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聚力抓巩衔促增收,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守住底线任务。进一步健全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紧盯“六类人群”,做到及时纳入、帮扶精准、风险消除,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因地制宜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医疗、兜底保障等帮扶措施,稳步推进扶贫项目资产管理运行和保值增值,延续帮扶车间和社区工厂支持政策,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就业、持续增收。深化邗绥协作、定点帮扶和“万企兴万村”成效,调动全社会资源同向发力,推动实现企业有效益、村集体有收入、群众能增收。
推动五大振兴。推动产业振兴。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广旱作节水农业2万亩,改造高标准农田1.3万亩,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8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稳定在24万吨左右。优化提升“4+X”产业布局,提质增效山地苹果、沙地红薯、红枣等产业18万亩,推广种植杂粮10万亩,培育千头养牛场2个、万头养猪场5个,农业总产值达到37亿元以上。强化品种、品质、品牌创建意识,拓展应用26个农业品牌,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提档升级,推动农副产品转化为优质商品。推动人才振兴。举办乡村振兴实用专业技术人才轮训班,实施订单式、个性化、精准化技能培训,培育高素质农民150人;加大农村教育、医疗等领域专业人才招聘力度,对长期在农村工作的教师、乡镇医生在职称评定方面给予倾斜,推动乡村教育医疗人才队伍专业化、规范化。推动文化振兴。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积极创建文化示范村,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生态振兴。扎实开展乡村建设绿化行动,支持各镇村开展庭院和村庄绿化美化,打造生态振兴示范村2个、森林村庄6个,绿化重点村100个。启动郝家桥流域生态修复项目。推动组织振兴。持续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落实激励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措施,为全县100个示范村选配第一副书记或副主任,开展优秀驻村干部评选,激发基层治理活力。
建设和美乡村。加强“十四五”巩衔总体规划与“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衔接,持续推进乡村振兴“个十百”示范工程创建,支持张家砭镇和名州镇建设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持续打造县级乡村振兴示范村100个,推动郝家桥建设全国乡村振兴楷模,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推进厕所、污水、垃圾处理“三大革命”,全面推开村庄清洁行动,打造生活垃圾分类示范镇2个,新改建农村卫生厕所3400座、污水处理站2处,力争创成省级农村污水处理试点县,共建整洁美丽家园。规范有序推进乡村建设,重点改造提升农村通组道路11条、农村公路260公里,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三)聚力抓提升塑品牌,不断深化文旅融合
坚持以全域理念、系统思维和市场观念谋划发展文旅产业,高标准规划、高起点打造景区景点,以文旅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事业繁荣进步。
做强全域旅游产业。深入推进全域旅游发展五年行动,启动合龙山4A级景区创建,实施绥德古城保护改造和沿黄旅游带建设工程,完成扶苏文化苑布展,谋划落地旅游酒店项目;开展成熟景区运营和增值服务,不断拓展名州古城等7个A级景区业态,充分运用新媒体等宣传媒介,提升景区景点吸引力,打造网红打卡地,全力创建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启动抗大旧址恢复保护及纪念馆项目,完成革命纪念馆布展并对外开放,策划开发一批红色教育精品课程,推陈出新一批情景式红色主题体验项目和沉浸体验式特色民宿,稳步打造全国红色教育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统筹推进“红色+”旅游新业态,打造以郝家桥为代表的红色旅游示范村,带动红色旅游多点发展。全年接待游客力争突破300万人次,旅游收入达到9亿元以上。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全力支持文艺精品创作,举办陕北民歌赛、陕北秧歌培训等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全年开展惠民演出不少于128场次,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效能建设。加快公共文化场馆提质升级,推进满堂川镇、田庄镇文化图书馆分馆建设,扎实做好全国公共图书馆评估定级迎验工作,推动革命纪念馆创建国家二级博物馆。
激发非遗传承活力。落实非遗传承保护“十八条”措施,推进非遗数字化平台建设,建立与非遗名录保护机制相匹配的数字化保护机制。拓展非遗传承路径,公布一批县级传习所,定期举办石雕、剪纸等传承培训,扎实开展非遗“四进”宣传活动,做好中省市三级非遗项目名录、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巩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创建成果。严格落实新时代文物保护方针,推进文保项目申报,完成党氏庄园、蒙恬墓等6处消防工程方案编制和三防工程立项,实现更高水平的文物保护和管理利用。
(四)聚力补短板提品质,全力建设宜居城市
着眼“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定位,以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提质扩容,以精细管理水平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推动以县城为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持续扩大榆林副中心城市的承载力、辐射力和影响力。
促进城市提质扩容。适度超前编制城市规划,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报批工作,推进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完善生态修复、矿产资源、地灾防治等专项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城市发展。扎实开展县城补短板强弱项三年行动及城市更新五年行动,建立城市更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机制,启动城东新区4条市政道路、截污管网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城区雨污分流、人行街道维修改造等工程,实施市政设施提升和排水防涝等项目,建成投用第二净水厂、永乐大道改造等项目,丰富城市建设标配,争创省级县城建设示范县。积极推进延榆鄂高铁绥德段、太绥高铁、G242二十铺至刘家湾公路改建工程前期工作,完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