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黑龙江)佳木斯市“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高水平提升职业教育“工匠”培养。继续做好“l+X”证书制度工作,“l+X”证书通过率稳定在70%。到2025年,实现中职学校教学条件基本达标,争取建成5-10个省级高水平及优质专业(群)、1所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深化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强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推进普职融通和中高职贯通衔接,促进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协调发展。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围绕现代农业、智能制造、冰雪旅游、冰雪体育、健康养老、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优化专业设置,推动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发展有机衔接、深度融合,实施乡村振兴教育行动、兴边富民教育行动,推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发挥中高职院校专业群优势,推动校企合作、校校合作,建成具有我市特色的专业群和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现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发展。

  (四)实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完善对教师师德的考核和管理,建立师德档案,严格执行师德考核评价制度。开展 “三查两讲一谈”活动,面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严厉惩处失德失范行为,建立家长监督机制,完善监督体系。选树师德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

  实施“361”工程名师培养计划。加强高素质管理人才培养和教师队伍建设,利用五年时间,建设30个名校长工作室、60个名班主任工作室、100个名师工作室,打造具有我市特色的名优教师梯队,促进校长、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领军人才梯队建设工程,依托重点领军人才,打造全市金字塔式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继续选派优秀校长(书记)到发达地区、高等学校挂职学习、集中培训,每位教师每年校本培训不少于24学分。实施中小学校(幼儿园)教师能力素质提升计划,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以及市、县级集中培训、专题培训、校本培训、教学竞赛等多种形式开展教师培训工作,五年内全市在职教师参赛率达100%。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建立健全中小学教学指导专业组织,整合一线教师、教研员、专家学者的力量,开展教育教学研究。

  加强教育科研工作。做好“十三五“规划结题及成果的推广和“十四五”规划课题规划立项工作。加强学段间阅读教学衔接研究,开展区域教研、综合教研、项目教研,努力提高校本教研水平,构建教研、科研、培训一体化的教研机制。加强市校合作,借助高校雄厚学术资源,促进基础教育实践经验的理论提升。加强教科研队伍建设,建立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结构合理、学科均衡、专兼结合的教育教科研队伍。

  完善教师管理制度。设立“编制周转池”,对小规模村小、教学点,按照班师比和师生比相结合的方式核定编制。实行动态调整, 严禁“有编不补”、长期聘用编外教师。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做好教师招聘工作,中小学校依法与教师签订聘用合同,规范教师的教学和日常行为。开展教师能力素质考核,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办法,优秀率达到参加考核教师总数的15%,待提高率控制在参加考核教师总数的3%以内。完善教师资格准入和退出机制。做好中小学教师职称评聘工作。

  保障中小学教师待遇。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执行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加快乡村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将符合条件的乡村教师住房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五)实施教育信息化推进工程。

  建设智慧校园。加强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与智能化终端配备,加强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供给,实施5G+教育平台建设,基本建成覆盖中小学校各年级各学科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体系,到2025年80%以上的农村学校学生、100%的城镇学校学生建立个人网络学习空间。

  持续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支撑能力。整合教育平台资源,鼓励企业和其他社会力量开发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建立政府引导、多方参与、市场调配、择优选用、全覆盖的教育信息化管理平台。推进“无线校园”和“数字校园”建设,有效提升各类学校出口带宽,满足互联网上网需求。推进5G等网络技术的广泛使用,实现各类学校校园无线网络全覆盖。规划建设教育城域专网。

  加强新时代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全面实现“三个课堂”在中小学校的常态化按需应用,建立健全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逐步实现信息系统优化整合,打通数据孤岛,充分发挥数据效能;在线服务灵活便捷,“一网通办”深入普及,提升服务体验,建立我市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构建“互联网+教育”新生态,实现教育决策科学化、管理精准化、提升服务个性化水平,支撑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全面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推动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打造学校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支持有条件的学校主动应用互联网、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探索跨学科教学、智能化教育等教育教学新模式,充分利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成果助推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实现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加强本地化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依托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空中课堂加强本地化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积极开发优质学校名师网络课程、专递课堂资源,推进本地资源专业化、精品化、体系化建设。加速推进教学和教研组织模式创新,推动“网络名师工作室”、“名师云课”,以名校带动、名师帮扶的方式促进整体水平提升。开设创客、机器人、编程、跨学科学习(STEAM教育)等课程,探究实验、劳动技术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切实提高学生运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建立高中学校建设生涯规划发展指导、智能选排课、学生质量评测等平台系统,助力新高考的稳步实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46.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