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江苏省)常州国家高新区(新北区)生态文明建设规划(修编)(2022~2030年

  能源结构更加绿色低碳。扎实开展节能降耗工作,落实能耗“双控”要求。强化重点用能企业的用能监管,完成14家重点企业年度能耗指标完成情况考核,完成24家企业节能监察工作。积极推进全区清洁供热工程,全面完成35蒸吨/小时及以下燃煤锅炉或清洁能源替代,国能常发、新港热电、长江热能和广达热电企业燃煤机组全部实现超低排放,2020年全面实现非电行业零煤耗。

  5.践行绿色引领,生态生活环境宜居宜乐

  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改善。全区累计建成城镇污水管网783公里,全面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城镇污水处理能力达72万吨/日。着力解决小微企业危废处置难题,新增危废收集处置能力3000吨/年。全面探索“新北模式”应急储备物资建设新道路,加大了对固废危废监管,深入推进“绿盾”工程,在全区范围内完成不同行业、不同区域、不同层面的多个环保应急物资应急储备点“微站点”的建设工作并在全省推广。

  美丽乡村建设硕果累累。农村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累计完成393个自然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实现行政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全区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在“全省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市、区)”考核评比中荣获第一名。完成64个行政村,1167个自然村垃圾分类设施建设,薛家镇建成全域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设施试点。截止2021年底,共11个村创建成“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

  建筑节能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加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同时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运用生态化低碳环保科技,建设零碳建筑,打造高铁新城能源综合利用“绿色低碳城”,城镇新建绿色建筑比例达100%。

  6.营造生态风尚,生态文化培育不断深入

  生态文化载体推陈出新。全区大力倡导崇尚生态、保护环境的良好风尚,构建全民参与的生态环保大格局。组建新北环保宣讲团,推出具有新北特色的环保法制系列讲堂,完成辖区内8个批次近3000家企业的培训。用摄影展览、实景体验等不同载体和创新形式广泛组织环保和生态文明宣传,先后开展“化龙巷网民看环保”“长江大保护,我们在行动”征文摄影、“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系列活动,构建了全覆盖、多层次、立体化的生态文明宣教新格局。

  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积极推进党建联络点建设,组织开展了“梅林亲子游”“家校练习本”发放、“开学第一课”线上直播等体验活动,实现政学互通合作共建。新北区创成8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镇(街道)、11个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村、6所学校获得生态环境部“国际生态学校”命名,国际生态学校项目绿旗荣誉数量稳居全市第一。

  (三)存在问题

  1.生态产业结构有待完善

  尽管近年来,新北区提高环境准入门槛,实施重点行业结构调整,推进“四个一批”转型行动,坚持“两特三新一智能”主攻方向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但是,目前区内产业总体还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区内绿色低碳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保障能力不够,技术转化率偏低。生态农业产业链不够完善,优质农业品牌有待挖掘。区低能耗、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薄弱,企业研发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高,转型升级迫在眉睫。绿色发展水平提升效果不显著,未充分发挥产业集聚效应。服务业服务功能、支撑作用存在差距,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促进融合效果不明显。

  2.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压力不减

  通过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行动,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大气、水环境质量有明显提升,但全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压力依然较大,水环境质量改善成效尚未稳固。全区PM2.5和臭氧浓度仍然存在超标现象且臭氧浓度还有上升趋势,臭氧的达标率仅为83%。区域面临冬春季的颗粒物污染和夏秋季臭氧污染的双重压力。总磷仍是区域水环境首要污染因子,国省考断面月度水质仍不能稳定达标,5个国省考断面仍存在月度水质波动。市控考核断面中仍存在V类水体,城市内河消劣等问题依然突出。

  3.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环境风险压力并存

  新北区以国家生态红线、生态空间管控区域为重点,积极开展生物多样性调查观测和科学研究。然而,农田生态系统的轮作、小黄山风景区的开发建设等使原始生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为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开展带来一定影响。环境风险控制难度较大。环境风险企业数量居全市前列,饮用水源地5公里范围内存在码头、化工园、排污口等风险因素。企业关停、搬迁遗留场地可能存在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问题,2022~2030年,环境风险隐患依然突出。

  4.绿色生态生活的内在动力仍需增强

  城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不平衡情况仍显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需持续推进,生活污水接管不到位,污水管网未完全覆盖,奔牛、孟河、春江、魏村等板块均存在管网空白区;部分老小区尚未实施雨污分流,未杜绝污水直排入河现象。全区固废处置能力严重不足,固废处置种类不够全面,餐厨垃圾收集、运输及综合处理体系尚未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有待深入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宣传覆盖面有待普及,农村的环保宣传相对滞后,教育内容和教育渠道比较欠缺。企业提高环保意识的引导能力不足,公众的环保意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5.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亟须完善提升

  新北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加快制度创新,强化制度执行,但生态文明法律和制度体系不够健全,自然资源负债核算尚处在探索阶段。企业环保管理责任仍需进一步落实,最严格最严密领导考核制度有待进一步改进。生态文明制度改革还需全面深化,绿色发展的激励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建立,环境经济政策覆盖面不足,财政、税收、金融、价格等决策过程中,与生态环保问题的协同机制尚不健全。生态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有待深化。环境监管力量薄弱,与环境监管任务不相匹配,“天地空”环境监测一体化网络体系尚需完善,科技监管水平有待提高,基层环保队伍应急处置能力欠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869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