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重庆市)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2月3日)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24年2月3日在重庆市黔江区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上

  重庆市黔江区人民政府区长 周恩海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23年工作回顾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是三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市委、市政府及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团结和依靠全区各族人民,感恩奋进、承压前行,高效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风险防控,现代化新黔江建设迈出坚实步伐。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00.2亿元、增长6.2%,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1%,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3%,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1%。

  ——这一年,我们坚持党建统领,前进方向更加笃定。全面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党建统领“885”机制,诚恳接受市委巡视监督,务实推动问题整改,重视抓好意识形态工作,政府系统政治生态持续向好。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陆海新通道、长江经济带、数字重庆、“一区(县)一策”[1]等重大战略和决策部署,着眼大势大局谋划推进改革发展,坚决做到“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重庆见行动,黔江抓落实”。

  ——这一年,我们坚持发展为要,争先进位态势强劲。签约招商项目63个,到位资金27亿元,居渝东南首位。成功举办央企和市属国有企业支持黔江中心城市建设座谈会、新材料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百亿级烟厂易地技改项目加速推进,玻纤产量增长66%,铝材料产业产值增长两倍。投资20亿元的安徽亿源中医药一体化项目落地开工,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等16项指标居渝东南第一。

  ——这一年,我们坚持事不避难,矛盾风险化解有效。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推进化债攻坚,政府综合财力突破100亿元,提前实现化债目标。公交车经营体制改革胜利收官,实现公交公营、绿色出行。落实新城征地拆迁农户购房分配政策,长达15年、涉及近万人的历史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坚决扛起“保交楼”政治责任,交付房屋2396套,上郡新都项目全面销号,恒大名都项目超额完成年度任务。成功化解供销系统5家企业长达25年的遗留问题,妥善安置159人。

  ——这一年,我们坚持人民至上,民生福祉整体跃升。高标准推进国家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中心医院实现整体搬迁和快速发展,区域医疗高地基本建成。普通高考特殊资格上线人数保持区域领先,顶尖名校上线4人。回引返乡创业企业家700余人,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人才净流入数保持渝东南第一。建立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长效机制,脱贫人口收入增长14.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居全市第二。15件重点民生实事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这一年,我们坚持赛马比拼,唯实争先氛围浓厚。创设政府工作月度量化评价和典型案例复盘剖析机制,迭代优化“榜链赛马”激励比拼,全区上下担当作为、争先进位的氛围日益浓厚。城东街道培育市场主体、邻鄂镇发展肉牛产业、阿蓬江镇壮大村集体经济等工作进步明显,区经济信息委、区财政局、区规划自然资源局、区住房城乡建委、区交通局、区卫生健康委、区国资委、区市场监管局、区金融办、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等部门在制造业发展、重大风险化解、民生福祉改善等方面成效突出。

  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七个方面工作。

  (一)扎实推进重大战略落地,开放能级提升、协作务实有效。融“双圈”整体成势。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25件重大事项、41项重点任务有力推进,承接落实“川渝通办”[2]等跨省通办事项4400余件。正阳工业园区入选川渝铝产业链协同发展和示范园区认定名单,成立成都市黔江商会,搭建与成渝大市场商贸合作桥梁。深化“圈内”交流合作,与南充市4所学校结对联盟、与内江市建立丝绸产业协同机制、与九寨沟景区达成战略合作,实现合作共赢、互惠互利。引导科瑞南海制药等10余家企业与重庆高新区企业达成合作,落地共建项目10余个。建“通道”重点突破。发挥渝东南唯一海关优势,衡生胶囊通过中国海关AEO高级认证[3],外贸实绩企业增长40%,利用外资增长25%。武陵山机场率先成为全市拥有双航站楼的支线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63.9%。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形象进度超70%,高铁黔江站站房主体工程完工。黔万高铁、黔务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西部陆海新通道重要节点城市加速建设。

  (二)扎实推进产业扩能提质,体系更加完善、基础更加坚实。工业经济聚链突破。建立“金链条”培育机制,实行“链长+链主+专班”推进,定期评晒成效,推动产业集链成群。新材料产业集聚企业22家,产值达到55.3亿元,增长46.8%。卷烟及配套产业产值达到73亿元,全口径税收53.7亿元。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12亿元,新增规上企业2家。新培育耀润电子等市级“专精特新”企业[4]7家,10家企业实现“上云用数赋智”[5],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5%。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9%,增速居全市第六。农业质效稳步提升。加速构建山地高效特色农业产业体系,打造茧丝绸、肉制品、烤烟等农业全产业链,农业总产值达到60.8亿元,增长4.8%。蚕茧产量连续13年全市第一,带动2万余名群众增收,蚕桑产业入选“2023年鲁渝农业协作十大典型案例”。出栏生猪79万头,“黔江黑猪”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6]名录。牛奶产量全市第一,出栏肉牛3.1万头,肉牛全产业链入选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十佳典型案例”。种植“羊肚菌”7000亩,产量创历史新高,亩产值突破3万元,荣获第22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首次出口北美市场。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举办展销促销活动20余场次,培育引进餐饮、娱乐品牌10个,获批市级消费中心城市培育建设试点区县,设立渝东南首个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业务受理窗口。深化“三品”建设,新认证“重庆老字号”1家、重庆市名牌农产品3个。全链条打造鸡杂产业,制定行业标准,新拓展直营店、连锁店56家,黔江鸡杂成为全市4个地标性美食之一。推动旅游产业场景化、IP化发展,新培育水车坪露营基地、万天宫剧本游等新业态,濯水古镇成功创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全区A级旅游景区购票人次增长38.5%。金融服务加力提效,在全市率先推出质量增信产品“黔质贷”[7],“绿色金融”[8]贷款增长47.2%,园区企业贷款增长14%,蓬江食品等7家企业纳入全市上市企业后备库。建设领域恢复向好。培育引进建筑企业8家,建筑业产值增长20%,增速居全市第四。用好用足国市一揽子政策,开展“新城会·汇新城”城市宣传活动,房地产投资增长17.7%,增速居全市第一;成交商品房38.9万平方米,房地产市场量价齐升,库存去化周期降至3个月。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10227.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