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1月25日)

  ——治理效能显著增强。全面依法治区和平安建设深入推进,城乡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智慧城市建设迈出坚实步伐。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机制更加完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和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明显增强,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持续提升。

  各位代表!任重千钧,惟有担当。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和省、市、区委的坚强领导,有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只要我们团结一心、锐意进取,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苦干实干拼命干,就一定能把美好蓝图变成生动现实!

  三、坚定实施产业倍增和改革创新行动,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活力新仁和

  (一)强力推进工业强区工程。做强钒钛新兴产业。举全区之力推动富邦钒钛复产达效,2022年实现点火生产;以富邦钒钛、瑞钢工业为产业链龙头企业,发展铸造、制造、化工等产业,2025年实现产值200亿元。做大光电信息产业。以智慧光电科技产业园、电子信息产业园为依托,引进不少于40家光电信息类企业,2025年实现产值100亿元。做活矿产资源产业。推进煤炭企业升级改造,2025年煤炭产能稳定在150万吨左右;加快石墨资源开发利用,建成中高碳石墨生产基地,2025年实现产值50亿元。做精新能源产业。科学规划建设风电、光伏项目,全力推进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开工建设,2025年实现产值30亿元。做优工业发展平台。优化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突出“一区两园五功能”,推行亩产效益综合评价体系,淘汰落后产能,盘活低效闲置资产。推动园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优化生产经营环境,增强园区吸纳承载能力。创新园区投融资模式,成立仁和区工业发展集团,发挥国有资本杠杆效应,打造工业孵化平台,促进产融结合。到2025年,园区入驻企业总数翻番,规上企业超过60家,产值突破300亿元,争创省级特色工业园区。

  (二)强力推进农业增效工程。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层级。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高标准完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智慧农业,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园区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70%以上,主要农产品病虫害统防统治率达50%以上,农业科技贡献率达65%以上。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个、省级园区3个、市级园区9个。加快“一品牌、两中心”建设。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做响“仁和芒果”“大田石榴”等“攀果”公用品牌,2025年芒果产值突破15亿元。以攀香源果蔬深加工中心、金沙江智慧物流商贸城、中通快递川滇渝智能科技电商物流园等项目为重点,推动农产品加工、冷链物流集聚发展,实现主要农产品初加工率达100%,冷链物流设施静态库容达10万立方米以上,建成区域农产品加工及物流中心。壮大特色产业基地。加快金沙江流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全力推动金沙江干热河谷水资源配置工程。做大菜粮轮作、做精绿色蔬菜、做优果畜循环,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到2025年,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万亩,建成2个畜牧业优势区生产基地。

  (三)强力推进消费升级工程。做大康养旅游产业。以构建全域、全龄、全时智慧康养体系为目标,依托普达阳光国际康养度假区、金沙江大峡谷旅游度假区、苴却砚特色小镇、“遇见仁和”自驾游线路等,构建“一带一镇一线一区”旅游发展格局,打响苴却文化、阳光之旅、健康之城、幸福乡村、自驾营地特色品牌,争创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和全省文旅融合消费示范区。到2025年,文旅康养日均住宿接待能力达6000人,文旅收入达100亿元。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现代特色农业融合发展,新增规上服务业企业40家以上、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100家以上,服务业就业人数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50%以上。围绕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建设,培育发展现代物流业、综合运输业,以攀枝花南站枢纽、总发物流园、南山物流中心为重点,构建“一枢纽、两园区、三中心”现代物流发展格局,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打造消费新场景。发展壮大现代商贸、城市休闲、夜间经济、网红经济等新业态、新场景,以银泰城商业综合体、铜锣湾时代广场、东创·仁和湾等为重点,打造“三大特色商圈”,形成“15分钟城市消费生活圈”。到2025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85亿元以上,服务业增加值突破120亿元。

  (四)坚持强化创新驱动。建设区域创新高地。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2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50家。支持富邦钒钛、睿恩光电、美亚迪、吉源科技等科技型骨干企业创建研发中心,引进一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团队,争创省级小微企业创新创业示范基地、省级产业园区高技能人才培育基地、国家级(康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展关键技术、核心工艺协同攻关,钒钛、光电信息、碳基新材料取得一批技术创新成果并就地转化。推广山区农业现代化设施设备、新型水肥一体化模式和立体农业间套种模式。深化开放合作。融入“外圈”,主动加强与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发达地区的对接交流。协同“中圈”,密切与周边市县的沟通合作,实现资源互补、产业互动。完善招商引资产业支持政策,加强招商队伍专业化建设,加大委托招商、以商招商力度,到2025年,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900亿元,引进5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30个、10亿元以上产业化项目12个。

  (五)持续优化发展环境。加强政务服务。深化“放管服”“最多跑一次”和“证照分离”改革,推动“川渝通办”“跨省通办”落地落实。完善项目建设“绿色通道”“容缺审批”“并联审批”机制,实现个体营业执照办理下沉乡镇,提升审批效率和服务效能。持续推行“互联网+监管”“双随机一公开”“红黑名单”等监管制度,提高监管效能。优化要素配置。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提高能源、土地、资金、技术、数据等配置效率。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重点产业风险基金,促进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深化财政税收改革,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和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提升市场活力。深入推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到2025年,仁和城市发展建设集团资产规模超50亿元,营业收入超5亿元,争创AA信用评级。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364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