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吉林省)双辽市民政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

  积极发展服务类社会救助,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对社会救助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形成“物质+服务”的救助方式。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所需经费从已有的社会救助工作经费或者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等社会救助专项经费中列支,总额度原则上不超过当年中央和省级下拨的社会救助专项资金总额的2%。充分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加强基本生活救助、专项救助、急难救助等各项救助制度的有效衔接,建立健全社会救助管理部门协作机制,强化制度衔接、资源共享和管理对接。通过县级人民政府授权方式,将临时救助、低保、特困供养审核确认权限下放到乡镇(街道),并在乡镇(街道)建立社会救助备用金。

  第六节 提升基层经办服务能力

  专栏1 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能力提升工程01 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

  整合社会救助资源,强化乡镇(街道)社会救助责任,提升保障条件。有条件的地方在村(社区)级设立社会救助协理员,困难群众较多的村(社区)建立社会救助服务站(点),将走访发现需要救助的困难群众列为村(社区)重要工作内容。加强政府购买社会救助服务,为有需要的困难群众提供主动发现和协助申请、政策信息、转办转介、社会融入等相关服务。02 优化社会救助程序

  取消可以通过政务服务平台查询的相关证明材料,依托“12345”,开通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应用社会救助家庭经济状况核对系统、“金民工程”信息系统。依托政务服务热线“12345”,建设社会救助服务热线。健全社会救助工作网络,按照社会救助对象数量、人员结构等因素完善救助机构、合理配备相应工作人员。强化乡镇(街道)社会救助责任和相关保障条件。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经办机构统一受理社会救助申请,积极推进“一厅式服务”,确保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探索“社区救助顾问”服务模式,在乡镇(街道)或有条件的社区设立社会工作服务站(点),根据困难群众实际需求,提供政策引导、资源链接、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服务。

  第四章 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深化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建设,加快构建和谐有序、绿色文明、创新包容、共治共享、群众满意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发展格局,全面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能力和水平,为实现新时代双辽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创造和谐稳定的基层社会治理新局面。

  第一节 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深化党领导的基层群众自治实践。不断完善基层民主选举工作流程和方式,提升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建立健全村级小微权力清单,依法规范村级组织权力运行,到2022年底,实现全覆盖。加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提高村级民主监督实效。普遍落实村级民主评议制度,强化不合格村干部退出机制。加强对优秀村规民约、居民公约的宣传和推广,促进基层自治水平和文明程度有效提升。建立健全村(居)民自治章程,到2025年底,实现所有村(社区)全覆盖。探索村级议事协商有效形式,开展试点示范建设,拓宽农村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制度化渠道。

  推动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创新。推进乡镇(街道)权责清单、公共服务事项清单与职责准入制度有效衔接,提高基层依法履职和服务群众能力。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向乡镇(街道)有效延伸,实行“一站式”服务、“一窗式”受理、“一次性”办结,提高便民服务实效。到2025年底,乡镇(街道)“一站式”服务中心或便民服务基本实现全覆盖。增强乡镇(街道)服务供给能力,加大政府购买服务力度,支持社会力量为老年人、残疾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提供精准关爱服务。

  提升城乡社区治理能力和水平。坚持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机制创新,推进政府治理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移、职能下沉、保障下倾,最大限度为社区治理赋能增效。不断加大社区减负工作力度,全面实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出具证明清单制度,建立健全社区职责准入制度,到2022年实现全覆盖。

  加强城乡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城乡社区自治组织建设,优化村(居)民委员会队伍结构,城市居民委员会成员学历、年龄在2020年基础上实现“一升一降”,村民委员会成员中女性比例进一步提高。全面加强城市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职业化建设,建立“三岗十八级”薪酬体系,落实“五险一金”,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开展城乡社区工作者培训,到2025年,城乡社区工作者培训率达到100%,每年至少对社区“两委”干部培训1次,其他成员每2年至少培训1次,提高其依法办事、执行政策和服务居民能力。支持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等,提高服务居民群众的专业化水平。不断加大对优秀城乡社区工作者典型的培育和宣传力度,引领带动更多的社区工作者学习先进、争当先进,实现基层社会治理队伍能力素质整体提升。

  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健全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网格队伍,全面建立“一格三长”“网格长+村民代表”制度,实现“一网多能”。提升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供给能力,鼓励和支持专业社会力量进社区,为居民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深入实施幸福社区建设工程,广泛开展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满足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

  加强和改进城乡网格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全力推动“三长”联动机制做深做细做实,系统构建“三长”组织架构,城市社区按照300—500户标准统一划分网格,构建起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网格—楼栋—单元三级组织架构,在用好社区现有人员的基础上,组织发动群众,配齐城乡“三长”工作力量,明确“三长”主要承担收集民情信息、宣传政策法规、调处纠纷矛盾、开展便民服务、实施有效监督等5项职责。健全完善“三长”运行机制,建立定期协商、信息反馈、挂牌公示、自愿轮值等4项制度,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增强“三长”联动整体效能。建强战斗堡垒,以网格为单位建立党支部,以楼栋为单位划分党小组,以党员为重点选配单元长,让党组织工作覆盖到“三长”联动的最前沿,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广泛调动楼栋长、单元长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全力织密排查网、宣传网、服务网,形成群防群控的强大合力,实现疫情防控能力全面提升。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guihua/db/8614.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