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安徽省)黄山市林业保护发展 “十四五”规划

  (一)环黄山风景区松材线虫病靶向防控工程。

  以松材线虫病防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采取五大措施防控松材线虫病,坚决维护黄山市松林和森林资源安全。

  一是坚持“靶向”防控。以迎客松为“靶心”,将黄山风景区及其毗邻的“8镇1场”、其他区域共划为5级防控区。“一级、二级防控区”以保护迎客松等名松古松为核心,“三级、四级防控区”以“及早发现、清除疫源”为中心,“五级防控区”以“联防联控、阻击疫源”为重点。

  二是坚持严密监测。围绕“早发现”,在人工地面日常监测和专项普查的基础上,运用直升机航拍、卫星遥感、无人机加密巡查监测频次。

  三是坚持疫情除治。全面彻底清理死亡松树,着力加大发病小班、重点区域和县区毗邻乡镇的死亡松树清理力度,严格按技术要求就地除害处理,狠抓山场除治质量,确保清理除治及时规范。加强除治全过程监管,坚决杜绝松木流失。实施媒介昆虫药剂防治等防治措施。

  四是坚持联防联治。全面落实黄山市与宣城市、池州市毗连区域联防联治的工作制度、皖浙赣毗邻区五市松材线虫病防控协议,实行跨行政区域疫情通报、会商、联合防治、联动检查的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着力增强防治工作的整体合力,切实有效防范松材线虫病的传播。

  五是坚持超前预防。在重要区位对健康松树实施打孔注药,有序开展低质低效松林、国外松成熟林更新改造,促进松林健康,增强抗疫能力。实施环黄山生物控制带内修复项目,对生物控制带内残留的松树进行地毯式排查清除害。

  专栏三 环黄山风景区松材线虫病靶向防控工程

  “十四五”期间,以确保重点松林景观安全和生态安全为中心目标,力争实现2023年重要生态区无疫情,2025年根除疫情;力争实现2024年环黄山毗邻“8镇1场”无疫情;力争2023年黄山区、徽州区、黟县其他疫情发生点及其他区县发生面积、疫点数量双下降,2024、2025年持续巩固治理成果。

  (二)森林防火能力提升工程。

  黄山市所辖区县均为I级森林火险县(区),森林防火工作任务重、要求高。为促进林长制改革“黄山样板”落实落地,进一步推动全市森林防火工作向更实、更好方向发展,以黄山市创建森林防火改革示范区为契机,通过实施林火监控、指挥中心、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扑火装备、林火阻隔、森林防火宣传、无人机巡查应用、重点保护区域防火等项目建设,使传统防火与科学防火、人力灭火与科技灭火有机结合,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预警响应规范化、队伍建设专业化、火灾扑救科学化。

  一是森林防火指挥系统建设。结合林长制信息化平台,采集视频、图像、数据等业务信息,建设包括基础信息管理、火场态势研判、灭火方案制定、实时指挥调度、辅助智能决策等功能的森林防火指挥应用系统,实现辅助决策科学化、指挥调度实时化的全市综合指挥调度中心。

  二是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建设。采用红外探测、热异常、热成像、高清可见光视频、智能烟火识别等技术,充分利用现有卫星、铁塔、电力、网络等公共资源,建设林火视频监控系统,实现森林火情24小时不间断监管、探测和自动火情报警。

  三是林火阻隔系统建设。林火阻隔系统是防止火灾蔓延,控制重、特大森林火灾发生的重要措施,是森林火灾预防体系的基础工程。到2025年,规划在全市新建生物防火林带150千米。

  四是森林防火水网建设。在全市27个国家级和省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等重点保护区域,通过在游道、走道两侧铺设森林防火水网、安装消防栓等设备,实现就近取水、就地灭火。

  五是专业森林消防队伍建设。森林消防队伍是森林防火最基层的战斗实体,是扑救和处置森林火灾的主要力量,是实现森林火灾“打早、打小、打了”的重要保障。全市现建有专业森林消防队伍7支370人,到2025年,全市各区县的专业森林防火队伍配备率100%、人数均达到100人以上,新增风力灭火机80台、油锯80台、森林消防水泵62台、移动蓄水池140个、运兵车16辆、消防水车6辆。

  六是无人机巡查应用系统建设。着力提升野外火源管理新手段,全面推广“互联网+防火督查系统”和“森林防火码”,开展森林火灾隐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强化工作督查检查,及时消除火灾隐患。将森林消防无人机接入林长制信息平台,建设无人机巡查应用系统,加强无人机空中巡逻与护林员地面巡护相配合,做到巡山护林全覆盖。

  七是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设施建设。将森林防火宣传教育延伸基层乡镇或林区一线,提升宣传教育效果。到2025年,在全市101个乡镇和10个国有林场建立森林防火宣教展览室,增设林区防火宣传牌1000块、森林防火电子警察240套,其他宣传设备若干。

  八是以创建屯溪区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为依托。利用屯溪区林业局已建成的森林防火视频监控信息化系统平台,建立完善森林防火宣传、野外用火管理、森林防火工作会商、森林防火值班值守、森林火情早期指挥处置等工作机制,提高森林防火信息化管理水平。

  专栏四 森林防火能力提升工程

  “十四五”期间,坚决将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3‰以内,力争实现黄山风景区连续45年无森林火灾、全市“零火灾”工作目标。建设市级森林防火指挥中心1套、县级森林防火指挥中心7套。在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等重点保护区域,建设林火视频监控系统25套。新建森林防火水网78公里,安装消防栓154个,新建蓄水池370个,购置37台(套)森林灭火装备。购置8架森林防火无人机及附属航控设备。

  四、严守林业生态红线,强化森林资源保护

  实行最严格的林业生态资源保护管理制度,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体系,加强依法监管,强化自然保护地、湿地、林地等保护修复,推进林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重点实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和森林资源保护两大工程。

  (一)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程。

  一是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加强对全市自然保护地管理,健全管理职能,提升自然保护地监管水平。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管理机构,初步建立以各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

  二是自然保护地生态修复。自然保护地建设主要以自然恢复为主,辅以必要的人工措施,分区分类开展受损自然生态系统修复;建设生态廊道、开展重要栖息地恢复和废弃地修复;加强野外保护站点、巡护路网、监测监控、应急救灾、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疫源疫病等保护管理设施建设,利用高科技手段和现代化设备促进自然保育、巡护和监测的信息化、智能化;配置管理队伍的技术装备,逐步实现规范化和标准化。

  三是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摸底全市自然保护地现状,全面整合优化自然保护地。按照“多规合一”、“划管结合”的总体思路,依据国家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有关要求,结合共享各地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成果,对现有自然保护地划定情况进行评估,重点识别存在的矛盾冲突,科学界定自然保护地范围,明确调整规划,有针对性的提出整合优化方案,确保自然保护地划定成果权威、科学、符合实际可执行,确保重要生态系统、自然景观和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保护,筑牢黄山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专栏五 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工程

  “十四五”期间,加快完善自然保护地体系,完成现有自然保护地划定情况评估,编制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案和完成勘界立标工作,积极推动自然保护地规划编制,增强保护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二)森林资源保护工程。

  林地保护。加强林地保护管理,积极开展新一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确定林地保护红线,根据最新确定范围完善黄山市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库,并进行年度更新。严格依据林地保护利用规划使用林地,控制用地规模,坚守林地红线。切实加强林地占用征收定额管理,落实占用征收林地定额管理制度,严格保护、节约集约使用林地,严格控制林地转为建设用地。以严格保护为前提,确保林地规模适度增长,多途径增加林地资源,确保全市林地资源动态平衡。

  林木采伐管理。严格执行森林采伐限额与凭证采伐制度。在采伐成片人工商业林时要以采伐规范为依据,做好调查和设计工作。在采伐过程中需要全面监督和管理,采后需要由专门的人员进行验收。加强林地管理,严格控制林地向非林地逆转。

  生态公益林保护。按时足额发放535万亩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8000多万元给林农和各单位,使公益林所有者得到实惠,自觉保护公益林。加强公益林资源的保护、监测,重点保护水源涵养林区域公益林、自然保护地区域公益林、风景区范围内公益林,严禁乱砍滥伐。加强公益林松材线虫病和松毛虫等病虫防治工作,加强公益林防火工作。实行统一保险,将535万亩国家和省级公益林全部投保,理赔范围为人力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包括火灾、霜冻、病虫害等,造成林木流失、掩埋、主干折断、倒伏或者死亡。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uadong/10233.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