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充满艰辛,成绩来之不易。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区域发展不充分,经济总量偏小,实体经济不强,部分行业、企业投资减弱,带动经济发展的大项目接续不足,经济首位度与区域中心增长极的定位不相匹配;城市能级活力尚未充分释放,城市功能、服务业态等领域还存在不少短板弱项;财政收支矛盾突出,“三保”压力较大,民生改善和公共服务还有差距;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政府系统一些干部研究政策、运用政策的意识还不足。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直面问题,切实加以解决,不负人民重托。
2023年工作安排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也是迈向“后疫情时代”的过渡之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甘肃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扩大内需战略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为核心抓手,主动融入省委“一核三带”区域发展格局和“四强”行动,坚决落实市委“1246”战略部署,加快建设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核心承载区,奋力开创肃州现代化建设新局面。
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在省市规定目标以内。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持续扩大有效投资,积蓄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强劲动能
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积极倡导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一切盯着项目看、一切围着项目转、一切扭住项目干,多措并举强要素、强服务、强投资。
全力争取项目扩投资。抢抓“后疫情时代”政策机遇,紧扣国家、省重大战略和政策导向,高层次精心谋划、包装、储备一批打基础、利长远的大项目、好项目,在库项目保持在1000个以上。倡导“争、拼、抢”的工作精神,积极主动向上汇报衔接,全力以赴争政策、争项目、争资金、争债券,力争全年争取专项债券、一般债券、外国贷款、政策性金融工具融资不低于5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
加大招商引资扩投资。招商引资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聚焦国际国内产业发展动向、国家经济政策导向和企业投资方向,紧盯世界500强、中国500强、民营500强和行业100强企业,实施精准招商、上门招商、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进一步完善招商项目生成机制,形成策划要“准”、引进要“好”、推进要“快”,保障要“优”的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让好资源精准对接好企业,力争年内实施重点项目288项,招引落地亿元以上重大项目50个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10%以上。
强化要素保障扩投资。抓项目,重点是用地、融资、劳动力要素保障。常态化开展政银企对接,支持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供给,协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健全完善国有企业贷款担保管理办法,发挥国有企业平台作用,创新融资方式,加快优势企业“上市步伐”,重点运用政策性金融工具解决重点项目资金。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推行“标准化”供地,大力清理闲置低效用地,开展农村经营性土地入市交易、耕地占补平衡交易和二级市场交易,满足项目用地。鼓励青壮年和高校毕业生到企业就业,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大力开展劳动力技能培训,落实企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保障企业用工需求。
(二)加快推动三产发展,培育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新增长极
以全国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示范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为龙头,深入实施服务业强区战略,聚力打造区域商贸消费中心。
大力提振消费信心。顺应消费升级趋势,以“功能完善、业态丰富”为目标,丰富鼓楼、富康、万达三个经济商圈,培育打造北大河商业步行街区、西汉胜迹历史文化街区、1969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三个特色街区,逐步建成区域商贸消费中心。坚持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双向发力,创新消费场景、增强消费能力、改善消费条件,激发大众消费、大宗商品消费。组织开展家电下乡、汽车下乡、以旧换新等活动,加快贯通乡村电商和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激活农村消费。出台刺激房地产市场政策措施,满足刚性消费,激发改善性需求,活跃二手房交易,保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做大做强商贸物流。抢抓建设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重要机遇,构建“通道+枢纽+网络”现代物流体系,着力培育多式联运、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电商物流、冷链物流等新业态,充分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和霍尔果斯口岸两个对外窗口作用,拓开农产品外销渠道。提升酒泉智慧物流园、酒嘉物流园、巨龙物流港等物流园区运营能力,加快推进铁路物流园、冷链物流园、煤炭物流园等园区建设,打造肃州陆港,提升物流枢纽承载城市辐射效应,力争年货运量达到3500万吨,社会物流总值突破700亿元。
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坚持内需大循环战略基点,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进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速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新能源产品研发、认证、检测检验、后运维等新能源关联产业,发展金融、信息、管理咨询、法律、评估、会展、创意设计包装等新兴业态,促进城市功能提升,年内新增生产性服务业企业30户以上,培育限上企业15户以上。引导企业采取托管、加盟、连锁等模式,提高酒店经营服务能力,引进建设高端商务酒店2家以上。大力培育发展家政服务、健康养生、养老育幼、文体娱教等生活性服务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