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亿元,增长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环境质量、节能减排指标均控制在省市下达目标以内。
围绕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9个方面工作。
一、加快重大项目建设,持续增强投资拉动效应
加大力度实施项目。完善重点项目清单化管理、领导包抓和专班推进机制,实施好总投资373.46亿元的196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启动实施体育公园、国家储备林、中洲渭河大桥、粮油应急配送中心等141个重点投资项目;全面完成富强路东延、金西公路提升改造、冀城产业园基础设施、大像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55个重大建设项目;扎实推进S35景礼高速(甘谷段)、330千伏输变电工程、热电联产等57个重大前期项目。
强化要素保障项目。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紧盯项目“用地、环保、审批、融资”等关键重点,全面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健全完善审批“四个清单”,落实“容缺受理”“代办服务”等改革措施,提高项目审批效率。积极推进“标准地”改革,推行“用地清单”保障机制,压缩项目落地时限,推动重点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早见效。
抢抓机遇争取项目。聚焦“强县域”,围绕“增实力”,抢抓国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等重大机遇,紧盯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基础设施改善、公共服务提升、生态环境保护等重点领域,认真研究国家政策导向和资金投向,靠前服务,精准对接,主动落实,高起点争取落地一批补短板、夯基础、强县域的“高大上”项目,持续增强县域经济实力。
主动对接招引项目。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大力实施招大引强突破行动,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农业、商贸流通、文旅康养等重点领域,全面宣传推介总投资387亿元的78个招商引资项目。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瞄准国内500强、大型央企和上市企业,扎实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成功招引一批“填空型、补充型、撬动型”项目。全面落实“项目管家”机制,聚焦解决项目审批、用能、融资、土地征收等方面难题,推动招商项目顺利落地实施,不断提高项目签约率、落地率和资金到位率。
二、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紧扣“工业主导型”发展定位,坚持“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深入实施“强工业”行动。加快工业企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推动华能甘谷发电有限公司2#机组技改升级、并网发电,建成投产脊兽产业园、鑫泰木业改扩建项目,继续扶持大漠行、辛如钿鞋业、五丰农业等重点企业增线扩能。认真落实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一企一策、一业一策”抓大、壮小、扶微,力争杰瑞公司、鑫泰木业、天宏鞋业、脊兽产业园等4家企业进入规上行列,新培育商标300件以上,不断夯实县域经济基础。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不断拓展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快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全力打造新的增长引擎。争取陕吉电古坡50兆瓦、华能甘谷古坡三期50兆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全力推进国电投甘谷150兆瓦光伏发电、华能甘谷古坡四期50兆瓦风电等项目进度。引进培育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高新产业,不断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能力。
着力打造产业园区。坚持要素向园区集约、项目向园区集聚、产业向园区集群,推动产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高质量打造“一区四园一基地”产业布局。提档升级冀城产业园,建成投产杰瑞10万吨锂电池负极材料项目,进一步招大引强,招新引优,推动电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以及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发展,全力争创省级冀城新材料产业园,着力打造“百亿级”工业集中区。推进华能甘谷发电有限公司余热、废气、固体废料资源化利用,牵动磐安工业示范园发展壮大。
支持发展民营经济。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全面落实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措施,建立健全涉企政策精准推送机制,认真落实减税降费、减租降息、稳岗就业等惠企政策。完善政企沟通联系机制,加大助企服务力度,主动帮助民营企业破壁垒、促转型、拓市场、保权益,促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持续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树品牌、求创新,持续发展壮大民营经济。培育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户。
三、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面向所有人群,紧盯重点人员,聚焦“一收入、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精准识别监测对象,全面落实帮扶措施,坚决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坚持衔接资金向产业发展倾斜,占比达到60%以上。做大做强“就业帮扶车间”,带动更多群众就近就业。持续强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扎实做好东西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管好用好驻村帮扶工作队,切实把来之不易的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好、拓展好。
着力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开展农业科技支撑、耕地质量提升、全程机械化、政策要素保障、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粮油产品开发“六大”行动。实施永济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新建、提质高标准农田3万亩,抓好渭北山区10万亩粮油生产示范区建设,推广旱作农业示范技术20万亩,种植小麦33万亩、玉米16万亩、马铃薯23万亩、油料11万亩,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6万亩以上,正常年景粮食产量达到21万吨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