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改革的精神、开放的思维、一流的服务,找准和发挥峨山优势潜力,着力提升峨山在新发展格局中的嵌入度、贡献度和价值链地位。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更好发挥改革“关键一招”作用。持续深化国企改革,加快推进国有资源有效配置,强化国有资产监管,促进县国投公司市场化、实体化、专业化转型升级。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进预算公开透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防范财政风险。深入推进乡镇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提升乡镇(街道)财税治理能力,争取全部乡镇(街道)实现超收。继续推进农村生活用水水价改革和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围绕基层社和社有企业两个重点,持续深化供销社综合改革。深化国防动员改革,启动人防基本指挥所建设。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持续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占生产总值比重,力争实现专利授权60件以上。
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三年行动,抢抓国务院支持云南加快建设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机遇,借助专业团队力量,围绕钢铁产业链、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重点领域精心策划一批打基础、提品质、利长远的优质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融入国家、省、市发展大局。强化重大项目常态化管理,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全年谋划项目120个以上,申报列入2023年省级重大项目库项目10个以上,争取中央、省预算内项目和成功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项目5个以上。加快推进“土地整治+N”项目,新增耕地228公顷、水田23.8公顷。主动融入昆玉半小时交通圈,开工建设易新高速、G8511昆磨高速玉溪至墨江段扩容工程,提速建设峨石红高速,完成玉昆南大门与G213连接线工程以及咱拉黑路、以他斗路、甸多线等43.6公里农村公路建设,确保综合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8亿元以上。继续推进全域现代化水网建设,完成新街河水库、农村供水保障专项行动项目建设,加快推进茂卡拉水库、滇中引水(二期)等项目,启动实施投资5.7亿元的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确保水利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充分发挥绿色能源优势,规划建设110千伏石花变电站,全力推进他格莫二期、白土、昔古牙光伏项目建设,实现年内63万千瓦全容量并网,完成玉溪市应急气源储备中心(二期)建设并投产,确保能源项目投资40亿元以上。稳步推进抽水蓄能电站前期工作。探索“光伏+现代农业”、“矿山修复治理+光伏”等分布式光伏模式。实施数字经济发展三年行动,加快5G在工业、农业、物流等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传统基础设施“数字+”、“智能+”升级,全面提升通信服务能力和物联网接入能力,实现重点场所5G网络通达率100%,5G用户占比达25%以上。
实施服务业提档升级计划。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整合小街温泉、嶍峨古镇、云茶山庄等旅游资源,创新谋划形式多样的旅游产品。持续举办开新街、火把节等一批特色节庆活动,以节造势,进一步擦亮“天下彝家·笃慕梦园”文化旅游品牌。抢抓后疫情时代消费新机遇,加快消费升级和业态创新,大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引导企业组织开展家电下乡活动,鼓励重点商户积极参与各种促消费活动。加快完成规划馆、文化馆、博物馆(方志馆)建设,抓好嶍峨古镇运营工作,确保花腰彝人街主题街区顺利开街,打造具有峨山辨识度的特色商圈。全面完成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建设项目。有序发展交通运输、金融服务、信息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和健康、家政、物业等生活性服务业。力争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7%以上。
优化营商环境提升开放水平。加快中老铁路沿线开发,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支持红楹农业、鲜汇农业等重点外经贸企业扩大产品出口,力争进出口贸易总额达6000万元以上。严格落实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力争实现引进外资零突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深化“一网通办”、“一件事一次办”改革,统筹推进投资和建设项目审批、商事制度等领域改革,聚势赋能开展打造一流营商环境8大提升行动,确保5个以上营商环境评价指标进入全市前列。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动态更新招商引资目录指南,组织市外招商活动不少于10次,重点引进一批链主企业,力争引进和签约项目10个以上,实际利用市外国内资金同比增长10%以上。继续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健全完善“四上”企业培育工作机制,深化区块链产业金融服务平台运用,多措并举促进市场主体多起来、活起来、大起来、强起来,新增各类市场主体1800户以上,“四上”单位纳规升规15户以上,全县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达到149户以上,每千人拥有企业数量达到16户以上。落实县级领导联系企业、服务企业联席会议制度,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严格落实留抵退税、减税降费等政策,持续构建“亲不逾矩、清不远疏、公正无私、有为有畏”的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8.5%。
(三)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新局面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继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用好“一平台三机制”,健全完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深入实施脱贫人口持续增收三年行动,开展特色产业帮扶项目增收行动、脱贫劳动力就业帮扶增收行动、集体经济增收行动和社会保障兜底行动,加强创业就业帮扶,开发公益性岗位500个以上,创建2个乡村振兴旅游示范村、3个庭院经济示范点,以资产收益性项目为主优化衔接资金产业帮扶结构,认真谋划东西部协作项目,健全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不断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确保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高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建设高标准农田2万亩、提质改造耕地1万亩以上,稳定粮食播种面积17.8万亩以上,确保粮食生产总量稳定在7400万公斤以上。深入实施农业现代化三年行动,按照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思路,聚焦七大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以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种植烤烟7.05万亩,收购烟叶1000万公斤,力争烟叶交售收入3.4亿元以上。大力发展冬早蔬菜和山地夏秋蔬菜,种植蔬菜12万亩,以丫勒番茄为切入口,探索“上海市场+峨山产品”发展模式,实现蔬菜产值增长5%以上。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禽产品精深加工,实现全县范围内生猪定点屠宰,确保畜牧业产值增长6.5%以上。持续推进中药材、水果等产业发展。坚定“一县一业”油橄榄产业发展信心,种植油橄榄2600亩。持续打造“一村一品”示范村。深挖农业市场主体培育潜力,按照培育工业市场主体的理念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实施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应一名科技特派员、一名挂钩干部、一笔扶持资金、一套帮扶措施的培育模式,新增县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2家、示范家庭农场4家。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新增土地流转1万亩以上。持续推进绿色农业发展,新增认证绿色食品7个、有机农产品2个。力争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6.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