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30日)

  (二)推进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定不移抓好乡村振兴,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的底线,胸怀“国之大者”“省之大计”“民之大事”,扎实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推进农业高质高效。落实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361.73万亩耕地和256.7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粮食种植面积达283万亩以上、粮食产量达74万吨以上;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以上;持续优化“5+2”产业布局,做大做强马铃薯、蔬菜、烤烟、苹果、养牛五大主导产业,做优做精火腿、荞麦两大特色产业,确保产量、效益稳步增长;提升马铃薯种薯生产能力,建设原种基地1万亩,一级良种基地2万亩,二级良种基地2万亩,年生产原原种1.5亿粒,力争把威宁打造为西南地区种薯和商品薯最大生产地和交易地;启动肉牛屠宰场建设,有序推进南方乳业奶牛养殖项目,做好牲畜本地品种选育和良种畜禽繁育工作,助力畜牧业振兴;改造苹果低产园2万亩,打造集中连片高质量发展示范点3个;以“阳光威宁·天生好物”为统领,强化马铃薯、蔬菜、苹果、苦荞、火腿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宣传打造,组织开展省外特色农产品宣传推介会2次以上,力争完成5个绿色食品认证,制定“威宁火腿”“威宁荞酥”团体标准,开展“威宁火腿”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申报,修订“威宁党参”地方标准;新建电能烤烟房80座,改建生物质烤烟房560座,引导扶持专业合作社和种植大户规模化种植烟叶,烤烟收购达到52万担以上;完成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中期评估,争取4000万元奖补资金尽快落实到位;培育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20家以上,农业综合机械化率达58%以上,积极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

  推进农村宜居宜业。学习借鉴浙江“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经验,有力有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完成省、市下达的农村环境整治任务,建设农村户厕1万座以上;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体系,30户以上自然村寨设施覆盖率达98%以上,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8%以上;统筹布局乡村建设,完成618个村(社区)“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加快立体交通畅通工程建设,力争“G356金钟至小海”公路改扩建项目年内启动实施;完成开华街道、雄山街道、郑家营等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建设,巩固县城周边5万余名群众安全饮水保障成果;新建城区快递自动化分拣中心、朝阳新城综合服务中心,升级改造农特产品批发市场,优化全县商贸物流体系。

  推进农民富裕富足。投入中央财政衔接资金4.1亿元全面巩固产业就业基础,重点落实见犊补母、家庭牧场、青贮饲料等产业奖补政策,新增肉牛养殖17万头以上、实现产值20亿元以上;大力发展马铃薯、荞麦、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带动项目覆盖的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长2000元以上;持续开展务工奖补,确保脱贫人口(监测人口)稳定外出务工12万人以上;开发公益岗位15000个以上,逐步盘活70个农村闲置低效项目资产,全县脱贫户、监测户人均纯收入净增值达2000元以上、增幅达12%以上。

  (三)依托资源优势,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围绕做大规模、做优能级、做强竞争力,全力以赴调结构促升级,让链主发力、链条有力、产业给力,重点推进“2+2+2”工业产业发展,加快构建在全省、全市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做强新型工业“主引擎”。紧盯打造千万千瓦级综合能源基地目标,重点推进牛棚仙家坪、大地坪子、海元等12个100万千瓦的光伏项目建设,加快推进么站风光互补、象鼻岭水电站风电、迤那双营等8.2万千瓦风电项目建设,启动五里岗、秀水、小海二期、斗古瓦厂风光互补等21万千瓦风电项目,积极开展乐坪、新水抽水蓄能项目前期工作,新能源项目装机规模达470万千瓦;紧盯打造全省新能源装备制造基地目标,瞄准省内外周边1500亿元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市场,重点推进一道长通二期光伏组件、三一重能风电装备智能制造等项目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总产值达到25亿元;贯彻落实“富矿精开”战略,落实“净矿出让”举措,实现铁厂煤矿培育入库,推进克沟煤矿进入联合试运转,力争大湾煤矿浅部资源露天开采项目及炉山镇连昌煤矿(露天)项目开工建设,全年生产原煤160万吨以上;强化非煤矿山指导服务,推进云贵乡梁山铅锌矿“探转采”,推动岔河镇银厂坡铅锌矿复工;立足装配式建筑、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等市场需求,重点发展水泥、环保砖、机制砂等新型建材产业,力争实现总产值4亿元以上;在现有服装、鞋帽、箱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基础上,发展新型电子元器件、通信电缆、智能安防等电子设备产业,力争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总产值1.3亿元以上;实施民营企业提升行动,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分别达15户、19户、40户以上。

  激发城乡协调“新活力”。推进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心城区新增建成面积0.6平方公里,新增常住人口0.6万人,城镇化率达38.3%以上;加快宝洲大道建设,辐射带动周边土地开发利用,逐步畅通货场路中段、招商北路(乌江源大道至货场路)、五里岗工业七路、易地扶贫搬迁连接线等“瓶颈路”,完善城区路网体系;持续完善市政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推进下坝再生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新建改建供水管网2公里,污水管网2.8公里,燃气管网5公里;加快符合条件的住宅和商业用地出让,围绕乌撒大道沿线、凤山大道沿线、宝洲大道沿线及干海子组团片区,新建一批房地产项目及城市综合体;加强老城区公共服务设施改造,建成口袋公园3个以上。

  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坚持用工业思维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全面提升生态食品产业发展能级。加快马铃薯全粉、马铃薯淀粉、魔芋精粉等深加工项目实施;推进荞老者、蒋凤明荞酥等荞制品企业精品化发展;新增县级及以上农业龙头企业8家、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2家,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7%以上;培育生态特色食品上下游企业40户左右、总产值达2亿元以上;实施“十百千万”示范工程创建,建设家庭牧场1200家;启动小海牲畜交易市场改造,力争年交易量达6万头以上、交易额达7亿元以上,逐步建成黔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肉牛交易市场。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10111.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