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定不移提升财税质量,增强金融保障能力。牢固树立过紧日子思想,做好开源文章、下足节流功夫、想尽增效办法,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财税支撑。强化收支管理。千方百计做大财政“蛋糕”,争取上级各类到位资金20亿元以上,培育壮大重点税源企业和纳税大户,稳定存量税源,挖掘潜在财源,做到财政收入有质量、可持续。优化重点支出保障,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从严从紧控制新增支出,勤俭节约办好各类事业,把同样的钱花出更大的成效,让人民群众有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提升服务能力。精准快速推动政策礼包直达经营主体,引导金融机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实现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0%、11%以上。提升国有资产运营收益,盘活资产资源资金3亿元以上。加强风险防控。多措并举推进风险缓释、债务化解,确保防范化解地方债务工作不滞后、不走样、不生乱。严格执行化债方案,积极争取再融资债券支持,稳妥有序化解到期政府债务8亿元以上,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底线。
(四)坚定不移提升城市品质,彰显城市发展魅力。实施城市品质提升攻坚行动,补齐城市短板、完善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打造健康美丽文明智慧幸福县城。推动城市建设新提质。打通西河大道延长线至南华一中道路、龙祥街等4条断头路,启动龙坪北路提升改造工程,实现G320国道县城过境线改道通车,破解城市拥堵和货车进城顽疾。加快实施县城排水防涝项目,新增污水管网32公里、排水管网29公里、燃气管道2公里。坚持商品房、保障房“双轮”驱动,建设人才公寓200套,改造保租房260套、老旧小区4个,落实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15条措施,稳步推进云鼎湾康养小区、锦翠雅苑等8个房地产项目,让群众“住得进”“住得好”。加快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步伐,有序推进农业人口市民化,推动未落户常住人口均等享有基本公共服务,力争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创新城市管理新模式。推进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社区等应用场景建设,加快公园、停车场、市政路灯等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让城市运转、执法监管效率更高。扎实开展市容环境秩序专项整治,加快推进环卫一体化市场化运作,争取实施县城生活垃圾分类及收转运设施建设,持续规范社区物业管理,重拳整治违法违章建筑。擦亮城市文明新名片。巩固省级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实施龙泉路沿线等重点区域风貌打造、拆墙见绿工程,完成入城口亮化改造及龙川江生态步道提升,新建口袋公园7个,新增绿化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创建绿美社区9个,争创省级绿美城市。加快高端商业综合体、美食文化街区、休闲旅游体验区建设,带动游购娱、吃住行一体化发展,让南华“烟火气”既赚人气、也得人心。
(五)坚定不移推进乡村振兴,提升农村发展质效。坚持产业富农、质量强农、绿色兴农,全面推进五大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注重有效衔接。严格落实教育、医疗、住房、饮水安全等普惠政策,争取衔接资金1亿元、实施项目60个以上,推动优势资源向乡村振兴一线倾斜。实施促农增收攻坚行动,发挥产业奖补、小额信贷、农业保险等杠杆作用,深化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和东西部协作,拓展消费帮扶和驻村帮扶实效,确保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持续稳定增收,实现年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有劳动力的脱贫户和监测户动态清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增添宜居要素。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巩固提升农村厕所革命成果,拆除残垣断壁,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整县推进试点项目,加快完善农村垃圾收运设施,确保农村生活垃圾和镇区生活污水处理率分别达100%、85%,打造“千万工程”示范村9个,力争建成省级绿美乡镇、绿美村庄各1个、州级绿美村庄134个,争创全国村庄生活垃圾小型化焚烧处理试点县,推动乡村环境由“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一处美”向“处处美”跨越。健全农村宅基地联审联管机制,加强村庄建设风貌引导和管控,实施农房改造45户,实现“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深入开展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治高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激活乡村动能。聚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加快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增强乡村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拓宽农产品市场对接渠道,发展“美丽乡村+”特色农业、文旅康养、民俗文创等新业态,培育“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1个、农民专业合作社15个。深入实施农村“领头雁”工程,鼓励退役军人、未就业大学生、有情怀的企业家返乡创业、参与乡村治理,建设一支懂农业、知农村、爱农民的新农人队伍。
(六)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注入发展新生动力。坚持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聚焦重点、突破难点、打通堵点,为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培育龙头、引领产业的总体思路,实施闲置资产盘活攻坚行动,不断做大国企资产规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推动国有企业资产规模和业务体量迈上新台阶。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完善“三农”工作体制机制,启动小型水库物业化管理改革,推动社会事业等重点领域改革向更深层次迈进,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优化一流营商环境。实施优化营商环境攻坚行动,主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打造企业愿投敢投、产业生态优渥的营商环境,实现服务质量与效率同步提升。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数字赋能、业务协同、流程再造,实现更多政务服务事项集中办、指尖办、掌上办、一件事一次办。完善经营主体培育引进政策措施,用好政银企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落实减税降费、助企纾困等惠企政策,推动经营主体多起来、大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净增经营主体4400户以上。鼓励支持引导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激发全民创业热情和民间投资活力,让国企敢干、民企敢闯、外企敢投。高质量完成“五经普”入户登记工作,摸清经济社会发展“家底”。强化科技创新赋能。集中创新资源和力量,瞄准重点优势产业,形成快速突破之势,新增创新型中小企业2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户,力争研发投入强度达0.37%。强化与东南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昆明食用菌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加大专家基层科研工作站建设力度,持续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发挥“科技入楚”等平台作用,招引更多、更好的科研平台、科技企业、科技资本落地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