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发展现代农业。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成高标准农田2.1万亩,完成粮食播种面积66.36万亩,产量16.2万吨。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启动建设种质资源保护中心,保障种源安全、种业发展;探索机械化种植、移动式烤房、绿色烘烤新路径,推广烟叶“种烤分离”模式,完成烤烟收购18.6万担;整合打造迷帝、凤凰窝等一批高端品牌,持续擦亮凤凰山系列茶叶金字招牌,实现茶叶产值12亿元以上;加快咖啡提质增效,实现产值1亿元以上;稳步推进畜禽养殖,启动实施病死病害畜禽无害化处理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启用邓控5000头种猪扩繁场,实现生猪出栏59.85万头,稳步推进肉牛规模化养殖,实现肉牛出栏4.65万头;推广运用大水面、稻鱼共生等养殖模式,实现渔业产量1.7万吨;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打造预制菜标准化原料保供基地80个以上,示范基地10个以上,统筹推进设施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发展,探索“一镇(乡)一园”产业差异化发展模式,推广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8.3亿元。
推动发展绿色工业。优化绿色能源基础设施布局,加快风、光、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稳步推进4家电力企业健康发展,力争完成发电量30亿度;持续壮大非电工业,推动矿业、林产加工、工业品茶、饮料酒、冷冻水产品、水果保鲜剂、肉制品深加工、生物医药、建筑材料等产业发展;依托县内重大项目建设,以内循环扩大采矿业、制造业市场需求,力争新投产运营企业5家;蓄势发力新兴动能,聚焦以预制菜为主的绿色食品精深加工,创新研发茶马古道上的特色美食标准,扎实做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企业孵化等工作,争创省级特色园区,全力打造云南(普洱)绿色预制菜产业集聚区。重点抓好金源鸿净菜加工厂、双联珠粮贸加工厂、塑翔科技容器加工厂、榕树家中药饮片加工厂等入园企业建设项目,争取完成永生花2条生产线项目建设。推进博森木业木材加工厂、振森农林科技生物质颗粒加工厂项目建设。新增资质内建筑企业2家,培育达规工业企业3家。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23亿元。
推动发展现代服务业。持续夯实内需基础、增强内需动能、激发内需活力。加快推进联珠镇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示范园、文化中心、墨江留筠馆、墨江文庙和双龙烧烤城提升改造等文旅项目建设。系统谋划并实施火车站周边琉璃花海、民族特色村寨项目。举办好第十七届中国·墨江北回归线国际双胞胎节暨哈尼太阳节、山地自行车赛、通关黄焖鸡美食节等节庆活动;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探索打造集萃人文、承载记忆、寄托乡愁的夜间美食体验地,培育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加大茶旅、乡村休闲、红色旅游“一乡一业一线”精品线路打造推介力度,推动乡村文旅融合发展。不断开发特色美食、民族服饰等民俗文化旅游商品,提升墨江文创产品价值。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搭建总部经济平台,抢抓数字化发展先机,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项目第二阶段建设,推动墨江“淘宝村”“淘宝镇”示范创建。坚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提高居民消费底气,增强消费能力,加快推动商贸物流、批零住餐服务业发展,培育限上(规上)商贸服务业6家以上。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51.9亿元。
(二)坚持成果巩固、提升质效,奋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我们将围绕“五大振兴”,强化城乡资源统筹,持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激发农业农村活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新篇章。
全面巩固脱贫成果。健全并推进实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以脱贫人口和监测对象增收为主线,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制定到户增收计划,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带动更多农户参与经营、分享利益、实现增收,年均增速、收入总量均超过全省、全国脱贫人口收入水平,消除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脱贫人口。持续巩固农村居民住房安全保障工作,完成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70户。深化农村土地制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加充分的财产权益。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支持村集体经济组织采用“五金”模式等多种方式,盘活整合土地、闲置资产发展产业,实现166个行政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20万元以上。全力打造共同富裕试点村,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可复制推广的示范样板。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特色种养、手工、农村电商等县域富民产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以产业为载体,积极引导返乡回乡下乡就业创业人员参与乡村振兴,着力培育一批理念新、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致富带头人,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发动群众参与建设美丽家园,实施300个村民小组组内道路硬化项目,改建2600座户厕、新建15座公厕,建成精品村3个、美丽村庄41个。编制自然村人畜分离养殖小区五年行动方案,并启动建设重点项目40个。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编制完成14个乡镇国土空间规划和39个行政村村庄规划。持续做好东西部协作对口帮扶和中央单位定点帮扶。大力推广乡村振兴“6969”工作模式,有效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法治教育,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农民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自觉遵守村规民约,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三)坚持项目为王、赋能发展,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我们将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把项目工作法贯穿经济发展全过程,收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重大项目,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