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云南省)彝良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10日)

  三、2023年目标任务

  各位代表,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十分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市和县委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县委“1342”工作思路,实施“产业建设年、收入增加年、作风转变年”专项行动,纵深推进法治型、服务型、务实型、廉洁型政府建设,更好统筹疫情防控、经济建设和安全发展,全力以赴稳经济保增长、兴产业促消费、补链条强工业、优生态美环境、重保障惠民生,更好实现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的有机结合,推动彝良经济“总量居中、人均靠后”向“总量靠前、人均居中”加速转变,奋力开创彝良经济社会赶超跨越发展新局面。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生产总值增长8% 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以上,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力争突破6亿元大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约束性指标完成市级下达任务。

  要实现上述目标,必须持续抓好以下工作:

  ——深入推进法治型政府建设,全力根治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沉疴宿疾。

  (一)强化法治思维。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进一步树牢法治理念。坚持把法治教育纳入理论学习重要内容,强化领导干部法治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化解矛盾、维护稳定、推动发展的能力。深入推进“八五”普法,重点围绕教育医疗、民间借贷、土地山林等群众关心的热难点问题,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社会环境,厚植良法善治的群众基础。

  (二)坚持依法决策。牢固树立“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的思想,全面加强政府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和风险评估,始终把于法有据作为政府决策的基础,坚决做到再急不违法、再忙不忘法、再难不破法,不断提升决策法治化、规范化水平,坚持用法治思维办事、以法治理念处事、靠法治方式成事,确保行政决策于法有据、科学民主。

  (三)严格依法行政。深化行政执法监督,完善全过程监管、“互联网+监管”等监管体系,加大对“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的纠治力度,依法打击危害市场主体和群众权益的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聚焦审慎包容监管,推行涉企柔性执法、轻微违规“首次不罚”,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加宽容的制度环境。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执法队伍建设,锻造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的执法铁军,坚决防止徇私枉法、逐利违法和干预司法,努力破除少数“执法者”怕“违法者”的怪象。

  ——深入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全力打造务实高效、为民便民的政务环境。

  (一)狠抓作风转变。扎实开展作风转变年专项行动,深入整治部门推诿扯皮、干部庸懒散拖等突出问题,提高执行意识和效率意识,激发真抓实干、敢闯敢拼的昂扬斗志,形成上下一心、团结一致、共谋发展的良好格局。认真落实“三法三化”“三个马上”要求,加强日常调度和现场办公,推动“责任在一线落实、调度在一线进行、服务在一线到位、问题在一线解决”。

  (二)提高政务效能。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优化“五个环境”。建立重大项目报批“1对1”专班服务机制,实行审批全流程帮办代办服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对非“红线”事项实行“容缺+承诺”附带条件审批和“并联”审批,切实解决审批事项互为前置的现实问题,降低审批成本。围绕“办事不求人、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目标,推进县乡村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建设。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数据互认共享、“一网通办”“智慧政务”建设步伐,打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

  (三)优化发展环境。立足资源禀赋和彝良所需,提高项目谋划水平,建立招商项目信息公开发布制度,方便投资者及时了解投资需求,增强对彝良未来发展的认知,提振投资信心。坚持“一把手”带队招商和专班招商,实现招商引资突破100亿元,协议到位资金95亿元以上。深入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小巨人”企业,新增规模以上企业6户、建筑企业2户、服务型企业1户,新增升限纳统商贸流通企业10户,新登记市场主体5700户以上。深入落实县处级领导挂联企业机制,帮助企业纾困解难、添薪蓄力,全力以赴做好土地等要素保障,推动项目精准高效落地,着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深入推进务实型政府建设,全力构建大抓发展、大抓经济的良好格局。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守牢返贫底线。严格落实线上线下监测预警和“一对一”帮扶机制,坚持“一月一预警、一月一排查、一月一研判”,确保“三类对象”风险消除率达72%以上。聚焦“三保障”和饮水安全,进一步补齐短板弱项,守牢不发生1户农户致贫返贫底线。持续落实易迁后扶政策,盘活商业设施、扶贫车间等资源资产,确保易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653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