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4年1月10日)

  当前,正值结构调整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期、转型升级承压期,我们深刻体会到:必须把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贯穿始终。对标中国式现代化深化区情认识,立足新发展格局找准自身定位,将贯彻新发展理念从“有意识”转变为“下意识”,强化目标意识,优化工作举措,赶超进位、率先突破。必须把依法行政贯穿始终。扎实推进依法行政,聚焦法治政府建设的薄弱环节,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持续转职能、提效能,依法全面履职。必须把守牢底线贯穿始终。树牢忧患意识、风险意识,强化底线思维、极限思维,坚决守好“安保”“环保”“耕保”“文保”等底线,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化解风险,在防范风险中促进高质量发展。必须把系统谋划贯穿始终。提高站位、放大格局,加强前瞻性思考、系统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在多层次统筹中找准发力点,在多目标达成中实现最优化。必须把高效落实贯穿始终。坚持“定了就干、干必干好”,以真抓的实劲、善抓的巧劲、常抓的韧劲,全面打通工作落实中的卡点堵点,拉高标杆、敢做善为,让高质量发展成效惠及千家万户!

  2024年重点工作

  2024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面推进、积厚成势的攻坚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责任重大、意义重大。

  2024年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聚焦经济建设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扣“一二五五”思路目标,纵深推进“五大战略”,高标准建设“一区四城”,深化拓展“三个年”活动,扎实推动产业体系、城乡融合、“三农”工作、生态建设、开放水平、民生福祉大提升,加快融入主城区,争当发展排头兵,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奋力推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陕西新篇章的凤翔实践。

  2024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5.5%和7.5%。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七方面工作:

  一、创新驱动,锻造工业经济新优势

  深入实施“八大行动”,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攻坚战。

  升级产业链。聚力推进西凤酒10万吨基酒、柳林酒5万吨基酒、华山论剑1万吨基酒项目,启动现代包材产业园建设,抓好国粹凤香扩建、金凤酒业技改等项目,做强白酒产业。全力推动长青能化二期技改、中宝一矿手续审批,支持东岭冶炼、宝鸡二电技改转型,加快稀贵金属资源化利用、甲硫基乙醛肟项目建设进度,做优能源化工产业。着力谋划实施关中工具技改迁建、新能源电动车配套产业园等项目,做大高端制造产业。

  激活创新链。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育小、登高、升规、晋位”工程,年内新增规上企业6户、高新技术企业15户、专精特新企业4户、科技型中小企业40户,培育新质生产力。实施数字赋能行动,加快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创建数字化车间、智能化工厂各2个,推动企业数字化改造、智能化转型。坚持“五年一大改、三年一小改、年年有技改”,实施总投资6.5亿元的20个技改项目,厚植发展新优势。

  优化生态链。颁布实施《西凤酒城建设规划》,编制《西凤酒城控制性详规》。启动三尧路、双凤路等道路建设,实施西凤酒城供热管网、地下管廊、游客服务中心等工程。推进长青工业园区配套路网工程,启动智慧化园区建设。加快科创中心建设,谋划城东工业集中区,提升园区发展能级。积极落实高层次人才引进“百人计划”。构建常态化、多形式、有实效的政银企对接机制,设立政务大厅金融服务专办窗口,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打造便利化、低成本、高品质产业生态。

  二、产业引领,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锚定“11234”思路目标,强基础、抓产业、促增收,推动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

  守住两条底线。严格落实田长制,规范土地流转,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基本农田“非粮化”。新建高标准农田3.3万亩,实施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项目,培育一体化农事服务主体,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83万亩、产量保持在29万吨以上,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强化防返贫监测预警,健全完善防范化解因病返贫致贫长效机制,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实施115个衔接资金项目,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做强特色产业。持续实施苹果“一稳二改三减四提升”工程,完成品种改良3000亩、肥力提升3万亩,大力发展冷链物流等产业,打造省级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加快实施红薯融合发展等产业化项目,种植红薯2.5万亩,推动“虢王红薯”通过绿色产品认证。探索高粱统一供种模式,发展高粱3万亩,打造中国高粱第一镇。依托长青大葱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种植大葱2万亩,申报长青大葱“国家地理标志”。持续深化“区有总社、镇有分社、村有合作社”劳务经济发展模式,推动20个村劳务合作社挂牌运营,全面提升群众务工的组织化程度。

  壮大集体经济。紧扣“千亿凤翔百万村”目标,深化“农担公司担保、专业银行贷款、政府财政贴息、保险公司兜底”金融支农凤翔模式,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开展“强村带弱村”行动,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鼓励村集体经济围绕粮食和特色产业发展规模经营,力争85%以上的村集体经济收益突破50万元、55%以上的村突破100万元。落实“两个办法”,强化“三资”管理,确保村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完善“拿租金、赚薪金、领股金”联农带农机制,将农户嵌入产业链,持续增加群众收入。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9922.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