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23年2月8日在成都市新都区第十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区长 魏柯
各位代表:
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
2022年政府工作回顾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要求,团结带领全区人民真抓实干、砥砺奋进,保持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在千亿能级、增长2.1%(同比,下同);在新一轮减税降费25.9亿元的情况下,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4.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8%;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56632元、34035元,增长4.3%、5.1%;首次入围全国百强区,入选第四批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获评新时代十年成都制造业发展先进单位。
一、聚力创新发展,发展动能换挡提速
(一)特色产业集聚成势。航空产业起势腾飞,实现产值85亿元、增长21.4%,承办全市产业建圈强链首次现场交流会,获评全市唯一建圈强链工作担当作为先进区县,在全市推进制造强市建设大会上作经验交流。航空产业园实现全功能运营,新建标准厂房60.5万平方米,“四中心”[]建成投运,首台C919国产大飞机机头、首台套反推/短舱产品成功下线。签约引进航空发动机产业园、成发科能燃机等重大项目27个,总投资200亿元。轨道交通多维拓展,实现产值85.4亿元、增长21.9%,产业化本地配套率提升至60%。城际动车组实现产业化落地,中车成都取得西部地区唯一城际动车组制造资质。落地动车组120万公里检修业务,获批动车组240万公里高级修资质。新兴产业加快布局,科成云一期建成投运,网通产业园二期、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园加快建设,厚普氢能装备产业园开工建设,微网优联建成全省首个5G智慧工厂示范基地。新都工业园获评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四星称号,新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获评全省优秀开发区。
(二)传统产业转型提质。医药、食品、机电、家具、包装五大传统产业能级优化提升,实现产值541亿元。科伦原研药国产化进程加快,入围全国化药企业百强。成都医贸大厦总部基地加快建设,引进大众医药等项目4个。华润雪花年产110万吨技改项目加快推进,年产值增长46.2%。光明光学等4家企业获评工信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家居产业加快向柔性定制、智慧智能转型,引进深圳室内设计师协会等平台类企业2家。物流去仓储化有序推进,传化北中心、嘉民电商物流产业园建成投运。完成裕鸢航空、正恒动力上市申报,上市“蓄水池”企业超40家。
(三)创新要素加速流动。创新主体做大做强,入选新经济双百企业3家,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1家、贡嘎培优[]企业3家,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225家。校院企地融合发展,环西南石油大学创新创业园加快建设,新增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涡轮研究院获评市院士(专家)创新工作站。21个项目获评省科学技术进步奖,技术合同交易额达13亿元。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建设通过验收。深化人才新政2.0,全市首推“以薪定才”“指标到企”评价模式,引进专家团队32支、高层次人才200余名,人才引培经验获央视报道。
二、聚力协调发展,空间能级优化提升
(一)区域协作统筹推进。“双城记”建设成效显著,与九龙坡区共建新龙产业合作促进会,30余家高端铝材企业达成购销协议超10亿元,成功举办第二届“巴山蜀水·运动川渝”体育旅游休闲消费季系列活动。“同城化”协作深入推进,与广汉市协同打造成都都市圈北部增长极,天府大道北延线(新都段)新建段通车,城际公交C2线运量超110万人次。新青两地协同完成30余个产业项目跨区域供地,出口综保区、自贸区联动深入开展,清白江宜居水岸工程启动建设,区域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持续深化。
(二)全域协同一体发展。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城乡一体结构逐步构建,“三片”[]实现差异化互融互补式发展。主城区集聚能力全面提升,清源路有机更新有序推进,和信中心建成投用,泥巴沱森林公园二期加快建设,超线公园荣获“2022年世界建筑节”大奖。东部拓展强化区大配套、大交通、大生态设施功能加快完善,轨交科创中心、石木路、西江河流域整治等30余个项目有序推进,花舞木兰、兴城足球等项目加快布局。西部控制优化区存量用地更新与乡村土地整治全面推进,完成新龙桥等5个城乡融合片区发展规划,泉印心都、双龙田园等项目加快推进。
(三)城乡协调深度融合。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试划、“三区三线”划定,村级片区规划加快编制。打造“川西林盘价值高地”,启动川西林盘保护修复项目12个,建成精品林盘6个,川音艺谷正式投运,升庵文化村加快建设,郭家村获评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水梨村、土城村获评市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村。持续做优“精华灌区粮油基地”,建成高标准农田6000余亩。开展院地合作项目7项,锦绣蔬香、稻菜现代农业园区分别获评市四星级、省三星级园区。建成“美丽香城·宜居乡村”示范村(社区)4个,20户以上农民集中居住区生活污水治理实现全覆盖。耕地“摞荒”“非粮化”排查整治深入开展,粮食产量14.2万吨。
三、聚力绿色发展,生活品质显著提高
(一)生态环境不断改善。长江经济带问题点位、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深入推进。大气污染六大专项整治攻坚行动扎实开展,“1+2+14+39”监测体系[]健全完善,扬尘管控持续加强,货车通行线路全面优化,PM2.5和PM10实现“双降”、改善率排名全市第三,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完成市级目标任务,首次实现全年无重污染天气。水环境质量全面提升,木兰第二净水厂(一期)主体完工,新(改)建污水管网8.9公里,城乡污水处理率分别达95.9%、87.2%,主要河流断面监测水质保持在Ⅲ类以上。土壤污染防治有序推进,危险废物安全处置率达100%。“散乱污”企业保持动态清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