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公共服务能力有效提升。“十三五”期间,园区内有完善的交易、检测、网络信息、研发平台。张玉奎院士工作站、辽宁省参茸生物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承担生物科技信息发布以及科研成果转化、培训体系建设等功能。辽宁省参鹿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已经运营,现累计检验检测相关产品20万余件次。
二、“十四五”面临的经济形势
“十四五”时期,受全球新型冠状病毒影响,各领域经济处于低迷缓冲期。在国际形势新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园区将面临全面深化改革、着力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期,但同时也面临严峻的现实挑战,机遇与挑战并存。
有力因素:一是有利的比较优势。园区区位、特色、生产要素优势明显。西丰县便捷的交通已成为连接辽吉两省的重要交通节点,是承接沈阳、长春经济辐射的重要腹地;西丰特色资源丰富,是名扬海外的中国鹿乡、柞蚕之乡、中药材之乡及花鹿养殖发源地、参茸药材集散地、皇家猎场兴盛地、生命健康产业地。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确立了大力发展生命健康产业,打造“生态郡、养生谷、健康城”的发展方向,与县域资源禀赋高度契合,与产业发展基础高度吻合,与消费者对生命健康的关怀高度切合,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理念高度耦合,西丰县到了快速发展的关键阶段,做为引领西丰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平台——园区,处于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二是有利的内部优势。以生命健康产业为主导的工业经济结构已经形成,发展思路日渐清晰,贵州茅台、东阿阿胶等国内外知名企业成功签约落地投产;辽宁鹿源、美麟、昊军等标志性、支柱型项目达产达效,成为园区经济稳步发展的重要架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政策争取实现突破;追溯体系建设、参鹿检测平台运行及鹿产品进出口加工贸易保税试点区等独一无二的优势凸显,品牌效应持续放大;“产业+领导+基地+专家+企业”的全产业链发展新模式已形成;通过实施工业“五项工程”、“一企一策”、“项目管家”、兜底服务、“三上门”服务以及加强企业经济协作,鼓励企业组团发展等实施机制,园区龙头企业扩产升级、小微企业做大做强,拉动效应日趋增强;上述支撑起园区工业发展的骨架要素,将为园区“十四五”实现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劳动力资源丰富,可充分满足企业用工的需要;四是园区项目用地充足。现有已征未用土地800亩、可收回闲置土地522亩、计划储备土地860亩;五是随着国家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措施逐步落实,金融机构支持小微企业力度不断加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地方性银行走入园区,开展银企对接,支持企业资金需求;六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精神是园区“十四五”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不竭动力。
2、不利因素:一是由于县财政吃紧,投入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的资金不足,导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不强。二是虽然我县交通优势逐步形成,但自然地理条件差,现有交通仍然滞后,导致部分签约项目在西丰的投资信心不足,入驻落地迟缓,对外商吸引力不强,招商难。三是产业规模较小,产品同质化严重。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核心竞争力薄弱。科技型、创新型企业寥寥无几,大部分企业处于低端产业链,没有自主知识产权。五是资金短缺仍然是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六是产业集群规模小,龙头企业拉动作用不强,产业链不完整,协作配套较弱。七是园区的发展质量有待提高,企业单位面积土地投资强度和工业产值率有待进一步加强。八是受经济下行影响,园区停产企业和停建项目增加,需盘活的闲置资产任务还很艰巨。九是园区运行体制机制还需健全,综合服务体系有待加强。
我们必须主动适应新常态,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充分估量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严峻性,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围绕国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谋划园区发展方向,扎实推进园区工业经济稳步发展。
三、发展战略
(一)发展思路
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十四五”规划编制和东北、辽宁振兴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委书记张国清就科学编制省市县“十四五”规划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绿色发展为原则,以优化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创新、盘活存量资产等为抓手,以招商引资、服务企业为突破口,以优化营商环境为撬动,以引进重大项目为目标,努力形成生命健康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新格局。使“一核两区”成为带动我县经济快速发展新的增长点,力争成为全省重要的先导产业园、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园、辽宁省现代农业产业园集聚区、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集聚区。
(二)基本原则
1.基础设施先行原则。园区的开发建设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结合,按照“总体规划、分布实施”原则,坚持基础先行、滚动发展方式,成熟一片,开发一片,先行做大做强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打造项目发展平台。
2.突出抓好产业发展原则。产业发展是园区发展的核心,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产业整合,提高主导产业发展的市场化水平。使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集中,形成产业聚合效应,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突出抓好产业发展方能带动园区基础设施和经济发展。
3.生态优先原则。通过园区各企业、企业生产单元的清洁生产和企业之间的副产品交换,降低园区总的物耗、水耗和能耗,尽可能降低资源消耗和废物产生,提高园区生态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