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债务风险防控取得成效
积极申请新增政府债券,下达我区政府债券70.15亿元,重点用于支持我区棚户区改造、旧城区改建、老旧小区及远年住房改造、古文化街景区提升改造等民计民生项目。规范政府举债融资机制,成立区政府性债务管理领导小组,制定《南开区国有企事业单位债务风险防控管理办法》《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建立举债事前安全审查机制,对全区各部门或企业的举债融资行为进行研判,全面落实党委和政府管控债务规模、规范债务管理的主体责任。开展隐性债务摸底排查,积极稳妥化解存量隐性债务,建立全口径债务到期情况“月计划、周销号、日报告”制度,守住风险底线。
(九)财政信息化建设取得进展
充分运用互联网思维,大力推进财政信息化管理,提高财政工作效率。南开区对财政专网、机房设备及信息平台不断升级改造,基本建成专网保障、独立运维、系统相通、数据共享的财政信息化业务平台。国库支付、预算执行、绩效管理、财务核算、预决算编制等逐渐信息化,基本实现了全部预算单位财务处理数据集中。
(十)队伍建设取得新发展
积极开展财政部门的机构改革工作,明确部门职责定位,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增设债务、预算绩效管理等职能科室,加大干部轮岗交流力度,着力破除圈子文化积弊,较好地调动了广大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严格内部管理和干部行为规范,强化考核和培训工作,全面提升干部素质。加强干部财政业务培训,帮助干部了解形势、开拓眼界。
当前我区财政改革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受国内外经济形势、减税降费政策和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财政增收困难,收支矛盾突出;二是政府性债务风险加剧,债务偿还规模大、周转困难;三是基层财务管理水平需要全面提升。
二、机遇和挑战
(一)面临机遇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性窗口期,是我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是全面完成小康社会建设战略目标、向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发展前景广阔。我区以“创新南开”为目标定位,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借助有利的人文优势、环境优势及科技创新优势,加快形成引领型、智能型、创新型产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提升,新旧动能接续转化,这对发挥财政职能提供了基础和动力。同时,我国积极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这对我区财政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面临挑战
“十四五”时期,国内外发展环境更加错综复杂。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国际环境日趋复杂,未来经济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多。从国内看,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存在着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民生保障存在短板等问题。从我区看,创新发展链条有待完善,新旧动能转换不畅,产业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底盘支撑作用不足。南开区是中心城区人口最多的区,人口大区带来的民生需求压力持续增大,提升我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任务较重,医疗、教育、食品药品安全、城市管理等领域的短板和瓶颈制约凸显。
当前我国建立“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我区经济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与挑战并存。财政部门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保持战略定力,发扬斗争精神,勇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担当作为,开拓创新,奋勇前进,努力开创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
三、“十四五”时期财政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提出的“三个着力”重要要求为元为纲,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市、区委决策部署要求和区人大的有关决议,立足我国“两大循环”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不断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质增效、更可持续,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全面推进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创新南开”目标定位和“一湾启航、两翼腾飞、三带汇通”发展格局提供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
(二)主要目标
一是财政实力企稳回升,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提高财政发展的平衡性、可持续性,着力提升财政发展质量,克服减税降费、防疫常态化管理等因素对我区经济的影响,涵养税源,稳固财政增收基础,切实增强我区财政实力,区级财力实现良性循环。投入财政扶持资金,加大力度促进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支持总部经济发展,做强做优重点产业,提高我区第三产业税收占比。优化财政收入结构,不断提升财政收入质量。
二是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化,民生保障水平加力增效。严格实施零基预算管理,完善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加强全口径预算管理。深化各项财政制度改革,不断提升财政预算管理水平。充分运用互联网+财政思维,加快财政业务信息化进程,完成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压实“三保”保障责任,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发挥财政职能,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