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提升中医药防治疫病能力
发挥中医药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中的独特作用,提升中医医院应对呼吸道传染病等新发突发传染病及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打造高水平中医疫病防治队伍。提升新乐市中医医院传染病防治能力,规范发热门诊设置和建设,加强感染科、肺病科、发热门诊、可转换传染病区等建设,培养一批中医疫病专家队伍,完善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临床救治协作网络。
(四)壮大中医药人才队伍
加强名中医培树,开展中医药高层次人才培养,大力推进实施临床医师“西学中”人才培养项目。到2025年,力争新增省级名中医1名、市级名中医2名,培养中医医院职业化管理、中医药创新能力学科带头人和中医护理高级人才各2名,培养能西会中的复合型人才至少60名。
(五)增强中医药产业竞争力
提高中医药产业现代化、规范化、集约化水平,优化区域布局,力争培育打造一批中医药特色品牌。推动中医药与康复、养老、旅游等领域深度融合,进一步丰富中医药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到2025年,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0.89万亩,产量达到1.05万吨,收入达到3亿元。
专栏6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
1.中医特色医疗机构建设项目。坚持中西医并重和优势互补,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依托新乐市中医医院骨伤骨病科、肿瘤科、中风病科等特色专科优势,建设新乐市中医药特色诊疗中心。支持申报县级治未病中心。
2.县办中医医院标准化建设项目。推进实施新乐市中医医院急危重症应急服务能力提标扩能项目。到2025年,新乐市中医医院达到《县级中医院医疗服务能力推荐标准(试行)》要求,达到三级中医医院水平。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全覆盖,持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推动化皮镇卫生院、东王镇卫生院、木村乡卫生院建设高水平国医堂,到2025年,至少建成1家,形成具有中医药服务优势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3.中医优势临床专(学)科建设项目。以肾病科、肝病科、针灸科、老年病科、护理学、康复科、肿瘤科等中医专(学)科为重点,建设中医优势专科。
八、完善覆盖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服务体系
围绕生命全周期和健康全过程服务,以“一老一少”为重点,加快完善妇幼健康、老年健康、职业健康、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血液供应保障服务体系,补齐健康教育、康复医疗、老年长期照护和安宁疗护等领域短板,建立完善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标准体系和服务供给体系,全面提高全方位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一)提升托育服务能力
逐步建立完善促进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政策标准和服务体系,开展多种形式婴幼儿照护服务,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
1.加强科学育儿指导。依托新乐市妇幼保健站成立新乐市婴幼儿照护服务中心,加强对托育机构业务指导。支持有条件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乡镇卫生院等医疗卫生机构建立乡级婴幼儿照护服务指导站,通过入户指导、亲子活动、健康讲座、家长课堂等方式,传播科学育儿知识和技能,增强家庭育儿能力。
2.加大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严格落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17部门《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积极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导意见》(国卫人口发〔2022〕26号),大力实施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支持符合条件的托育建设项目争取中央内预算资金。鼓励用人单位提供福利性婴幼儿照护服务。鼓励和支持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有空余学位时,招收2-3岁幼儿,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探索建立示范性托育机构奖励补助,给予普惠性托育机构建设补贴、运营补贴等,促进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对新建和正在建设的城市居住小区,按照每千人口不少于10个托位规划,建设婴幼儿照护服务设施及配套安全设施,并与居住小区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二)提升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健全和完善以妇幼保健机构为骨干、综合医院(专科医院)为支撑、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基础的妇幼健康服务体系,促进保健与临床相结合,全面改善妇幼保健机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提升妇幼健康服务供给能力。
1.加强妇幼保健机构标准化建设。筹划新乐市妇幼保健院建设工作。开设临床的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和二级以上综合性医院建设新生儿科。规范综合医院产科、妇科、儿科专科建设。到2025年,每千名儿童拥有的儿科床位数达到2.5张、儿科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0.87名,每个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至少有1名提供规范儿童基本医疗服务的全科医师和2名从事儿童保健服务的医师。
2.加强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充分发挥新乐市医院县级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救治中心作用,严格落实《河北省推进全省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建设与管理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要求,加大资金投入,落实人才、设备和设施配备要求,切实强化标准化建设和规范化管理,努力提高危重孕产妇、新生儿救治能力和服务质量,确保辖区母婴安全。
3.构建出生缺陷防治网络。健全覆盖城乡居民、涵盖生育全程的出生缺陷综合防治体系。开展婚前孕前优生健康检查、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等出生缺陷防控项目,减少唐氏综合征、神经管缺陷等严重缺陷儿出生。到2025年,全市产前筛查率达到94%以上,新生儿遗传代谢性疾病筛查率、新生儿听力障碍筛查率均不低于98%,至少建设1个独立开展产前生化免疫实验室检测的产前筛查机构。
4.保障妇幼人群健康权益。依托新乐市妇幼保健站实现孕妇产前基因免费筛查服务全覆盖,对建档立卡孕妇做到应检尽检。持续做好14周岁女孩免费接种国产2价宫颈癌疫苗接种工作,努力构建妇女宫颈癌预防屏障。以农村妇女、城镇低保妇女为重点,逐步提高两癌筛查覆盖率,适龄妇女乳腺癌筛查率逐年提高,到2025年,宫颈癌筛查率达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