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更加有序。平安昆明、法治昆明建设扎实开展,扫黑除恶斗争常态化推进。启动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创建。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实现“双下降”,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食品药品监管力度加大。深入推进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城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建工作,7个案例入选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案例。有效化解了一批历史遗留问题和信访难题。常态化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巩固提升,富民县、五华区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西山区入围“2022年中国幸福百强区”。盘龙区金江路社区等成为“全国民主法治示范社区”。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牢记省委、省政府当好排头兵的要求,落实“强省会”行动部署,破解昆明之问,担起昆明之责,激发昆明之为,推动昆明之变,努力在高质量发展赛道上跑出加速度;我们主动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自觉接受市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接受社会监督,办理市人大代表建议376件、市政协委员提案458件;我们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之以恒纠治“四风”,强化审计监督,规范权力运行。国防动员、双拥共建、宗教、外事、侨务、气象、老龄、防震减灾等各项工作都取得新成效。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掌舵领航的结果,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也是全市上下奋力拼搏的结果。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和广大建设者,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人士,向中央驻昆单位和省级各部门,向驻昆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人员及各条战线的同志们,向关心支持昆明发展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等经济指标没有完成年初预期目标,离当好排头兵的要求还有差距,一些深层次结构性的矛盾和问题尚未根本化解。主要是:经济结构不优问题依然突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快,新兴产业还处在蓄能起势阶段,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消费和投资增长动力偏弱,外向型经济、民营经济发展不充分;城乡协调发展不平衡,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共同富裕任重道远;营商环境离市场主体期望还有一定差距,科技创新、人才、土地等要素支撑不足;政府自身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干部担当作为、主动服务有待进一步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解决。
二、2023年重点工作
今年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省委经济工作会、省两会决策部署,按照市委十二届四次全会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围绕“六个春城”建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以当好排头兵三年行动为抓手,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实现“当好排头兵、实现大发展、率先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建议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进出口总额增长13%,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在推动经济向稳向好上取得新成效。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研究出台稳增长政策措施,充分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和消费的基础作用,打赢稳增长、促发展的硬仗。
精准扩大有效投资。围绕产业转型、基本民生、基础设施等领域,滚动实施“五个一批”项目,争取更多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的“盘子”。抓好5个“千亿大单”签约项目跟踪推进,争取一批项目尽快落地开工建设、竣工投产。健全落实重大项目联系服务制、现场会办制等行之有效的做法,每季度开工一批重大产业项目,持续打好要素保障攻坚战,确保项目快落地、快开工、快见效。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150亿元以上、上级资金支持200亿元以上。压实重点行业抓项目增投资主体责任,工业和信息化投资完成800亿元以上、综合交通投资完成380亿元以上、房地产投资完成15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水利、农业、教育、医疗等补短板项目建设,完成水利投资170亿元、农业投资150亿元、教育投资90亿元、卫生投资60亿元。
促进消费持续恢复。加快推进区域性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综合型信息消费示范城市建设,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实施“五个一批”(文化地标建筑、特色文化街区、生活美学空间、文化夜经济走廊、城市文化IP)城市文化建设项目,激发文化消费潜力。持续推进南屏街、南强街等步行街改造提升,确保旭辉广场、万象城等一批大型商业体开业。实施促消费专项行动,促进传统消费特别是接触型消费快速恢复。办好车博会、农博会、房博会等会展活动,以会展促消费。积极发展网红经济、品牌经济、社区经济,划定更多适宜区域发展“地摊经济”“后备箱经济”、早市夜市等便民小微集市。开展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补齐乡村商业短板。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推进滇菜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深入开展质量优化提升行动、“放心消费在昆明”行动,优化消费环境,释放消费潜力。落实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各项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