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11月25日)

  四、坚定实施宜人宜居和生态固本行动,加快构建城市发展新格局,建设绿色新仁和

  (一)强力推进城市提质工程。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坚持以精明增长理念引领城市建设发展,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构建“一轴三带多组团”城市空间发展结构。高标准编制国土空间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不断提高产城融合发展水平。打造区域交通枢纽。抢抓攀枝花建设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契机,配合做好新机场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协同推动大丽攀高铁、攀盐高速、攀宜高速等对外大通道建设,规划建设新庄—中坝高速和北部旅游环线,加强与周边市、县交通连接。完善城市路网规划,实施老城区道路改造,新建主次干道20条,全面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塑造优美城市形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推动“五大公园”建设,持续推进城市河道生态化治理,规划建设一批城区绿地系统、城市绿道、慢行系统,实施绿化面积1000亩以上,塑造优美山地城市景观。统筹打造城市商圈和城市夜景,实施小区亮化40个,城市亮化美化5平方公里。

  (二)提升城市经营水平。持续完善城市功能。优化教育、医疗、文化资源配置,不断完善社区服务体系,新增公共停车位2000个、5G基站500个,配套建设一批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完善地下综合管廊,做好垃圾处理设施、公共厕所等升级改造,不断补齐市政设施短板。有序推进城市更新。改造仁和一农贸市场及周边、弯庄二期等一批老旧小区,打造一批特色街区、社区、居民小区。加强棚改腾空区土地综合利用,建设一批增绿、休憩等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增加开放共享、环境舒适、体验丰富的城市公共空间。精细化管理城市。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推动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全面推行街长制,探索积分制,细化管理责任,发动社区、商户等参与城市管理。保持对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治理的高压态势,坚决遏制违法违规建设行为,强力整治餐饮烧烤油烟、广场舞噪音扰民等城市顽疾和不文明行为,及时回应群众关切,让城市更加规范有序。

  (三)增强城市发展内涵。培育城市文化。加强城市宣传营销,强化“中国苴却砚之乡”品牌建设,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讲好三线历史和仁和故事。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加强文化精品创作,建设一批承载文化记忆、富有时代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城市地标和文化景观。强化区域文旅资源整合,培育发展文旅产业新业态。提升公民素质。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引领,全面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全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崇德向善的精神追求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四)强力推进低碳转型工程。构建绿色体系。编制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完善能源、水资源、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机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年均下降3%左右。积极利用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推进园区绿色化循环化改造。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升级,大力推广城镇绿色建筑。发展绿色产业。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项目发展,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和过剩产能压减力度,大力发展绿色矿山、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建立绿色金融多元化支持体系,提供不低于100亿元的授信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绿色产业。倡导绿色生活。大力开展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创建活动,建设一批节约型机关和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消费理念,鼓励低碳出行,开展节能节水行动,营造更加生态、安全、健康的绿色消费环境。争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五)加强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系统治理。抓好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及时开展“回头看”,巩固整治成果。坚持山水林田湖草协同治理,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加强重点治理。实施大气污染治理攻坚,打好“减煤、控车、抑尘、治源、禁燃、增绿”组合拳,推进PM2.5和臭氧浓度“双控双减”。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抓好长江流域十年禁渔。把大河作为整治提升重点,到2025年,基本达到III类水质标准,争创国家级、省级重点河湖水利风景区。加强土壤污染风险管控和治理,持续规范砂石资源开采,有序实施矿山生态修复。厚植生态底本。全面落实林长制,持续开展“绿化仁和”行动,强化森林资源保护。加大城市视野区生态修复力度,持续深化森林城市建设,创建中国气候宜居城市,让群众共享更多“绿色福利”。

  五、坚定实施乡村振兴和民生幸福行动,提升共建共治共享水平,建设和谐新仁和

  (一)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强化政策支撑。聚焦稳政策、防返贫、促振兴,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严格落实过渡期“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强化动态监测。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实施精准帮扶,及时消除风险。强化综合施策。深入实施特色产业、稳岗就业、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五大提升行动”,增强脱贫地区的发展后劲和内生动力。强化扶贫项目资产监管,确保长期发挥效益。

  (二)激发乡村振兴活力。创新农村发展机制。构建多元共建和村民自治相结合的管理新模式,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持续推进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建立健全权责对等的管护运营机制。推进农村综合改革。开展土地综合整治,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实现形式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规范建立新型集体经济组织,建立社会资本与乡村要素共建互利模式,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土专家”“田秀才”,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争创国家级专业合作社2个、省级专业合作社12个、省级家庭农场15个。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364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