合物现浇盲道2500米;修复沥青路面约27816.68平方米、浇筑混凝土13561.47立方米;清理雨水篦781座、更换井盖(雨水篦)735套;新增公益广告1963组;建立城区绿化网络管理平台,城区各公园、广场、景点的乔灌木绿化实施挂牌管理,457万平方米绿化实施常规养护,完成河滨路、海陵公园、黄海路、迎宾路等补植工作,对城区59个公园、广场、景点和34座公厕实施日常管理工作,增设3处母婴室。

  二、存在不足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差距不足。

  城市交通问题依然存在。城区道路结构级配不合理,总体密度偏低、支路网密度不足;道路体系网络不连续、不通畅,局部道路节点宽度窄,道路畅通运行受到较大影响;道路断面设计不精细,机非混行、慢行空间缺失问题普遍;停车难问题依旧突出,停车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污水设施工程进展偏慢。建成区污水管网建设不完善,管网存在盲区,小区阳台水、单位庭院水未纳入污水进行收集处理,污水收集处理率偏低,部分已建污水管网存在较大程度的破损,厂-站-网运行尚未形成一体,部分污水处理厂运行负荷率偏低、COD浓度达不到最低标准。

  绿化景观有待进一步提升。城区绿化总量严重偏低,缺乏大型生态公园、绿地,与国家园林城市和江苏省生态园林城市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同时现有公园绿地功能较为单一,无法满足多人群和多功能服务的需求,园林绿地的“质量”有待进一步提升。

  绿色社区建设存在短板。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过去的建设模式停留在征收重建、单纯的雨污分流,未按照绿色社区的要求进行系统建设,特别是消防、救护通道、适老设施的完善以及海绵城市的改造仍然是短板。

  第二节“十四五”宏观环境和发展趋势

  一、宏观环境

  碳达峰背景下的绿色城乡建设。2020年9月,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正式提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县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统筹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内容,是补齐县城建设短板、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举措。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统筹县城建设发展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推动县城提质增效,提升县城承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县城综合服务能力,以绿色低碳理念引领县城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海安市应主动对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住房城乡建设领域各项重点工作,与贯彻落实新时期建设方针相结合,与推动绿色建筑和建筑产业现代化相结合,与推进美丽宜居城市建设和美丽田园乡村建设相结合,着力构建全市住房建设领域新发展格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7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