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奋力推进工业强市,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加快构建。围绕打造新型综合能源基地、全国重要的资源精深加工基地,系统谋划提出能源及能源化工产业“一二三四”发展思路,大力推进“富矿精开”。着力建设西南地区煤炭保供中心,持续提升煤矿生产能力。深入实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获批省级煤炭找矿项目11个,占全省同类矿产的28.9%。出台推动煤炭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方案,有序实施煤矿“六个一批”分类处置,完成技改建设和复产煤矿11个、释放煤炭产能855万吨/年;推动一批涉法涉诉煤矿系统治理取得实质性进展,17个煤矿完成智能化项目改造,煤炭产能、煤矿本质安全水平大幅提升,生产煤矿平均单井规模86.41万吨/年、较上年提高0.91万吨/年、继续保持全省第一。面对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和巨大的市场冲击,积极组织企业保安全促生产,原煤产量达7601.8万吨、增长2.6%。坚持将煤电作为能源保供的主抓手,持续提升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一批谋划多年的煤电项目落地见效,全省首台66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在盘江新光电厂建成并网发电,较全省现役统调装机平均煤耗约低20%,为同类型机组世界先进水平;装机容量均为2×66万千瓦的盘南、大湾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建设顺利推进;贵州能源水城2×66万千瓦燃煤发电项目正式动工。全年新增燃煤、瓦斯、光伏、风能等电力装机119.11万千瓦,现有电力装机达1340.57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940万千瓦、占全省近四分之一。多措并举加强电煤保供,供应电煤2951.84万吨、增长11.95%,完成发电量482.97亿千瓦时、增长3.69%。聚焦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持续提升产业层级、涵养产业生态。进一步理清以煤焦化为主的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路径,制定《六盘水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2023—2030)》和产业发展“一图三清单”,着力打造煤焦油、粗苯、焦炉煤气精深加工3个产业集群。加大龙头企业招引落地,重大项目建设力度空前,现全省单家焦化产能规模最大的六枝美锦“煤—焦—氢”项目一期实现点火烘炉;宏盛焦化历时一年艰辛整改恢复生产;开工建设贵州能源水城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让沉睡多年的闲置资产焕发生机;首钢水钢高质量发展焦系统结构调整项目动工建设。随着焦化产业规模不断壮大,“立足煤、做强煤”的发展态势正在形成。因地制宜培育特色优势产业。依托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优势,不断拓展煤机装备和铝加工产业内涵外延,双元铝业技改扩能、湾田矿山设备加工制造及维修等一批重点项目启动建设,博跃新能源充电设备制造和充电站、黑拉嘎智能装备制造等一批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盘州市复杂煤层煤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水城铝制家居产业集群获“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认定,制造业保持行稳向好势头,传统煤电产业正向高端装备制造+生产性服务业多元化拓展,“不唯煤”的发展格局呈现新变化!
(三)大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三农”工作较好发挥了“压舱石”作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五大行动”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六个专项行动”,着力促进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创收增收、农村宜居宜业。持续加强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识别监测对象3.93万人,并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3+1”保障问题实现动态清零;持续加大脱贫群众产业和就业帮扶力度,获得财政衔接补助资金8.58亿元和东西部协作资金1.68亿元,发放惠民惠农政策补贴和跨省务工一次性交通补贴22.67亿元,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6031元、增长11.8%,高于农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群众认可度提高4.2个百分点,脱贫成效更加稳固、更可持续。坚持稳面积、增单产两手发力,全面完成12.5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粮食单产236公斤/亩、较上年提高3公斤/亩;认真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全力保障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蔬菜、生猪、禽蛋产量分别增长5.2%、0.3%、17.1%,老百姓的“米袋子”和“菜篮子”更加充实。坚持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思路,持续巩固23万亩“两园一田”建设成果,新建面积12万亩,带动猕猴桃、刺梨、茶叶产量分别增长19.7%、2.1%、2.1%,预计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56%左右,盘州刺梨进入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示范基地创建名单,特色产业质效稳步提升。以“四在农家·和美乡村”为载体,深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改建农村户厕1.1万余户,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生活污水治理率高于全省3.8个百分点,乡村面貌发生新变化,乡村文明焕发新气象!
(四)努力稳投资、促消费,有效需求加快释放。争资争项加力提质。全市上下共同发力、主动出击,共获上级补助资金223.24亿元、增长11.41%,获增发国债项目49个、安排资金14.94亿元,争取专项债券20.41亿元、占全省比例提高1.8个百分点,争取“四化”及新动能基金21.74亿元、总量排各市(州)第二,有力支撑了稳投资。项目建设加力提速。坚持领导干部领衔包保重大项目建设机制,出台项目攻坚十条措施,大力开展停建项目治理和“三个工程”专项整治等专项行动,通过实施系列“组合拳”,42个项目复建盘活,524个重大工程项目完成投资531.32亿元、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各市(特区、区)至少都有一个投资50亿元以上的在建重大项目,一批规模体量大、带动效应强的项目建成投产。城镇建设有力推进。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城镇“四改”任务全面完成,尤其是棚户区改造“两年建成、三年收尾”任务圆满收官、完成率在全省名列前茅;市中心城区新增集中供热面积73.6万平方米,总覆盖面积达640万平方米,惠及20余万人,“夏凉+冬暖”正成为六盘水新的靓丽名片;备受市民关注的凤凰东路全线建成通车,“三地同城”步伐加快;六盘水火车站高铁站房项目设计方案经过不懈努力获批,新型城镇化建设“头号工程”取得重大进展!消费市场持续恢复。出台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政策措施,商品房销售面积212.29万平方米、增长16.7%,增速全省第一。制定实施促消费十条措施,配套发放商贸消费券资金近2400万元、带动消费4亿元以上,“小红包”带动了“大消费”;开展促消费活动332场、实现销售额10.2亿元,分别增长14.5%和21.7%,商业人气迅速恢复。旅游业加快复苏。突出做好“夏凉、冬雪”文章,入选全国2023年避暑旅游优选地,荣登2023中国候鸟式养老夏季栖息地适宜度指数榜首,接续开展消夏文化避暑旅游季、冬季滑雪季系列活动,六盘水夏季马拉松再现疫前盛况,省第七届残疾人运动会成功举办,带动消费持续回升,全年接待国内过夜游客563.19万人次、人均花费超过1000元,均高于疫前水平,“凉文章”、夜经济正迸发出新的活力,凉都正加快“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