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自然保护地监管。实行最严格的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保护监管制度,定期公布滆湖(西太湖)湿地自然公园生态环境状况;强化督查指导,定期开展“绿盾”专项行动、适时开展成效评估,坚决遏制自然保护地内自然资源的破坏活动;组织对自然保护地管理进行科学评估,及时掌握各类自然保护地管理和保护成效情况,发布评估结果;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问题台账,严格落实整改销号制度,督促重点问题依法查处到位、彻底整改到位;以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图斑为基础,建立、更新、维护生态空间管控区域台账系统,统一纳入省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监管平台。
健全自然保护地管理体制机制。结合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推进自然保护地分级管理,明确各级自然保护地管理职责;加强自然保护地监测、巡护以及保护、修复,不断提升自然生态空间承载力;按照“谁保护、谁受益”原则,探索建立自然保护地生态补偿机制,完善自然保护地内公益林补偿机制并逐步提高补偿标准;建立志愿者服务激励机制,逐步建立自然保护地社会捐赠制度,激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自然保护地建设。到2025年,全面落实自然保护地管理,建立基本政策法规、建设管理、监督考评等制度体系。
3. 塑造江南水乡新风貌
(1)打造“滨湖生态城、江南新水乡”
立足武进自然山水格局和历史文化禀赋,将全区划分为太湖湾山水融合风貌区、城镇现代景观风貌区、西部花海林园风貌区和水乡田园风貌区。太湖湾山水融合风貌区包括太湖湾及周边低山丘陵地区,展现太湖风光和自然山林景观;城镇现代景观风貌区包括武进城区及各镇区,展现现代化城镇建设形象,环滆湖地区要突出滨湖生态景观特色;西部花海林园风貌区包括嘉泽镇和湟里镇的乡村地区,充分展现花卉苗木大地景观;水乡田园风貌区包括前黄镇、礼嘉镇、洛阳镇的乡村地区,展现江南水乡的田园风光。
(2)谋划城乡特色空间格局
构建“四片六廊多点”特色形象空间体系。以现状优良生态、人文资源为基底,划分不同特色的魅力空间片区,通过多条廊道将武进各个重要形象空间节点进行串联;“四片”包括中片区,形象定位为“城之廓、绿之廊”;西片区,形象定位为“花之海、水之韵”;南片区,形象定位为“农之乐、产之兴”;东片区,形象定位为“山之景、湖之美”;“七廊”包括京杭大运河、武宜运河、长沟河、湖塘河、夏溪河-武南河、采菱河-永安河-顺龙河、北干河-太滆运河等七条特色滨水廊道;“多点”包括花博园、揽月湾、湖塘老街、泛淹城、新天地、赵翼文体公园、市民广场、南田文化园、太湖湾等多个重要形象节点。
(3)强化乡村分类风貌引导
以镇村布局体系为框架,以规划发展村为重要载体,形成沿山地区、滨水地区、田园地区等特色鲜明的乡村风貌分区。沿山地区主要包括城湾山等山地村落相对集聚的地区,重点强化自然山体与原生动植物群落保护,延续因山就势的村庄布局特色,充分发挥山、茶、林、果等特色资源优势,营造悠然见南山的山村意境;滨水地区主要包括太湖、滆湖等滨水村落相对集聚的地区,重点体现传统水乡风情,突出临水而居的村庄布局特性,注重对村落中各类水体的保留和利用,延续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好记忆;田园地区主要包括湟里镇、嘉泽镇、前黄镇、礼嘉镇、洛阳镇等平原型村庄相对集聚的地区,结合星罗棋布的村庄布局特点,充分利用建筑、人文与产业等方面资源,打造田园入画图的乡野风光。
4. 构建绿色发展新格局
(1)明确城镇开发空间格局
构建“一城六镇”城镇空间格局。“一城”即武进城区,包括湖塘镇、牛塘镇、武进高新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等板块,强化城市综合服务中心职能,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增加公共空间和公共绿地,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城市空间品质和治理维护水平;“六镇”为洛阳镇、礼嘉镇、前黄镇、湟里镇、雪堰镇和嘉泽镇,重点突出生态旅游特色功能发展,其他镇突出先进制造业功能发展;小城镇要强化综合服务、特色产业功能,塑造特色风貌形态,提升建成区环境品质,促进就地城镇化,服务和辐射带动周边乡村社区。
(2)构建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构建“两园四片”现代农业发展格局。“两园”为江苏省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武南现代农业产业园,重点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园提档升级;“四片”为果蔬产业区、稻麦产业区、花卉苗木产业区、种质保护区,着重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基本农田保护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大幅度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水平。
(3)优化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以苏南沿江科创发展走廊为核心,统筹全区产业空间布局;以武进高新区和西太湖科技产业园两个省级以上产业园区为主体,强化产业基地、产业社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引导先导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向产业基地、产业社区集中,推动信息技术、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集中布局,形成常州科教城(中以常州创新园)、武进高新区、西太湖科技产业园、武进站周边、常州西站周边、绿建区等多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优化科技创新载体空间布局,以常州西太湖科学城、常州科教城、武进高新区为主体,积极推进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建设,打造未来产业的策源地、政策创新的试验田;结合常州西站、武进站等枢纽地区发展枢纽创新区;统筹城市更新和工业用地转型,发展功能混合、规模适宜的创新社区。
(4)筑牢生态安全空间格局
构建“两源八廊多节点”生态空间格局。加快构建河湖交汇、蓝绿交织、水城交融的生态本底,稳固两大生态源,以滆湖、太湖-竺山为核心,强化上下游生态治理,巩固太湖流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强化八条生态廊,打造新孟河、武宜运河、采菱港-永安河、新沟河(武进港)、孟津河-扁担河、夏溪河-武南河、北干河-太滆运河、京杭大运河等八条区域性生态廊道;加密基础生态点,以湿地、河道为依托,带动滨水生态节点建设,打造嘉泽郊野公园、前黄郊野公园及徐湖渰公园、南田公园、赵翼文体公园等一批郊野公园、大型绿地和综合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