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2年12月30日)

  (二)以生态农牧业为方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以高标准实施强农惠农“九大工程”为重点,持续用力扩大数量、提高质量、增加产量,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乡村振兴样板区和农牧业高质量发展集聚区,在建设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中树立新标杆。

  推动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落实国家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抓实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着眼挖掘提升农牧业生产潜能,重点实施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百万亩设施农牧业园建设、百万头奶牛肉牛养殖工程,全力争取实施整市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国家试点,力争用5年时间把全市1089.53万亩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年内完成100万亩;建设设施农业和舍饲养殖园区100个;奶牛饲养量达到33万头以上,奶产量达到120万吨以上,推动日处理2000吨乳品加工项目落地建设。着眼培优扶强优势特色产业,重点实施生态农业示范引领、肉羊产业提质增效、硬质小麦增量提质工程,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保持在200万亩以上,新增有机绿色产品15个以上,推广水肥一体化面积100万亩;加强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设,肉羊饲养量稳定在2200万只左右;推广巴麦系列新品种,小麦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左右。着眼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重点实施种业振兴、产业化龙头企业培育、品牌塑造工程,围绕硬质小麦、肉羊等开展品种选育技术攻关,力争审定登记新品种15个以上;培育扶持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牧场100个,建成冷藏保鲜设施100个,新增社会化服务面积100万亩、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5家以上,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高到75%以上;新增“天赋河套”授权产品10个以上、名特优新农产品10个以上。

  着力固成果、防返贫、促增收。持续做好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抓好京蒙协作项目落地落实,做好稳岗就业工作,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确保脱贫群众收入增速高于全市农牧民收入增速。千方百计拓宽农牧民增收渠道,健全完善更加紧密的农企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集体经济、推动规模化经营、有计划地组织劳务输出,把农牧民的收入提上来,实现物质生活富裕。

  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久久为功、绵绵用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编制乡村发展中长期规划,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提高乡村为民服务水平,推动城乡要素双向流动。拓展农村多种功能,挖掘乡村多元价值,培育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康养休闲、农事体验等新产业新业态。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新改建农村牧区公路800公里,实施危房改造350户、煤改电4.26万户,完成村庄绿化111个,户厕改建4880个,具备污水处理能力的建制镇达到75%以上。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强化法治教育,推广积分制、清单制、微治理等乡村治理模式。整合文化惠民活动资源,组织开展各类农耕农趣农味的文化体育活动,实现精神生活富足。

  (三)以绿色低碳为导向,促进工业提质增效。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方向,打好延链补链强链组合拳,推动优势产业集链成群,加快建设黄河流域产业融合发展先行区,在建设国家重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基地中实现新突破。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围绕农牧业主导产业,积极开展产品创新、食品研发,大力发展预制菜肴、休闲零食等功能性食品,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溢价能力。出台“三羊”产业支持政策,建设羊毛分梳产业园、绒毛制品产业园、羊皮食品化加工中心等,绿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做大做强新型冶金化工产业集群,通过延链补链、节能技改、整合重组等方式,推动产业提档升级。完成规上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建设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10个以上。新增自治区级以上专精特新和创新型中小企业15户以上。

  推动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加快建设光热储能科创园、三一零碳产业园,推动核准太阳沟抽水蓄能电站,力争获批乌兰布和沙漠大型可再生能源外送基地,新增并网装机规模300万千瓦以上,清洁能源和战略资源产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做大做强新材料产业集群,培育发展多晶硅、蓝宝石、石墨烯产业,推进光伏硅料、拉棒、切片、电池、组件成链。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加大道地药材规模种植,扶持生物制药企业开发下游产品,培育形成地方特色产业。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光热装备和农牧业机械制造,支持落地开工的装备制造企业参与新能源开发。

  推动工业园区振兴发展。建立“亩均论英雄”评价体系,实行用地指标等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鼓励推广“飞地经济”,产值和税收按照项目归属分成核算。推行“区域评估+标准地”用地模式,新增工业用地“标准地”供地比例达到30%以上。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创建绿色企业和绿色产品10个以上,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20户以上。

  (四)以扩容升级为重点,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积极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

  充分释放消费潜力。出台针对性更强、含金量更高的支持政策,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促进批发零售、住宿餐饮、文旅娱乐等消费恢复常态,提振汽车、智能家居家电等商品消费,尽快释放被抑制的消费、激活有潜力的消费。综合施策稳房价、稳预期,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发展网络直播等平台经济,创建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全年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餐单位50户以上、规上服务业企业10户以上。

  加快恢复旅游市场。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和旅游资源,打造一批文旅商、农文旅综合体,发展乡村旅游、自驾探险、康养度假等新业态。建设纳林湖水上船屋营地、沙海湖自驾车营地等,办好戈壁天堂线下文化创意活动,将黄河湾步行街打造为全国非遗旅游街区。大力开展冰雪运动、发展冰雪产业,办好冰雪嘉年华等文旅活动。全年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分别增长15%、20%以上。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6435.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