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云南省)昭通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月30日)

  一年来,我们坚持把党的二十大安保维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有效防范化解了各类重大风险隐患。平安昭通建设深入推进,刑事案件数下降10.6%,信访总量下降20%,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得到有效化解,群众安全感满意度不断增强。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自建房、城镇燃气、煤矿、道路交通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扎实开展,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财政金融、政府性债务风险总体可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镇雄县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称号。阿式风格清真寺风貌改造基本完成。

  一年来,我们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全面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市委工作要求,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民主监督,高质量办好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纵深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扎实开展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双提升”专项行动,各级干部的思想观念不断转变、能力素质不断提升,抓落实成为政府工作的鲜明特质。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市人大、市政协和社会各界监督支持的结果,是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各族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离退休老干部、社会各界人士,向驻昭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救援队伍和中央、省属驻昭单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诚挚的谢意!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后发展和欠发达仍然是昭通最基本的市情,与全省其他州市相比,“总量居中、人均靠后”仍然是昭通的基本位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主要表现为:巩固脱贫成果还有差距,返贫致贫风险依然存在;产业发展还有差距,产业规模小、关联度低、发展方式粗放;城乡建设还有差距,城镇化发展慢、水平低、辐射能力弱;基础设施建设还有差距,对加快发展支撑不足;市场化程度还有差距,市场主体培育不足;深化改革还有差距,营商环境还需优化;少数干部担当作为还有差距,个别干部思想观念、能力素质、工作作风还不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我们将正视问题、直面矛盾,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2023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我国经济复苏信号强烈,国家支持云南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省委提出“3815”战略发展目标,市委明确深入实施“六大战略”,为昭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注入了动力。昭通拥有独特区位优势、矿产资源优势、绿色能源优势、特色农业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五大优势”,当前面临政策红利叠加、市场回暖复苏、产业动能强劲、积累效应释放、基数效应凸显、发展活力增强“六大利好”,昭通正处在大有可为的机遇期、加快发展的黄金期、动能转换的关键期。特别是近年来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人心思变、人心思进、人心思干,必将为加快发展凝聚最磅礴、最深厚的力量。我们要乘势而上,顺势而为,拿出不差人、不服输、不甘心的拼搏精神,奋力推动经济社会加快发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委五届四次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和“两个提升”专项行动,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动全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7%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3.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以上,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约束性指标不折不扣完成省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2023年的重点工作任务是:认真落实市委部署的系列三年行动,办好10件民生实事,推进10个领域100个重大项目建设,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坚持不懈巩固脱贫成果,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拓宽增收致富渠道,持续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坚决守牢防贫底线。聚焦“三类对象”、易迁户、收入万元以下农户等重点群体,紧盯收支变化、“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抓好动态监测、精准帮扶,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全力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施农村居民和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基本消除万元以下低收入群体。推动农村劳动力实现有组织、有技能、有品牌、有服务“四有”转移就业,省外转移就业稳定在125万人以上。提升乡村振兴衔接资金使用效益,健全联农带农增收机制,实现脱贫群众稳定增收。规范扶贫资产管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每个经济薄弱村培养3至5个致富带头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653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