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26日)

  全面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深入实施城市精细化治理“十大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现代化城市。推进城市有机更新,配合实施“两江四岸”、南河湿地公园、利州广场综合提升改造,加快建设“口袋公园”,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品质内涵。开工老旧小区改造117个,完成城镇既有住宅电梯增设180部以上。加快实施东坝街道金桂园等43个小区老旧燃气管网改造。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加快实施旺旺公寓、顺意公寓等海绵城市项目。开展城市园林绿化景观提升行动,加快移交大石滨河南北路绿化项目。有序推进南河流域荣山段水环境综合治理、宝轮泗河子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宝轮镇城镇东片区污水管网改造等项目。大力推进爱国卫生运动,巩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建设成果。

  四、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创新,加速释放发展活力动能

  深入推进营商环境优化。牢固树立“政府围着企业转、企业有事马上办”意识,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好的最优营商环境。坚持政企同心周末茶叙会制度,加快推进惠企政策“一站式”兑现,推动更多惠企政策和涉企办事服务一键直达、免申即享。充分发挥营商环境投诉举报中心作用,高效处置市场主体投诉。扎实推进全省优化营商环境专项监督联系点建设,用好营商环境“背靠背”直接评价机制,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天府通办”“跨省通办”“川渝通办”“全域通办”,加快推进“村能办”“家门办”。深化“证照分离”改革,持续推行企业开办“零费用”。全力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实行一窗受理、并联审批,实现重大项目极速审批、快速开工。全面落实退税缓税降费、稳岗补贴、招商引资等优惠政策,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严格履行政企合同协议约定,树立诚信政府良好形象。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加快推进市区同城运行体制机制改革,配合优化自然资源、规划、综合执法等领域权责边界。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配合优化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深化政府投融资体制改革,完善货币信贷政策传导机制,引导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点领域。加强土地经营权流转监管,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深化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探索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面推进工业用地“标准地”改革,实现“承诺即开工、交地即交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推进区属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现代化,完成首家AA平台公司建设,壮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实力。加快推进综合行政执法改革,全面推开乡镇(街道)“一支队伍管执法”改革试点。

  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坚持以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加大企业创新研发支持力度,强化创新主体培育,建设市级以上创新平台1个,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家,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2家以上,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70亿元以上。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行动,实施产业技术创新项目3个,取得科技成果10个,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产值40亿元以上。加强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院校合作。搭建政府性创新创业和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整合共享区域创新资源,建设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做好创新人才引育,大力实施新时代“利州英才工程”,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引进培养,建设创新人才高地。

  深入推进对外开放合作。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深化与成渝、陕甘等毗邻地区衔接发展,加强与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等发达地区交流合作,力争在基础设施、产业转移、公共服务、人才交流等领域取得更多成果。全方位、宽领域加强与台州市椒江区战略合作,促进资源共享、产业共兴、合作共赢。突破性发展总部经济,建立较为完善的总部经济发展环境、政策框架和服务体系,力争招引1-2家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总部经济企业。实施“走出国门”计划,依托中欧班列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持续提升“利州造”产品国际竞争力。支持昭钢炭素、吉香居等企业打通南下铁路联运出口新渠道,开拓日韩、东南亚市场。深入实施“外贸进口年”行动,积极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建设省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争创四川自贸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新培育外贸实绩企业1家,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1亿元以上。

  五、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全力厚植优良生态本底

  持续筑牢生态屏障。坚定实施绿色低碳立区战略,加快建设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示范区,争创省级生态区。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好扬尘治理、市城区烟花爆竹禁燃禁放,强化细颗粒物、臭氧和挥发性有机物协同控制和区域协同治理,确保市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稳定在96%以上。严格落实河湖长制和长江流域“十年禁渔”,争创全国水土保持先进县。持续开展农村黑臭水体和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国省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风险管控和修复,有序推进农用地分类管理和建设用地安全利用,抓好废旧农膜回收利用,加强矿山开采山体裸露问题治理。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切实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格落实林长制,争创全省森林智慧管理体系建设示范县。加快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确保按期销号清零。

  持续推进低碳循环发展。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加强“三线一单”硬约束,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优化,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盲目发展。探索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深入实施减碳贷、金田贷等6个试点项目。用好央行碳减排支持工具,抚育发展碳汇林1万亩。壮大清洁能源及其支撑、应用产业,积极消纳光伏发电、风电、生物质发电等新能源,配合推进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二期)项目。推广应用绿色建材,推动既有建筑节能绿色改造。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5280.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