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天津市)天津市南开区科技创新发展“十四五”规划

  当前天津市引育新动能进入关键发展阶段,创新生态持续优化,创新体系不断完善,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齐头并进,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不断突出,信息化、智能化成为培育新动能的有力杠杆。同时要看到,现阶段区域竞争激烈、新旧动能转化形势严峻,天津正处在负重前行、爬坡过坎、滚石上山的紧要关头,加快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培育新兴产业显得尤为迫切。

  “十四五”时期是建设“创新南开”关键时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南开区科技创新工作,对“创新南开”寄予厚望,因此,“十四五”期间,南开区要围绕科技创新方面主动探索、大胆创新,在天津“五个现代化”建设和国内领先的创新型城市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十四五”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天津工作“三个着力”重要要求和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南开发展的战略支撑,坚持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机遇,以引育新动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为根本任务,以聚焦重点领域引领产业创新成果转化为核心任务,以深化开放协同强化资源聚合为发展动力,着力培育优良创新生态,充分发挥南开区科技资源密集的优势,努力争当天津市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策引导,注重生态建设。聚焦科技产业发展方向,围绕重点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建立具有前瞻性、引领性、针对性的全要素、全生命周期创新创业扶持政策,推动创新资源转化,实现外引内培内涵式发展,做优科技创新生态。

  2.坚持市场主导,完善协同机制。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激发高校、院所、企业“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实现创新要素和资源有效汇聚,构筑区域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以全面协同带动创新发展。

  3.坚持人才优先,突出创新引领。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突出人才对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大招才引才育才力度,建立精准的人才支持政策和全方位的服务保障机制,搭建以人才为核心的创新创业生态体系,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发展高地。

  4.坚持三区联动,促进三城融合。加快建立“三区联动”工作机制,形成高校、院所、企业、政府多方共赢发展的局面,以协同创新引领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通过“学城、创城、产城”融合,打造南开高质量发展新的动力引擎。

  (三)定位目标

  “十四五”期间,围绕“创新南开”目标定位,努力将南开建设为天津市科技创新标志区、原创新兴产业策源地、对标国家级双创示范区。

  力争到2025年,实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倍增;创业孵化载体体系化、专业化、特色化优势更加突出,孵化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区校、区所合作深度推进,在南开区落地的高端人才、技术和成果转化项目数量明显增加;“启航湾”创新产业区成为南开区新兴产业发展重要策源地和承载区,在培育智能科技、大健康、科技服务业等科技型产业方面形成产业集聚优势。

  到2025年的具体目标:

  企业主体地位全面确立:到“十四五”末,全区新动能企业数量达到10000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家,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2%,全社会R&D投入占GDP的比重达到8%。

  重点领军企业加速涌现:重点产业培育5家行业领军企业,上市科技企业总数达到5家。拥有核心技术,成长快,引领商业模式创新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加速涌现。

  创新驱动能力显著提升:推动自主创新成果产业化和原始创新成果应用,发挥科技和人才资源优势,对接国家和天津市重大科技专项,主动承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智能科技、互联网医疗和大健康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成果加速落地,推出一系列具有前沿性、首创性的科技产品。建设知识产权强区,到2025年,实现年专利授权数6000件以上,其中发明专利授权数1500件以上,每万人拥有高价值发明专利数达到22件,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产品。

  自创区南开分园建设全面提速:全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分园建设,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智能制造等战略产业技术价值链高端,优化园区产业布局。强化体制机制协同创新,完善先行先试政策,发挥核心区制度创新引领示范作用。

  四、主要任务

  (一)培育科技产业,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1.发展高端科技服务业

  优先发展科技研发设计、科技创新服务、信息软件业等科技产业。根据优先发展产业目录进行专业化、针对性招商,着力引进区域总部等大好项目。推动科技服务业发展,吸引一批商业模式新、市场化运作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机构来南开集聚发展。重点发展研究开发、技术转移、检验检测认证、创业孵化、科技咨询、科技金融等专业科技服务和设计服务、工程技术服务、科技文化融合等特色科技服务。积极培育基于大数据的科技信息服务业,注重“科技+文化”“科技+教育”“科技+设计”等新经济形态的聚集,激发科技创新与产业融合的活力。

  2.培育新兴产业

  培育原创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经济新动能,不断释放发展潜能,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重大技术突破、产业跨界融合产生新业态、消费升级与扩容等途径,培育具有硬科技、跨界别、数字化、场景化属性的新兴产业,重点发展的细分领域包括聚焦人工智能、大数据、健康医疗等技术领域,发展类脑芯片、以数据要素产业化为核心的计算产业,智慧城市建设相关产业,高精尖新兴产业细分领域。顺应“智能+”发展趋势,加快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融合渗透,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产业组织、商业模式等创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hb/822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