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陕西省)宜川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2月8日)

  (二)聚焦文旅深度融合,促进第三产业加速回暖。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一是推动景区大开发。持续提升壶口瀑布景区基础设施,巩固国家5A级旅游区创建成果。启动秋林抗战纪念地4A级景区观光环线、游步道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景区承载量、体验性、吸引力;实施蟒头山、牡丹园3A级景区游客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优化景区接待服务环境,规范景区运营管理。建成如意川通景公路,推动如意境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推动文旅大融合。编制《龙王辿遗址保护规划》,实施圪背岭宜川战役指挥所文物本体修缮工程,启动第二战区司令长官部秋林旧址陈列馆二期、卓家庄八路军办事处陈列布展项目,完成延安革命文物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宜川段创建任务;加快秋林民俗文化生态休闲体验区项目建设,深入挖掘非遗、饮食、演艺、民居等特色文化资源,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培育一批实景演艺、文创产品、精品民宿、特色餐饮等“七维”体验项目。三是推动服务大提升。开展“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强化文旅市场联合执法行动,加强线上线下宣传推介,全力塑造宜川旅游品牌,让“人人都是旅游形象”观念深入人心,促进来宜游客持续增长、旅游市场快速回暖。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推进促消费增长三年行动,落实促消费若干措施,着力提升城市消费、扩大农村消费、发展服务消费、增加数字消费、创造品质消费,积极培育运动、康养、托育、家政等消费新热点,不断完善消费保障,激发消费市场活力。

  (三)聚焦壮大新型工业,加快能源资源转化利用。按照“高端化、精细化、低碳化”发展方向,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发展壮大天然气产业。支持中石油辽河油田、煤层气公司和延长石油等企业持续扩大天然气产能,保障新源、天韵、宇能等LNG企业稳产扩产,进一步提高天然气就地转化利用率,力争天然气产量突破6亿立方米、LNG产量达到35万吨。加强LNG、CNG等生产企业管理,完善和规范项目审批手续,确保安全发展。二是加快开发新能源资源。积极争取新能源开发指标,做实做细土地、林业等前期工作,专班跟进中核、国电、华电等新能源企业,推动一批新能源及其配套产业项目落地。三是规划建设高质量园区。启动新型综合能源化工产业基地建设,完成总体设计、规划布局、范围调整、土地报批等工作。谋准园区定位,谋实产业项目,落实竞争性入园机制,围绕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积极引进一批含金量、含绿量、含新量高的大项目、好项目,快速壮大园区经济。四是着力补齐制造业短板。坚持在挖存量、扩增量、提质量上持续用力,算好土地、能耗、水耗、环境容量总体账,优先发展创新型、科技型制造业,紧盯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谋划和引进产业层次高、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足的制造业项目。加快工业循环制造综合利用、农产品深加工基地等项目建设,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四)聚焦绿色低碳转型,深入推进生态保护治理。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和资源开发,加速释放生态效益。一是深化环境污染防治。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常态化开展餐饮油烟、扬尘源等治理,加快冬季清洁取暖改造,城区清洁取暖实现全覆盖,农村热源清洁改造达到60%以上,空气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严格落实河长制,加大河道“四乱”治理力度,推动实施污水处理厂提标改扩建工程,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延伸及排污口整治,深化仕望河、云岩河入黄排污口排查治理,确保国控断面水质全部稳定达标。加强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深化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做好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资源化利用和农膜、果袋等有偿回收利用等工作,严密防控环境风险。二是推进生态保护修复。持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落实各级林长“五绿”责任,以黄河沿岸生态保护和修复为重点,扎实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实施沿黄防护林提质增效工程,深化与中林集团、陕西林产公司合作,推动2个10万亩国家储备林项目落地实施。坚持“四水四定”,接续推进壶口镇固沟保塬生态修复项目,完成集义片区抗旱保供工程,启动实施壶口、高柏片区抗旱保供项目,统筹小流域治理,不断筑牢水土保持生态屏障。三是加快生态资源开发。严格落实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统筹谋划发展生态旅游、森林康养、中药材种植、生态养殖等林间林下经济和苹果、食用菌、花椒、连翘等林产品延伸产业。发展以连翘为主的中药材种植1.5万亩,建设花椒提质增效示范园600亩。加快林业碳汇调查和开发进度,深入研究国家林业碳汇政策,竞争性引入碳汇开发公司,实现碳汇收益最大化。

  (五)聚焦产业项目建设,全面提高投资驱动水平。坚持大抓高质量项目导向,提高项目谋划转化率、落地开工率和建成投产率,以高质量项目推动高质量发展。一是高水平谋划项目。立足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牢牢把握国、省政策导向、支持方向和资金投向,围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紧盯重点产业链延链补链强链,突出项目谋划的精准性和可行性,动态调整项目储备库,提高产业类项目占比,保证项目成熟度,促进谋划项目数量和质量“双提升”,为争取上级项目资金支持做实基础,决不能让大好发展机遇从我们手中丢失。二是高效率建设项目。实行重点项目建设全过程闭环管理和全流程跟踪服务机制,落实重点项目“四张清单”动态管理和周调度、月通报制度,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重点解决项目资金、土地供应等问题,打好要素保障“组合拳”,确保项目按计划有序实施。年内投资25.28亿元,实施重点项目23个。三是高质量招引项目。突出招商引资实效,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注重运用市场理念招大引强、延链补短,重点围绕专精特新类的产业项目、制造业项目精准招商,加强联系对接、招商洽谈和跟踪服务,争取更多项目落地实施。全年引进招商项目12个以上,合同引资额25亿元以上。

  (六)聚焦改革创新发展,充分激发市场经济活力。以改革增动力、以创新激活力,努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一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积极引导县内企业、原创技术、人才等主动融入秦创原省市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及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成果高效转化,年内新增省市级科技创新平台5家。深入实施科技型企业倍增计划,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年内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14家、高新科技企业6家。支持县内企业、乡土人才围绕产业提质增效、防灾减灾、生态修复、污染治理等领域开展土法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二是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运用改革的思维破解制约发展的堵点问题,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一件事一次办”、投资项目“一站式”受理、全流程服务等审批服务模式,落实重点企业、重点项目挂牌服务措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支持城乡投资运营集团做大做强做优,推动国资国企从融资主体向“投、融、管、建”一体化平台转变,提升国有资本运营效益和市场化投融资能力。三是发展壮大市场主体。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全面落实市场准入、减税降费退税、环境保障等政策措施,加大“五上企业”、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等市场主体培育力度,继续支持本地企业发展,鼓励外地企业来宜注册,不断做强“存量”、做优“增量”,全年新增市场主体1200家、净增“五上企业”6家,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8.6%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凡注明为博县网原创作品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报告、公报、规划等总结类或文件类信息,本站展示并非全部都完整,为了您更加全面、更有实效的查询学习,建议您到相关地区政府官网浏览或下载完整版本;源于网络的作品,若对您造成了侵权,请联系本站,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处理。

本文地址:/baogao/xibei/4918.html

留言与评论(共有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