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推动数字科技产业发展。借力“东数西算”工程,重点支持赢信汇通、蜀渝云产业园等企业做大做强,推行“5G+农业、旅游、城市”多元化发展,数字经济规模突破6000万元。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完成区域千兆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改造90%以上,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5个、新增省级创新平台1家、培育省级技术中心认定企业1家、培育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家,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5亿元以上。
四、以奋进之势,加快建设成渝地区高品质休闲目的地
聚焦“文旅提振攻坚”和“主体培育攻坚”行动,坚持以创建“天府旅游名县”为目标,聚力拓内需、促消费,不断活跃市场主体。
(一)推动全域旅游联动发展。精心打造“一山一湖”国际旅游品牌,以蒙顶山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创新打造“一五一十”世界茶文化体验游目的地。计划总投资2亿元以上,高质量编制蒙顶山半山民宿群规划,巩固提升景区配套基础设施,完成佛禅寺片区、智矩寺古建筑群提升改造工程。加快百丈湖国际旅游度假区建设,启动红岩子、桂花村优质地块开发,完成百丈湖核心区域商业中心功能提升和配套项目建设,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积极对接周边城市,构建资源共享、线路互推、客源互送、信息互通的旅游合作新机制和开放型旅游新体系,深化与碧峰峡、天台山、上里古镇等周边景区联动合作,主动参与大峨眉交旅融合先行示范区建设,共筑开放融合大市场。
(二)做靓名山文旅品牌。深入实施“旅游+”融合发展战略,做好“旅游+茶”“旅游+文化”“旅游+体育”等多元旅游场景和旅游业态,提升旅游层次品质。大力激活会节经济,高水平举办全省数字文旅发展大会、第十九届蒙顶山茶文化旅游节、羊肉汤美食节等系列会节活动,打造节庆赛事消费增长点。实施消费刺激行动,丰富消费产品供给,大力营造“全天候”消费体验环境,推出“吃住行游购娱”六位一体优惠政策,实现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加快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内涵的精品化项目,积极推进蒙顶茶韵·贡茶里、百万樱花园等文旅项目建设,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基础服务设施功能,规范旅游民宿、A级旅游景区经营秩序,提升大数据评估分值,推动天府旅游名镇、名村、民宿等天府旅游名牌系列创建,喊响“喝茶到名山”口号,力争创成“天府旅游名县”命名县。
(三)拓宽壮大服务业增量。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部署,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撬动作用,推进“免申即享”“直补快办”,实现创业担保贷款全程“网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800万元以上。加大对各行业和市场主体的指导力度,强化重点企业“一企一策”服务,综合运用缓税降费、减租降息、金融普惠等方式支持企业发展,促进更多资源要素向市场主体聚集,力争全年新增市场主体2000个。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力争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55%以上,民间投资占全社会投资40%以上。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建立服务业项目储备库,做强“茶商在线”等电商交易平台,力争全年新培育入库企业10家以上。加速构建商业体系建设,引导商贸流通企业转型升级。力争电商网络零售额突破3亿元,同比增速达15%以上。
五、用非常之举,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聚焦“茶业提效攻坚”和“乡村振兴攻坚”行动,坚持茶叶大区向茶业强区迈进的发展战略,构建多元农业产业体系,助力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一)打造“蒙顶山茶”百亿产业。守牢基地安全,推进茶园改造提升,完成低产茶园改造3万亩,依托“智慧农安”监管平台,实施绿色防控30万亩以上,成功创建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区。加强茶树种苗“育繁推”体系建设,茅河镇茶苗信息交易中心正式投运,力争到2023年全区鲜叶产值达26亿元以上,出圃特色茶苗15亿株以上。推动茶企转型升级,落实“1+6”茶企对标提质工作方案,茶叶集中加工区全面投产,实现70%茶企产销分离、入规上限20家以上,茶叶加工产值达50亿元以上。全力打造知名品牌,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品牌联动战略,抓好线上电商赋能和线下“三进一开”,推动“蒙顶甘露”单品突破,确保全年举办宣传推介活动30场以上,区外新建门店20家以上,确保“蒙顶山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评估排名全国前十、四川第一,综合产值突破100亿元。
(二)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质量打造特色农产品供给基地,推动名山区茶叶现代农业产业园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持续巩固提升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地位,加快唐人神“年产100万头生猪绿色养殖全产业链项目”建设,力争生猪存栏40万头,生猪出栏61万头。加强“菜篮子”工程建设,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包装入库前进镇乡村振兴特色粮菌产业园、万古镇猕猴桃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建设专项债券项目,总投资3.2亿元以上。打造高质高效农业,全面推进“田长制”,开展耕地保护及耕地“非粮化”“非农化”整治,完成1.87万亩农业种植园地优化改造。加大特色农业发展力度,推进名山区万亩粮经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成功创建市级粮经现代农业园区。强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987计划”,力争培育3个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百万村。新建(恢复)基层供销合作社3家以上,培育省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以上,省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5家以上。
(三)加速乡村全面振兴。扎实开展乡村建设,深入实施“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农村交通物流、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农村现代电网建设等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积极争创全省乡村运输“金通工程”样板县,创成“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完成12个村3288户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巩固垃圾分类“高岗村模式”、基层河湖长制“解放模式”。精准建立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台账,持续健全脱贫人口常态化“回头看”“重点帮”和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完善“三保障”、饮水安全、兜底保障、金融支持等重点领域帮扶措施,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