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四川省)绵竹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12月27日)

  加快发展电商数字经济。持续推进县域电商生态建设,拓展“直播+”新模式,加快乡村旅游及服务产品电商化、标准化,筹划“引流进村·直播兴农”活动,提高绵竹本地产品上行份额,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数字消费等新业态,力争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100亿元。全面提升农村流通体系现代化水平,持续推进“统仓共配”、快递进村等工作,积极争创全省川货寄递先进县。推进制造业数字化提升改造,强化“5G+工业互联网”协同运用,支持制造企业开展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新建5G基站70个。

  三、抓城乡融合,在协调推进中缩小差距、再创新绩

  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做精城市、建美乡村,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不断提升全体市民归属感、获得感、荣誉感。

  精致营建城市空间。坚持高水平规划建设和高品质更新提升,统筹推进实施30个城市品质提升项目,重点加快三馆三中心等5个城市地标改造项目。开工建设德天铁路生态廊道,谋划实施马尾河流域湿地生态保护项目,打造城市轴线立体景观和大尺度生态空间。加快城市有机更新,全面提速老旧小区改造,推进“拆墙并院”,继续支持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注重城市美学和文化氛围营造,开展重点路段和重要节点综合整治提升,点靓城市表情,丰实市民精神家园。加强重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启动剑南老街、民主巷文化街区打造,让历史空间讲好绵竹老故事。推动城乡基础设施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第七水厂及配套管网、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扩容项目,完成城市供水能力提升及智慧化改造项目。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三大粮油园区建设为抓手,建好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绵竹示范区,确保粮食播面稳定在67万亩以上、粮食产量28万吨以上,全年出栏生猪45万头以上;开工建设官宋硼中型灌区改造项目,集中打造万亩粮油高产示范片,争创省、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各1个。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实施“5+2”提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继续开展传统村落保护提升三年行动,加强乡村文化、农事节庆、民俗文化等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抓好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推进农村殡葬事务改革;做好德阳市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工作,总结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试点经验,争创更多改革亮点。加大“新农人”培养力度,持续引导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扶持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一以贯之抓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确保不发生返贫和新增致贫。

  提升畅达市域交通。推动干线道路加速成环成网,启动沿山路拱星段改建工程、省道S107绕新市场镇段新建项目、石亭江沿江路新建项目,力争S419(红明村至文风村段)大修工程开工,S216汉旺段年内建成通车;维修养护农村公路100公里,完成清平1号桥重建、拱星集镇社区跨白溪河桥梁新建工程,积极申报四川省第三批交通强县试点;持续推进S28遂黑高速(绵茂段)前期工作。畅通城区交通“微循环”,加快建设绵竹中学初中部地下停车场,布局一批生态停车场;开工建设常兴街下穿德天铁路项目,完成徐州路、顺应路建设,优化道路交通信号,提高城区通行效率。建成龙门之巅1号公路(绵玄段),启动百里半山森林步道(汉旺至广济段)建设,谋划天府冰雪运动项目旅游观光索道,推动形成驾车观光、高山攀爬、半山徒步、平地休闲的环龙门山立体旅游交通格局。

  倡导绿色低碳生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加快绵竹120万千瓦抽水蓄能电站、生活垃圾环保发电项目(二期)建设进度,提高绿色能源占比。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统筹开展能耗替代收储工作,对工业企业开展存量再摸排、再挖潜,形成更多能耗替代量,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大力倡导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方式,优化公交线路和运行班次,开通绵竹往返德阳城际公交,积极申报全国城乡公交一体化示范县(市);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加快布局建设公共充电设施;全市行政机关要带头节约用水用能,提高政府采购绿色产品占比。

  四、抓开放创新,在深化拓展中积蓄动力、赋能发展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以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深层次改革,推动各类资源要素更广泛汇聚、更高效运用,让现代化新绵竹建设的动力更足、活力更强。

  培优营商环境激发源动能。坚持把市场主体作为产业发展的源头活水,积极促进民营经济“两个健康”,争创全省民营经济发展试点市;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积极申报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市。全面推进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制度化、高效化,支持绵竹高新区创建省级园区示范政务服务中心。加强项目跟踪服务工作,坚决杜绝手续“一直在路上”,实现更多项目“签约即供地、拿地即开工、竣工即投产”。大力推动市场主体“转企、升规、上限、进榜”,力争“个转企”110家以上,升规工业企业10家以上,上规服务业企业、上限商贸企业20家以上,新增纳税100万元以上企业15家、500万元以上企业5家。

  强化创新驱动增添新活力。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用好“科创中国”“天府科技云”等创新平台,支持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中试基地,开展中试放大、技术熟化、工程化配套和产业化示范,加速推动科技创新成果集中转化。与中国化工学会、四川大学化工学院开展深度合作,积极促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探索引进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技术,提升产业园区信息化水平和创新能力。持续做好企业孵化培育工作,加强政策引导和服务保障,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0家,新培育各类创新平台3个。

  加强开放合作做大朋友圈。深入践行“同城融圈”战略,积极争取更多重大项目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和成都都市圈建设项目库。深化与成都市武侯区结对共建,开展各领域各层次交流互动,促进双方产业协作共兴、经济联动发展。全力拼招商、促投资,坚持“两多两少”原则,引进亿元以上高质量项目不少于12个。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性展会和经济交流活动,鼓励企业“走出去”拓展市场,不断优化贸易结构,力争进出口总额超过60亿元,实际利用外资实现新突破。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n/1001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