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福建省)福州市集美区“十四五”城市建设与管理规划

  从全省全市看,在国家大力支持下,覆盖厦门全域、联动福建全省的金砖国家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创新基地建设将全面推进,政策协调、人才培养、项目开发等重点领域合作持续加强。这为集美全方位对接全国资源、金砖及“金砖+”国家资源,发挥金砖创新基地核心区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数字化发展,打造区域创新高地注入新动能。

  从区域看,中心城市、都市圈、城市群发展取得新突破,闽西南协同发展驶入快车道,福厦客专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投用。这为集美发挥厦漳泉大都市区发展主轴核心区的陆路交通枢纽优势,分享区域一体化带来的发展红利,在更大空间尺度上集聚人流、物流、资金流等资源要素,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提供了重要契机。

  从自身看,经过接续奋斗,集美已成为厦门市跨岛发展的排头兵,人口集聚规模位居岛外各区第一,集美新城、马銮湾新城、环东海域新城三大新城在集美交汇,软件园三期、马銮湾北部智慧科技产业园(集美片区)等引领全市未来发展的重大产业平台创新生态、投资环境日益成熟,整村拆迁将腾挪出近20平方公里的用地空间。这为集美发挥在岛外新城建设上的先发优势,抓招商促发展,着力引进一批高能级产业项目,促进产城融合,增强发展后劲,在“岛外大发展”中进一步增强示范引领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集美区在过去的十年里,不断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和生态综合承载力,加快新型产业的布局,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完善交通设施网络,城乡规划建设体系完整,城乡空间结构显著增强,“一心四片”集聚成城,为“十四五”城市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2、面临的挑战

  (1)城市发展整体性协调性有待加强

  城市发展空间比较分散,城市中心区聚集并不明显,工业发展空间不足问题突出,服务业发展尚处起步阶段,城市建成区内工业区、生活区、城区和村庄混杂的问题亟待破解,旧城更新提升滞后。道路、公共交通、防灾减灾、污水处理的设施建设和流域整治需要更快推进。

  (2)产城学人建设目标仍有差距

  产业园区存在着土地集约程度不够,产业集中度不足;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融合不足;产业区生活配套设施薄弱、产业公租房数量不足等明显问题。产业发展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要素成本高企,产城学人建设目标仍有差距。

  (3)智慧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缺乏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的城市意味着在城市不同部门和系统之间实现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更合理的利用资源、做出最好的城市发展和管理决策、及时预测和应对突发事件和灾害,从现状看,集美在该领域的建设相对滞后。

  (4)民生短板问题仍旧突出

  集美城市快速发展背景下,同步带来人口规模快速扩张,与集美区教育、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尽管集美区在交通、市政、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体育等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方面取得了快速的发展,但仍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求,民生工程建设仍亟待发展。

  (5)城市风貌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城市门户空间风貌不明显,集美北站交通门户空间形象需要进一步提升,嘉庚故里、百年学村的文化特色未能充分展示。二是亮化工程尚未成带,需要学习先进城市进一步提升城市夜间颜值。三是两高范围整治需要进一步深化。四是生态景观带缺口较大,绿线横轴,山海连通均有较大提升空间。

  (6)韧性城市尚处于起步阶段

  “韧性城市”出现在日前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系五中全会首提,指城市或城市系统能够化解和抵御外界的冲击,保持其主要特征和功能不受明显影响的能力,为近年城市安全关注的重点,集美在韧性城市建设上尚处于起步阶段。

  二、“十四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具体目标

  1、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城市和农村建设工作的决策部署,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精神,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方位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超越行动计划》的通知(闽委办发〔2020〕28号)要求,厦门市《加快建设高颜值厦门行动方案(2020-2025年)》《全方位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超越以更高水平建设高颜值厦门行动计划》的任务部署,积极衔接正在编制的《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厦门市“十四五”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依据《集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加快推进绿色建筑、智慧建造、效能提升等领域体制机制创新升级,不断完善政策,推进集美区城市建设事业高质量、高标准、高能效发展。

  2、基本原则

  (1)坚持持续型宜居城区改革创新

  以建设宜居城市为目标,把改革和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驱动力。加快机制体制创新,为科学发展观的全面贯彻落实提供制度保障。深入实施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构建区域创新体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构筑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把对外开放的着力点放在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高产业竞争力上来。

  (2)坚持统筹型宜居城区一体化发展

  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原则,把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作为推动发展的主要手段。全面推进城市化进程,健全“以城带乡”的长效发展机制和区域联动发展机制,以“一心两翼四片”建设为重点,有序推进旧城改造和新农村建设,加快人口、产业、居住集聚。在城乡协调发展上,走在全市前列。

  (3)坚持科学型宜居城区结构优化

  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推动发展的主攻方向。努力构建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并举的现代产业体系,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断完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增强发展的可持续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4)坚持资源型宜居项目推动

  把扩大投资作为加速城市化进程和实现集美区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以实施公共设施项目、重要产业项目、社会发展项目、民生项目为重点,强化项目运作,优化投资软硬环境,突出引进生态型、科技型、税源型的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带动促进全社会固定资产较快增长,以项目带动集聚生产要素,增强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

  (5)坚持和谐型宜居城市构建

  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就医、就学、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公共安全等领域存在问题,加快推进交通治堵、生态环境整治、地下空间开发、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建设、城市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切实做到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提升城市幸福指数。

  (6)坚持智慧型宜居城市建设

  加强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领域的运用。加快发展民生服务、城市治理、政府管理、产业融合、生态宜居5类智能化创新应用,加快数字强区发展。

  3、具体目标

  “十四五”时期集美区城市建设的总体目标:到2025年,城市功能和人居环境更加完善,在“岛外大发展”中推动集美新城、马銮湾新城建设成为厦门城市副中心,在率先实现全方位高质量发展超越中争当排头兵,基本建成高素质高颜值跨岛发展最美新市区。打造“一心两翼四片”的城市总体空间格局,城市副中心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显著提升,三大新城建设连片成势,“人文集美”魅力凸显,常住人口规模与结构双提升,城镇化率提高到89.5%。

  附表: 集美区“十四五”城市建设与管理2025年主要目标

  类别 目标 性质

  城市结构 1. 城镇化率提高到89.5%。 预期性

  2. 完成5平方公里的城市更新 预期性

  3. 完成2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 预期性

  民生保障 4. 每千人口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五年累计提高1.5个 预期性

  5. 新增义务教育学位2.2万个 约束性

  6. 完成2000年前建成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 约束性

  7. 完成全区无障碍设施建设 约束性

  8. 全区新增路外公共停车泊位5000个,中心城区新增路外公共停车泊位2000个 约束性

  生态环境 9. 空气优良天数比例97.5% 约束性

  10. 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83.3%,基本消除劣V类水 约束性

  11. 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22% 约束性

  12. 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 约束性

  韧性城市 13. 50%以上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约束性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84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