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不断深化改革优化环境,着力激发创新发展活力。始终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更大力度推进改革、更实举措优化营商环境,努力打造科技创新高地、改革开放热土。协同推动科技创新。深入实施科技创新“四大工程”,争取专项资金3600万元以上,实施植物染色与色纺工业化、亚麻籽适温制油加工等科技创新项目25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自治区“专精特新”“瞪羚”企业5家、科技型“小巨人”企业3家。深化与中国农业大学、宁夏农科院等院校合作,推行柔性引才引智机制,打造固废循环处理技术创新中心等自治区级科技创新平台5个以上。完成科技成果登记29项,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9000万元。建立多元化科技创新投入机制,财政科技投入增长10%以上。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围绕“确权、赋能、定价、入市”关键环节,持续推进“六权”改革。创新“水银行”金融服务模式,探索开展灌区社会化运营,依法开展跨行业、跨地域、跨灌区用水权交易。推进林业金融支持和市场交易,盘活山林地资源。健全农村土地产权交易流转机制,探索宅基地有偿使用,农村产权交易金额达到3000万元以上。探索开展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明确用能权指标总量和分配方法,鼓励同盛化工、岩鑫冶炼等重点用能单位参与交易。持续深化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拓展提升供热、城乡环卫、供餐服务等业务板块运营水平。加快国家数字乡村试点示范区建设,高效运行“数字利通”指挥中心。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推行“并联审批协同办、容缺承诺先行办、全程帮带主动办、移动终端掌上办”,实现更多事项“一网通办”。精准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措施,千方百计助企纾困,打造更加便捷高效的政务服务环境。抓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更好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四)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全面实施城乡面貌提升行动,推动城乡功能更加完善、设施更加完备、生活更加舒适,努力打造塞上乡村乐园、宜居宜业城镇,争创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实施乡村建设行动。编制“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11个,建设板桥乡早元村、扁担沟镇黄沙窝村等高质量美丽宜居村庄5个,创建乡村振兴示范村15个,持续抓好金积镇、郭家桥乡重点小城镇建设。深入开展“一村一年一事”行动,实施双石路至罗山大道提升改造等农村公路53公里、安全生命防护工程32公里,建设郭家桥乡等农村运输服务站2个、快递进村网点106个。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改造危房和抗震宜居房107户,评选“美丽庭院”1000户,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乡镇5个。完成高效节水灌溉1.2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5万亩,争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黄河杯”一等奖。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改造裕民小区、银塔南苑等老旧小区20个,实施板桥乡梁湾中心村等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改造项目3个,完善居民小区公共服务设施,实施吴忠市第二生活垃圾填埋场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率达到50%以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常态化开展“四查四补”,健全脱贫群众稳定增收长效机制,解决好移民产业、就业、社会融入三件事。实施移民村设施瓜菜分拣物流配送中心、同利村温棚改造等项目,加大贵州黄牛集团、利原村枸杞番茄、1600座设施温棚种植等联农带农力度,提升移民肉牛养殖园区运营管理水平,带动移民托管养殖肉牛4000头以上,发展钢葱等特色种植1000亩以上,不断扩大“企业+支部+合作社+移民+金融+保险”利益联结模式覆盖面。鼓励引导脱贫村发展“六小”庭院经济,持续拓展移民一站式服务中心功能,实现移民就业5000人以上,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五)狠抓生态保护和治理,着力厚植绿色发展底色。坚持全地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全领域推动绿色发展转型,全面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努力打造绿色生态宝地。扎实抓好污染防治攻坚。健全完善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机制,实施清洁取暖“双替代”1.35万户,优良天数比例完成自治区下达任务。加快推进苦水河利通区段综合治理、扁担沟扬水灌区调蓄水池工程等项目。争创全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县。纵深推进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行动,实施农村黑臭水体治理、生活污水处理等项目4个,实现河湖四乱问题动态清零。持续加大苦水河、清水沟、南干沟等流域综合治理,确保入黄水质、黄河过境段水质稳定达标。开展“无废利通”建设行动,实施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园区建设、有机肥应用等项目10个,强化建筑工地、医疗机构等重点区域监管,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确保土壤环境安全。持续巩固中央、自治区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成果。扎实抓好节能减污降碳。创建绿电园区及能源转型示范区,推进工业绿色化、智能化节能改造。加快实施国开储同利100兆瓦储能电站、昊泽新能源分布式光伏发电等项目,不断扩大清洁能源产业规模。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确保碳排放总量保持在合理区间。开展节约型机关和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家庭等创建行动,引领低碳绿色生活新风尚。扎实抓好生态保护修复。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持续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完成营造林1.4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10.4%以上。高标准实施苦水河、渔光湖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实施生态经济林建设工程,新增环村林带500亩以上。加快推进荒漠草原、盐碱地修复治理,实施退化草原生态修复5000亩以上,治理水土流失13平方公里。
(六)持续保障增进民生福祉,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深入实施“六大提升行动”,财政投入民生事业保持在85%以上,用心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打造人民生活福地。实施居民收入提升行动。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开展招聘服务活动20场次、各类职业技能培训2200人次以上。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000万元以上,培育创业实体800个,新增城镇就业3800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1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实施教育质量提升行动。新建续建十九小、十三幼等11所学校,新增学位7200个,义务教育巩固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分别达到97%、93%以上。巩固“互联网+教育”示范区建设成果,打造星级智慧校园12所、自治区级特色示范学校8所。健全“三航”教师培训体系,培养骨干教师154名。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县、自治区“区域教研管理改革”和“双减工作试点”项目县。实施健康水平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利通区人民医院龙头学科、重点专科和人才队伍建设。筹建利通区疾控中心,推进板桥乡、郭家桥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打造“互联网+医疗健康”升级版,加快推进医联体信息平台应用,力争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6%,全力争创自治区健康县区。加强全人群特别是老年人免疫接种,全面摸底并强化重点人群分级管理和保护。扩充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诊室服务能力。依托医疗健康集团、医共体提升新冠肺炎救治能力,更好维护人民群众健康。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纵深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新增全国文明村镇2个、全国文明单位4个、文明家庭50户,常态化开展“365”志愿服务5000余场次。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云平台、乡镇数字影院、农家书屋数字化建设,培育业余文艺团队12个,举办送戏下乡等文化活动400场次以上。支持金积大缸醋、刘三朵八宝茶等非遗文创产品创新发展。新建金星全民健身中心、古城青少年活动中心,开展广场舞大赛、农民运动会等群众体育活动100场次以上。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分类做好低保、社会救助,全面完成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任务。实施“养老托育”工程,新建胜利镇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加强双拥共建和退役军人、优抚对象管理,推进中长期青年工作发展,加强残疾人、妇女、未成年人关心关爱和权益保护。