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重庆市)重庆市开州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8日)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坚定不移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实施服务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计划,持续开展市场主体培优倍增行动,健全“微成长、小升高、高壮大、大变强”梯次培育机制,新培育“四上”市场主体100户,净增市场主体8000户。提早抓实“五经普”基础性工作,不断优化经济结构。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和公平竞争审查机制,着力破除招投标、投融资等隐性壁垒,降低企业生产性经营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巩固“三集中三到位”“双随机、一公开”成果,提档“开心办”,创新“一件事一次办”“一网通办”事项和服务模式,让信息多跑路、企业少跑腿。深化“三快三保障”服务行动,开展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用好助工贷、应急转贷等政策,新发放中小微企业贷款40亿元,让企业轻装上阵。探索实施政企“双向双评价”制度,启动优秀企业和优秀企业家评选工作,营造全社会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六)聚力科教兴区与人才强区战略,筑牢创新发展“新支撑”。坚持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强区、人才强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立德树人,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学生身心健康教育。不断扩充普及普惠、安全优质的学前教育资源,力争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6%以上,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53%以上。持续推动“双减”政策巩固落实,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创新教育“绿色评价”体系,加快创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和全市教育评价改革特色区。大力提升高考出口质量。支持职业教育“双优”建设,力争高职院校落户开州。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办好特殊教育、社区教育。全面推广集团化、一体化、小学学区化办学新模式。开工大丘初中、丰泰小学、丰泰幼儿园,搬迁高桥初中,云枫小学招生。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引领,高标准、高质量、快节奏打造以认促建市级高新区示范样板。落户院士工作站,新增市级以上创新孵化平台1个,完善“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全流程孵化体系。推动科技创新资源和创新服务加速向企业集聚,持续实施五年倍增计划,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5家、市级科技型企业50家,力争市级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实现“零”的突破。深化区域协同创新,共建万达开协同创新示范区、万达开技术创新中心,共推万开云增材制造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建好“开智网”技术成果转化平台,实施科技项目20个以上。进一步完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新发放知识价值信用贷款3000万元以上。

  强化人才引领驱动。加快编制《开州区“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着力形成区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实施开州英才计划,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项目需求,加大柔性引才力度,持续壮大5支人才队伍,力争引进各类急需紧缺人才500名。依托职教校企融合、乡村人才孵化、产学研用创等渠道,实施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工程,培训各类技能人才3000名以上。“三峡之光”访问学者、重庆英才、市级名师名医、市级巴渝工匠达到15人以上,力争创成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健全人才引进、培育、使用、管理、交流等政策体系,建立人才政策兑现机制,努力让更多人才愿意留在开州生活与深耕!

  (七)聚力生态建设与绿色发展,打造绿水青山“新名片”。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以更实举措“降碳”。持续推动产业、能源、运输、用地四大结构调整,加快创建市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成功创建汉丰湖市级示范河流。实施“两高”项目清单化管理,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万元GDP能耗下降4%。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银行创新排污权抵押、碳资产质押等产品。提升企业绿色发展基础能力,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积极推进用能权、用水权等市场化交易,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无废城市”。

  以更大力度“减污”。启动鲤鱼塘水库环境综合整治,新建城镇排水管网38公里,城区、乡镇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6%、85%,不断提升出境断面Ⅱ类水质占比。突出抓好道路扬尘、露天焚烧、餐饮油烟专项整治,确保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市级下达目标,PM2.5年均浓度稳定达标。强化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推进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生产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行动,受污染用地安全利用率达93%以上。加强噪声污染综合整治,实现各类噪声达标排放。

  以更高标准“扩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统筹开展重点区域修复和消落带治理,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治理石漠化、水土流失24平方公里,修复澎溪河、汉丰湖湿地400亩。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实施“两岸青山·千里林带”项目,新增营造林25.5万亩。持续深化河长制、湖长制、林长制,全面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要求,协同推进森林病虫害防治、耕地休耕轮作。加强崖柏保护硬件建设,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实施水环境风险评估与水华预警控制工程,城区、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分别为100%、92%。再接再厉、善作善成,持续巩固中央、市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效。

  (八)聚力社会事业与民生改善,创造美好生活“新品质”。立足“惠民有感”,紧紧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办好23件重点民生实事,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的民生“七有”温润群众心田。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45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